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新生儿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体分布及药敏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新生儿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体分布及药敏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目的 了解新生儿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体分布药敏状况。 方法 选择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收住我院新生儿科的新生儿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225例,取下呼吸道深处分泌物,检测病原体并进行药敏分析。 结果225份呼吸道分泌物标本共检出病原微生物152株,细菌117株,其中G+菌40株,G-菌77株;病毒23株,支原体12株;最常见的G-菌为肺炎克雷伯菌,G+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病毒以呼吸道合胞病毒为主。第三代头孢菌素对治疗革兰阴性菌感染敏感性较高;第一、二代头孢菌素治疗效果较差。青霉素治疗革兰阳性菌感染效果较差;亚胺培南、万古霉素仍然是敏感性最高的药物。低体重及早期新生儿混合感染率较正常体重儿及晚期新生儿偏高(P均

[关键词] 社区获得性肺炎;新生儿;病原体;药敏

[中图分类号] R446.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7)15-0063-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distribution and drug susceptibility status in neonatal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 pathogens. Methods A total of 225 children with neonatal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 in the Department of Neonatology of our hospital from October 2015 to October 2016 were enrolled. The secretions of the lower respiratory tract were taken. The pathogens were examined and analyzed for drug susceptibility analysis. Results 152 strains of pathogenic microorganisms were detected in 225 samples of respiratory secretions. There were 117 strains of bacteria, of which 40 strains were G+ bacteria and 77 strains were G- bacteria. And there were 23 strains of viruses and 12 strains of mycoplasma. The most common G- bacterium was Klebsiella pneumonia, and the most common G+ bacterium was Staphylococcus aureu. The virus was mainly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The third-generation cephalosporins were more sensitive to the treatment of Gram-negative bacterial infections,and the first and second-generation cephalosporins were less effective. Penicillin treatment of Gram-positive bacteria infection was poor, while Imipenem, Vancomycin were still the most sensitive drugs. The mixed infection rate of low body weight and early newborns was higher than those of normal weight and advanced newborns(P

[Key words]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 Newborns; Pathogens; Drug susceptibility

新生焊腥拘苑窝孜新生儿常见病,是引起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可发生在宫内、分娩过程中或出生后,由细菌、病毒或原虫等引起[1]。其中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CAP)是指在医院外罹患的感染性肺实质炎症,根据病原学分类可分为细菌性肺炎、非典型肺炎、病毒性肺炎、真菌性肺炎及其他病原体所致肺炎等[2-4]。由于临床抗生素不规范使用或有效抗生素使用过迟可使病情迁延甚至加重,又催生病原菌的种类及耐药性不断变化,增加多重耐药的概率,加大临床的治疗难度。因此,探讨新生儿肺炎的病原体分布及耐药性分析,对指导治疗、减少耐药菌的产生及降低病死率有重要意义。现就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收住我院新生儿科的新生儿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体及药敏情况进行分析,为指导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期间我院新生儿科收治的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225例,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呼吸学组在2013年重新修订的《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管理指南(2013修订)》诊断标准[2],排除医院获得性肺炎(指患者入院时不存在、也不处感染潜伏期,而于入院48 h后在医院内发生的肺炎)。其中男121例,女104例。出生体重>2500 g 207例,≤2500 g 18例;日龄>7 d 209例,≤7 d 16例。

1.2 诊断标准

(1)咳嗽、痰鸣、气促伴或不伴发热、黄疸等症状;(2)发绀、吐沫或呼吸困难;(3)肺部听诊呼吸音粗,或闻及干湿音;(4)胸片主要表现为斑片状、片状阴影或斑点状阴影,伴或不伴肺气肿。具备至少3项即可诊断[3-11]。

1.3 检测方法

在无菌操作条件下采用无菌负压吸痰器吸取下呼吸道深处分泌物,迅速置于灭菌容器内立即送检,对各病原体分别采取如下不同的检测方法。细菌学检测:标本分别接种于羊血平板、巧克力琼脂平板,培养、挑选、涂片、分离致病菌,采用法国梅里埃VITEK 2 COMPACT60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鉴定菌种,结果依据法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制定的标准进行质控,并进行ESBLs检测。呼吸道病毒7项检测: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腺病毒AdV、流感病毒(A型、B型)、副流感病毒(Ⅰ型、Ⅱ型、Ⅲ型);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及沙眼衣原体采用核酸扩增(PCR)荧光法检测。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 SPSS 19.0 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例数(n)或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以P

2 结果

2.1 病原体构成情况

225份样本共检出病原微生物152株,细菌117株,其中G+菌40株,G-菌77株;病毒23株,支原体12株;最常见的G-菌为肺炎克雷伯菌,G+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病毒以呼吸道合胞病毒为主。见表1。

2.2 新生儿相关因素与病原体感染类型的关系

低体重及早期新生儿混合感染率较正常体重儿及晚期新生儿偏高(P均0.05)。见表2。

2.3 新生儿获得性肺炎病原菌耐药性分析

研究Y果显示对治疗革兰阴性菌感染,亚胺培南及第三代头孢菌素最有效,其次庆大霉素、头孢唑肟的敏感性均较高;第一、二代头孢菌素治疗效果较差,见表3。对治疗革兰阳性球菌感染万古霉素最有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性较高,青霉素治疗效果较差,见表4。

2.4 治疗与转归

225例患儿全部使用抗菌药物治疗,经验性用药以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及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为主。药敏结果明确后,根据临床治疗效果及药敏试验选择敏感抗生素,同时注意加强呼吸道护理,如翻身拍背、抬高床头等,必要时静脉补液营养支持等[12]。转归情况:21例自动出院,其余病例均痊愈出院。

3 讨论

社区环境复杂,可能存在多种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病毒、衣原体、支原体等,由于新生儿肺组织发育不够完善,免疫功能低下,通过接触、飞沫等途径极易进入新生儿体内,呼吸道为最常见的受侵袭部位,感染后易发展为社区获得性肺炎。

近年来,由于临床抗生素不规范使用或有效抗生素使用过迟可使病情迁延甚至加重,又催生病原菌的种类及耐药性不断进展演化,增加多重耐药菌和条件致病菌感染的概率,加大了临床的治疗难度。因此能否明确病原菌并合理使用抗生素是有效治疗新生儿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关键。

本次研究中收集的225份呼吸道分泌物标本,分离培养出细菌117株,阳性率为52.0%,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50.66%,以肺炎克雷伯菌最常见;革兰阳性菌占26.32%,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最常见。病原菌分布情况,其中革兰阳性菌与国内大多数报道相符[5-8],但革兰阴性菌中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高于大多数报道[5-8],这可能与地域性相关,因此,了解本地区新生儿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致病菌及药物敏感情况,对指导治疗、减少耐药菌的产生及降低病死率有积极作用及重大意义。

本研究药敏试验结果显示,G-菌对亚胺培南、三代头孢敏感性高,但亚胺培南为限制性药物且价格昂贵,单独应用稳定性较差,且具有肾毒性,并不适合作为新生儿一线药物,因此也是目前药物敏感性最高的主要原因。G+菌对青霉素类药物敏感性较差,对万古霉素及哌拉西林/他唑巴坦(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敏感性高,但万古霉素、亚胺培南因其毒性作用,临床上不作为新生儿首选药物,仅限制用于耐其他抗菌药物的重度感染,作为限制级药物,使用时严格控制剂量和疗程,监测肾功能的变化[10-13]。

病毒及支原体虽然分布的比例相对较低,但同样为新生儿重要的感染原,临床上仍然需要重视。病毒感染有明显的季节性,以呼吸道合并病毒最常见,新生儿RSV感染临床表现不典型,重症比例和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14-20]。支原体感染无明显季节规律[19],往往合并其他病原体感染,病程较长,应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新生儿支原体肺炎,可显著增加临床治疗效果,缩短治疗时间,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14-16]。

由于新生儿个体的特殊性,相关发育因素对病原体感染特点有一定影响。本研究对性别、出生体重、日龄等发育因素进行分析,低体重及早期新生儿混合感染率较正常体重儿及晚期新生儿偏高(P均

本研究对新生儿社区获得性肺炎原体临床分布及药敏试验回顾分析,为本地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了参考依据,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应多开展相关研究,根据当地病原体分布及流行状况,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⒖嘉南]

[1] 邵肖梅,叶鸿瑁,邱小汕. 实用新生儿学[M]. 第4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401.

[2]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中华医学会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管理指南(2013修订)[J].中华儿科杂志,2013,51(10):745-752.

[3] 胡亚美,江载芳. 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 第7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462-463.

[4] 吕峻峰,杨冰岩,冯华俊. 社区获得性新生儿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61例临床分析[J].国际儿科学杂志,2016, 43(4):339-342.

[5] 章晓婷,申燕,钟晓云. 新生儿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菌的构成及耐药情况分析[J].山东医药,2013,53(44):44-46.

[6] 涂亚兰,周志慧. 新生儿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微生物分布及药敏分析[J]. 中国现代医生,2014,52(10):91-94.

[7] 温慧敏,闫向真,刘新建,等. 新生儿社区获得性肺炎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分析[J]. 实用预防医学,2015,22(1);108-109.

[8] 陈玉. 新生儿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菌分布及药敏分析[J].当代医学,2016,22(19):56-57.

[9] 刘蕾. 新生儿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菌分布及药敏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36):140-141.

[10] 艾健娜,李海芹,石瑞琦. 新生儿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菌分布特点和药敏分析[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15(3):319-320.

[11] 唐文燕,刘淮,谭玮,等. 新生儿肺炎病原菌特点及耐药性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2,27(27):4240-4241.

[12] 羊玲,钟丽花,林秋玉,等. 新生儿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菌及临床用药分析[J]. 广州医学院学报,2013,41(4):68-71.

[13] 陈鸿羽,邓春. 新生儿社区和院内获得性肺炎的病原学特点及药敏分析[J].临床儿科杂志,2016,34(7):510-514.

[14] 许明德. 红霉素联合阿奇霉素治疗新生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分析[J].医学信息,2013,(7):314-314.

[15] 石天霄. 婴幼儿社区获得性肺炎支原体肺炎58例临床特点分析[J].河南医学研究,2015,24(10):130-131.

[16] 邓彩霞,张志辉. 阿奇霉素联合头孢噻肟钠治疗儿童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效果[J].广东医学,2015,36(12):1924-1925.

[17] 张晓波,王传凯,刘丽,等. 新生儿和婴儿呼吸道合胞病毒致急性下呼吸道感染临床特征和疾病负担[J].中国循证儿科杂志,2014,(9):45-48.

[18] 王盈红,曹小彩,宋文涛,等. 细菌和病毒混合感染对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影响[J].临床儿科杂志,2016, 34(5):342-347.

[19] 吴起武,王影,赵萍. 社区获得性肺炎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流行病学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14,30(6):970-972.

[20] 张晓艳,翠红,杨爱君,等.新生儿呼吸道合胞病毒下呼吸道感染临床分析[J].中国医刊,2016,51(7):6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