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电路分析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电路分析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针对我校对口高职电路分析课程教学现状,以培养学生工程实践应用能力、创新能力为目的,提出了对电路分析课程教学改革的具体办法。通过改革,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学质量得到了提高,同时有利于学生的工程能力、分析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关键词: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应用本科;教学改革

前言

电路分析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是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和核心必修课程。电路分析基础课的教学对学生掌握基本理论和基础技能、构建专业知识体系、培养工程观念和创新意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3]。针对对口高职学生自身的条件和今后实际应用中对电路需求,以及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教师必须更新观念,近年来,我校电路课程组全体教师对电路分析课程进行了大胆改革和探索。下面就如何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等问题进行一些粗浅的探讨。

一、转变教学理念

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首先要进行教学观念的转变。因为教学观念决定了教学的指导思想,进而决定了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手段,甚至教学内容的侧重点,而教学的导向及教学方法,手段的应用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思维方式。因而,教师必须完成以下三方面的转变:由传授知识为主,向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为主转变;由强调教师为主,向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转变;由教师绝对权威,向教学相长的观念转变[5]。

二、整合课程知识体系,重构教学内容

讲课的首要问题是如何使用教材,教材只是教学参考书,不能直接用作讲稿[1]。电路分析课是学生从科学训练转向工程设计的过渡课程,对对口高职的学生,不过多强调讲课内容的系统性、完整性,而偏重工程性、实用性。因而,针对电子信息专业对口高职,必须优化电路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了课程整合。例如:将后续课的三端元件及运算放大器的部分内容纳入本课程教学内容,使学生接触到工程实际,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思维方式,尤其可接受度,对教材部分内容进行精简,及时补充新的工程实际的相关内容。例如,将网络线图及特勒根定理放到基尔霍夫定律及其方程中,便于一开始就讨论基尔霍夫方程的独立性,其对电路形态是一种结构约束,与各支路元件无关;在大篇幅的正弦交流电路分析一章,先引入相量概念,随之与直流电阻电路比拟,很容易得到串、并联交流电路的复阻抗、复导纳;经此处理,相同内容集中,体系紧凑,确保电路主要内容不受影响,同时提高了学习效率。

三、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对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进行改革

运用现代教育思想和教学手段,探索教学规律,更新教学内容,改M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主要探索与实践开放式的教学、互动式的教学,基于问题的教学等教学方法,以增强教学活力[2]。课程组教师一贯重视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积极探索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主要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有:

1.采用传统授课方式与多媒体电子教案授课相结合的方法。利用多媒体授课,不仅增大了信息量,实现了复杂电路图的绘制和曲线的描绘既准确又省时,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多媒体教学不是对传统教学的全盘否定,两者应走向融合,以期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在讲课过程中,根据教学环境,有利于教师和学生的互动交流,其作用无可替代,不容忽视。

2.启发式与讨论式教学方法的合理运用。恰如其分利用类比的方法,以增强课堂的活跃气氛。积分电路的充电电流与电容容量和输出电压的时间关系,可以用恒定水流向容器注水时水位升高与水流量和容积之间的关系来类比。目的是加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判断能力,培养主动思考的习惯,启发学生的探索精神。

3.把工程背景和科技发展史引入教学。对于理工科学生而言,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因为教材和内容枯燥而失去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利用学生接收新事物快的特点来激发兴趣[4]。使学生了解工程实际应考虑的复杂因素,从而建立电路的实际器件与电路模型的相互联系,深刻理解电路模型的适用范围、条件和局限,重要的分析方法产生的历史条件和工程背景。

四、改革实验教学内容与方法,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

在电路实验教学工作中,以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核心,对如何打破旧的实验模式,如何构筑现代电工实验课程体系的知识平台、改革实验教学方法、营造创新氛围、推进素质教育和教学质量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探讨、创新和实践

1.改革原有电路实验教学体系,构筑起现代电路实验课程体系的知识平台,根据培养创新性人才的要求和能力,取消陈旧过时的实验内容,强调系统整合,柔性设置实验模块,使实验内容能灵活跟踪电工技术的新发展。

2.建立起一套较为符合应用性、创新性人才培养要求的电路实验“三层次”教学方案:

第一个层次以单元电路和基本操作训练为主,教师给予较具体的指导,主要是巩固、加深所学电路基本理论,学习仪器设备的使用,提高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和操作水平。

第二个层次为简单综合性实验,在教师给予原理和方法的原则指导下,要求学生自拟实验步骤,独立完成实验。主要目的是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科学地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工程设计和独立工作能力。

第三个层次是较为复杂的综合性实验,多数内容是电路新技术实际应用的简化模型。实验内容涉及多门课程的知识,还有书本上没有学到的知识,要求学生自学实验指导书,自己查资料,独立完成。目的是使学生从深度和广度上扩充知识,熟悉工业前沿的路新设备、新技术,开拓知识面,进行系统和工程方面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技术创新能力。

结论

通过该课程的改革与实践,学生加深了对该课程的理解,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对后续课的学习也大有帮助;通过实践教学的优化设计,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实验变得有趣味、有探索性,提高了学生对实验的重视程度。同时学生具备了基本的实验技能,培养了创新意识和工程意识,也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和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李瀚荪.教材・讲稿[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陈洪亮.电路理论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刘敏华.电路分析基础课程教学方法探析 [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9,(31):01.

[4]王韦刚.通信工程专业电路分析课程教学探讨[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0,(3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