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全媒体时代高校思政工作语言艺术摭谈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全媒体时代高校思政工作语言艺术摭谈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语言是思想活动得以实现的最重要载体,它赋予人们相互沟通心声的能力,具有缩短人际心理距离的重要作用。说什么话,怎么说话,在人际交流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工作语言讲究效率,科学语言讲究周密,外交语言讲究礼貌,辩论语言讲究逻辑,文学语言讲究优美,生活语言讲究得体,聊天语言讲究随和,朋友语言讲究信用。

高校思政工作重在阐道以解惑,明理以服人。语言艺术的应用,往往在高校思政工作中起到决定性作用。只有将语言艺术发挥得淋漓尽致,才能做好高校思政工作。

伴随着全媒体信息时代的到来,高校思政工作语言也发生了适应性的变化。

一是更多的引导性。传统高校思政工作语言大多是单向灌输,语言的交互性差。现今,全媒体交流平台的多元化、信息的实时化,意味着师生在交流过程中实时反馈的重要性。缺乏交互性的传统高校思政工作语言在此平台上不再适用。在思政工作中,既要传授知识,更要积累文化;知识可以传授,文化需要提升与完善,知识魅力和人格魅力层次上的双重引导才能真正促成高校学子健全、积极的核心价值观与世界观。由此可见,文化引导往往是思政工作不可或缺的要素,这就决定了思政工作语言的引导性。使用疏导式言语循循善诱,引而不发,更有利于高校学子自我思考与自我教育。

二是更好的融合性。在传统语言中,人们使用成熟稳定的语言符号系统,语言符号能指和所指之间的关系基本上是稳定不变的。稳定表达相较于全媒体环境下与网络语言融合后的思政工作语言而言,缺乏生动性、趣味性,不利于思政工作客体对象的信息接受。传统语言的符号稳定性以及较弱的交互性往往使高校思政工作的对象感到枯燥乏味,这将大大降低思政工作的效率;全媒体平台上的实时交流往往易于引发即时性问题,传统语言并不便于实时解决此类“面对面式交流”问题,可见在思政工作中一成不变地使用传统语言,某种程度上不适应现今发展的要求。思政工作语言渐渐转变得通俗化、生活化,这种全媒体信息爆炸后的网络语言和思政工作用语相融合的性质表现,使得思政工作言语中人情味更浓,语言更生动传神,某种程度上极大提升了高校学子的接受度和思考性。

三是更强的实时性。全媒体时代的到来,使得思政工作展开平台多元化,利用新媒体平台进行高校思政工作已成为常态。网络电视、对话链、虚拟社区、博客、播客、手机报纸、微博、微信、QQ、飞信等各种新媒体已成为大学生沟通交流的工具,表达自己思想的平台。网络传播速度之快、影响范围之广,是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所不能想象的。如不关注大学生的网络交流负面思想,就会产生巨大的杀伤力。因此,全媒体信息时代,思政工作交流更应注重实时性。

鉴于全媒体时代交流平台的特殊性,高校思政工作语言也应做出相应的调整。下面我们从实时的线上平台和发散的线下平台这两方面分别来谈。

先来看实时的线上平台。

线上平台交流语言具有实时性,即思政工作者在交流过程中会得到学生的即时反馈回应,打破传统教学过程中时间和地点受限的障碍,这就要求思政工作者在新媒体线上平台中即时关注学生反馈,在进行信息交互的同时正确引导学生的思维,以达到思政工作的根本目的。

近年来网络语言飞速发展,对线上平台的思政工作语言产生巨大影响。全媒体网络流行语言之所以能够以汉字、字母、数字、音律、符号等形式和其特殊的用语组成方式流行于广泛的网络空间,并且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迅速蔓延,获得新的生存土壤和发展空间,这主要归功于其符合当前社会发展背景和生活节奏,从而具有流传性广、实时性强、亲和力强、生动形象等特点。

思政工作者需要做到“平等交流”“真诚关怀”,利用好新媒体网络流行语形象性、简洁性、实时性的特点,在思政工作中穿插部分网络语言例如表情包、谐音字等,在增加亲和力的同时,有助于增强大学生对于主流倡导的兴趣并提升接受度。

再来看发散的线下平台。

大学生的发散性、创造性思维使他们的语言具有随意性和主观性,这种长期状态下的语言并不利于构建高校学子良好的价值观、世界观。思政工作者阐述道理需要落到实处,需要积累人文的内涵和素养,思政工作需要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导向――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想教育中。这就要求思政工作者在线下平台依旧做好文化融入教育,做到旁征博引有据,喜怒哀乐由心,平淡朴实生爱。

大学生思维方式跳跃,语言特征突出,良好的教育和生活学习环境使高校学子在认知水平上比之他人更不满足于现状,反映到语言上,大学生的语言紧跟时事变得更为犀利。一个时事热点发生后,大学生因为对于社会热点的敏感会在极短时间内反映到他们的语言中。大学生语言的先锋性,正是他们对于自由与理想的美好追求,也是他们对于高尚价值观诸如“批判丑恶”等这类前卫思想的建构。作为思政工作者,可以在线下交流中多多引入大学生目光聚焦的热点时事,并以此类事件为例进行思维的正确引导、启发和分析,在调动大学生积极性的同时,引导并构建大学生正确的是非观和世界观,进而引导大学生更好地理解并体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由于全媒体平台交流的特殊性,思政工作者面对的挑战也更为巨大,对于各种不同情况下的交流方式需要注意。正常情况下,思政工作要做到“六要”:即要关爱感人,要以真取信,要以诚待人,要疏导醒人,要以柔近人,要换位想人。特殊情况下,思政工作应遵循以下原则:以疏导为主要,思政工作者在实时性极强的语言情境下,如遇到线上交流引发的矛盾冲突,需要辅以疏导为主的语言平复双方情绪,最终达到开解双方、平息矛盾的目的;以客观为核心,思政工作者在遇到矛盾以及冲突的状况下,平复双方的同时,抱着解决问题的客观心态和角度同样重要,以此为核心,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双方学生自会了悟;以开解为目标,思政工作者需要围绕矛盾焦点进行矛盾焦点转移,或者完全从根本上解决矛盾焦点问题,以达到开解的目标;以引导为方式,思政工作者解决矛盾需要注意方式方法,解决问题应是“解铃还须系铃人”,解决问题的主题对象应是矛盾中心的大学生本人,而不可以为了解决矛盾而代替学生进行弥补等行为。

另外,面对思政工作中的危机干预,例如有学生自杀、出现重大安全事件等状况,面对情绪激烈的家长,思政工作者首先需要发自内心地以诚恳态度安抚家长的情绪,并表示最大的社会关怀;其次需用行动表明“会为此事尽大努力”的态度。遇到新媒体上谣传等公关危机,思政工作者需要及时澄清事实,用具有较大亲和力的网络语言进行于公于私于情于理全方位的释义,务必做到语出必真、事实充分、态度适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