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谈中国针灸术传向美国的一段史实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谈中国针灸术传向美国的一段史实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本文介绍了留美学者李永明博士对30年前(1971年7月)美国纽约时报副社长詹姆斯・赖斯顿访华期间所写的有关针灸疗法的长篇文章这一史实进行的考证核实;澄清了这位记者率先将中国针灸术介绍给美国的前因后果;并对当时的历史背景以及这一报道的历史地位进行了分析。

[主题词]

针灸疗法/历史;美国/历史

A Historical Fact About Chinese Acupuncture Propagating into United Sta tes

Wu Gencheng (Institute of Acupuncture Mechanisms, Shanghai

Medical College of Fudan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32, China)

[Abstract]

The present paper introduces the textual res earch and verifying of the scholar Ph.D.Li Yongming who had studied in USA,

for t he historical fact, i, e. the article about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therapy

writen by vice-director of New York Times, James Reston during visting Ch ina in July 1971; clears up the cause and effect of the fact that the reporter w as the fi rst to introduce Chinese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to USA; and analyses histor ical background at the time and the historical position of this report.

[Key words]

Acupuncture-Moxibustion/hist; United State s/hist

2001年8月在美国纽约召开了由美国中医药专业学会暨旅美中医院校同学会(TCMA)主办的纽约21世纪中医药论坛会议。在会议期间留美学者李永明博士(美国中医专业协会理事长,皮卡沃医学研究所兼职助教授,北岸大学医院住院医师)将他写的一篇文稿送给我的老师曹小定教授看,题目为《来自东方的“阿波罗”--中国针灸术》,副题则为《纪念中国针灸术传入美国三十周年》,拜读以后,感触颇深。

正如李永明博士自己所述,他是出于“科学工作者的严谨和对真实性的追求”,查阅了30年前的原始资料,还原了那一段真实的历史。

1971年7月17日,美国《纽约时报》的资深记者詹姆斯・赖斯顿(James Reston,李译为詹姆斯・雷斯顿)在北京采访期间不幸患阑尾炎,在总理的关心下立即住院(协和医院),用常规麻醉法进行阑尾切除术,手术很顺利。但术后出现腹部严重不适,经征得本人同意,针灸医师为他施行了不到20分钟的针刺及艾灸,不出1小时,腹胀腹痛有明显减轻直至痊愈。出于记者的职业敏感,他在中国除了发出了大量的政治新闻,还于7月26日在《纽约时报》头版一角转第6版(几乎整版)发表了题为“现在让我告诉你们我在北京的阑尾切除手术”。而这一天该报头条新闻就是美国阿波罗15号宇宙飞船发射成功。因此李永明博士将赖斯顿所介绍中国针灸术的文章比喻为来自东方的“阿波罗”。

应该指出,我国针灸术在全世界产生强烈的影响是从我国针刺麻醉取得成功的消息向全世界公布开始的(新华社的正式消息为1971年7月18日)。而在国外,由于对中国传统医学缺乏了解,因此当时对针灸术产生强烈的好奇甚至怀疑,这是很自然的。恰恰就在这时候,赖斯顿的这篇亲身体验写得“清楚、简洁、幽默有趣,可读性很强”。“作者只是如实地报道了自己的见闻和经历,对他本人不熟悉的医学、针灸没有妄加评论,仅仅描述了事实,丝毫没有哗众取宠,制造新闻之举”(均为李永明博士的评价)。作为一位纽约时报的专栏作家、国际知名的大记者,他的介绍对于促进美国人民了解针灸确实是有不朽的价值的。

而出于种种原因,对于这段史实,国内外在流传转载中大多失真。李永明博士在文稿中列举了在美国许多离奇的传说。而国内出版的书籍、报刊、杂志中,也都以讹传讹,并不准确。

如有的将故事的主角称为尼克松访华的随行记者,时间则改为1972年(见韩济生院士著《针刺镇痛原理》前言,上海科技出版社1999年出版;赵俊主编的《新编麻醉学》第574页,人民军医出版社,2000年出版);有的把内容误认为“1971年7月25日,纽约时报的记者发表了现场参观针麻肺切除手术的记事文章”(见朱兵著《针灸的科学基础》第277页,青岛出版社,1998年出版)。有的则含糊其词称为1972年尼克松访华后回美,“也捎走了针灸术的信息”(见张仁主编《中国针刺麻醉发展史》,第35页,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1989年出版)。最近又见到”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在访华时观看了针刺麻醉手术,这项报道在西方引起极大的反响并使针灸开始受到重视“(杜野岚、李沛,”近代针灸在德国的发展”,中国针灸,2001,21(6):379)。

笔者数十年来养成爱看报纸、关心时事的习惯,对这一史实并不陌生。笔者记得以前曾看过这一史实的中译文,也依稀记得赖斯顿的这段故事发生在尼克松访华之前,当时还有他的其他 文章发表。虽然时过境迁,手头缺乏文字证据,但一直惦记着这段史实的考证。感谢李永明博士在美国重新找出了原版报纸的缩微胶片并摘要译成中文,从而以无可争辩的史实澄清了种种传说中的不确切的成分。

兴奋之余,笔者也去上海图书馆查阅了1971年下半年到1972年上半年的《参考消息》(当时是 内部报刊)。虽然没有找到赖斯顿(中译文称其为《纽约时报》副社长)所写关于针灸的这篇报道,但看到他8月9日在人民大会堂采访总理的全文报道。他写明准许发表这份正式的记录稿,条件是问答都得逐字照登。而接受采访时一开始特地问“你现在身体完全恢复健康了吗?”;也看到赖斯顿在随后的其它报道中曾提及中国针灸术。此外,笔者还重温了这段时期美国和其他国家的学术界及新闻界对中国针灸术(包括针刺麻醉)的一些介绍。抚今追昔,笔者也有两点感想:

一是以往传说中固然有不确切的成分,但从广义的角度讲,尼克松访华促进了中国针灸术传向美国这种说法并无不当。当时的史实是在1971年7月份,先后公布了尼克松决定访华(由基辛格秘密来北京商定后公布)及我国针刺麻醉取得成功的消息。因此在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前后在美国出现的“中国热”(或中国潮)当然也包括美国各层次的人士对源于中国的针灸医术的好奇和关注。最近看到一份叙述中国针灸在美国内华达州率先通过立法获得合法地位的介绍(见《中国针灸》2001,21(8):458),就是发生在1973年的一次创举。该文在介绍立法背景时也将上述两件大事并列写出,可见这两者在时间上及内容上确有关联。

二是针刺麻醉作为我国中西医结合的一项重大成果,为促进中国针灸术逐步走向世界起了开路先锋的作用。自1971年向全世界公布以来,它也经历了曲折的历程。简言之,针刺麻醉安全有效,但具有镇痛不全及手术操作难度较大等缺点。近十多年来针药复合麻醉(也可称为针刺辅助麻醉或针刺复合麻醉)是针刺麻醉在新形势下的深化和发展。针药复合麻醉符合麻醉学科飞速发展时强调通过各种方式及各种药物的复合应用,争取最佳效果的潮流趋势。实践证明,不论在局麻、硬膜外或全麻状态下,都适宜同时使用针刺疗法。针刺不仅有一定的镇痛作用,而且对机体各重要器官的生理功能有良性调整和保护作用。针药并用优势互补,在达到良好麻醉效果之时,可以减少物的使用量,从而减少副作用,有利于机体康复。药结合是发展针灸医学的重要途径,不仅麻醉时可用,针刺镇痛及针刺治疗时都可使用,因此这是值得深入研究及推广的。

当前针灸医学作为世界性的整合医学(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的重要内容之一,在世界上不断得到普及。笔者认为,重提30年前的这段史实是很有意义的。笔者愿借用李永明博士的一句话作为本文的结束:让我们记住这些为针灸西进而做出贡献的中外医生、科学家、社会活动家和患者们,包括这位已于1995年去世的著名记者詹姆斯・赖斯顿先生。

又及:本文完稿后,获悉李永明博士的文章已正式刊出于美国纽约出版的《世界周刊》杂志2001年第917期16~19页及第918期25~27页(分两期连载刊登)。题目为“来自东方的针灸热”副题为“中国针灸术美国三十年”,还刊出了有关的多幅照片。

(收稿日期:2002-01-17,齐淑兰发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