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学反思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学反思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本年度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有效教学课题大赛,在课堂教学中探究实施有效教学的途径。这节课学生思维活跃,发言积极,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得到了听课老师的好评。但课后回顾时,我有如下反思

一、这节课的成功之一在于我一改过去常用的串讲法,采用了诵读法进行教学

这是一首抒情诗,最能体现出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风格。在制订的三个学习目标中,主要以“朗读训练”为重点。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诵读的过程就是由口入心的过程,逐步深入理解作品的过程。以诵读法教授古诗文,自然、亲切,它兼及了文章的内容了解、感情体会、特色把握,甚至兼及思路、情调、风格等内在美的感悟、欣赏。在这节课上,我始终以学生为中心,以多种形式的读贯穿全课,要求学生在读准、读顺、读懂的基础上读出诗的味道,读出作者的形象,读出自己的感悟。整节课书声琅琅,效果极好。深刻的印象就是引导学生在读的过程中身临其境地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顺势点拨学生的写作方法。比如,在指导第一小节的朗读中让学生找出写景的句子,从找到的字词句中体会作者的情感,从而概括出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第二节借事抒情,第三节借细节抒情,第四节直抒胸臆,使文章感情达到高潮。这样便于学生体会抒情在文章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二、让学生体会学习文章的细节描写

比如第一节中的“飞”“洒”“挂胃”“飘转”“沉”等动词细致地写出了风吹茅草的情状,学生不难体味出诗人焦灼、苦痛的心情。第二节“倚仗自叹息”不仅可以想象出诗人气喘吁吁的情形,也可窥视到诗人悲叹群童抱草,屋破难修的无可奈何的心情。第三节中的“娇儿恶卧踏里裂”一句,学生的注意力放在“恶卧”二字上,我就引导他们可能由于孩子的睡相不好蹬破了被子,还有就是被子本来就不结实了,恰巧孩子一蹬就破了,从而体会作者换不起被子的生活窘迫之景。“娇儿”二字写出了诗人对孩子的疼爱之情,而绝无怨恨之意。这样学生就会很容易理解作者当时所处的环境是田园荒芜、战乱频仍、生灵涂炭、民不聊生,到处是饥饿哀号、流血死亡的时代背景了。第四节六句,直抒感慨,表达了诗人美好的愿望和高尚的情操。诗人在屋破漏雨的困苦情境中,由己及人、由近及远、由小及大,一想到饱经丧乱、颠沛流离的“天下寒士”,在此风雨如磐的困苦中煎熬,他便泯灭了“小我”,为天下受苦受难的人们振臂高呼,发出了黄钟大吕般的强音。在小结的过程中我再用抑扬顿挫、满含激情的语调说出下面这段话:杜甫和人民一起流浪,饱受了战乱之苦,写下了许多浸透着血泪的伟大诗篇。这些诗篇因为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被人们称之为“诗史”,他本人也被称为“诗圣”。这时,教师补充“世界和平理事会”把杜甫命名为“世界文化名人”的内容,会让学生真切感受到杜甫确实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从而热爱祖国优秀文化,培养民族自豪感。

整节课,我始终处于一个积极的引导者的地位,教学问题的落实始终由学生来完成,学生主体地位得到了体现,学生学习兴趣高涨,因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教学是一门缺憾的艺术。这节课我在体验成功的同时,也品尝了失败,发现了不足。在开头初读把握较长句子的停顿时,对学生朗读节奏的划分指导不够,以致在这一环节耗时过多,影响了后面的教学环节;在质疑中给学生时间不足,不善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对学生发言的评价不够到位等。这些都有待日后教学中不断改进,不断完善。

作者简介:任翠翠,女,1980年1月生,山西汾阳人,2007年1月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学历,现在山西省汾阳市海洪中学从事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