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的热点问题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的热点问题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数的计算问题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关键性问题。随着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进展,这一问题变得愈发复杂和多样化。它也是小学生学习数学中最为困惑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小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小学生一旦面临数的计算问题时,就会望而退步,进而直接影响了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终阻碍了小学生数学整体学业水平的提升。

一、教材与学生的关系问题

教材是教学活动和学生学习活动的主要依据和支撑,是链接教师和学生关系的纽带。无论从教学课程标准还是从教学实践活动来说,都要求在教材的基础上对教材有一个宏观和微观把握后才能开展教学活动。这是因为,教材是工作在教育第一线的广大教育工作者长期教学经验的集体智慧总结,它的广泛应用对其他教学工作者来说具有指引和参考的作用,对大部分学生来说能够反映他们的主体性多样学习需求,以它为主线铺展教学活动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工具性价值。但是,随着学生个体不断地发展,新的情况和问题不断出现,而教材是对以往经验的静态总结,这必将使教材与学生之间出现不相匹配和融合的问题。最重要的是,每个学生都是一个个性差异体,他们有自己的特征和需求,而教学是从总体性把握学生来编制的,不能够满足这种个体差异性的需求,也必将使教材与学生的问题进一步深化。当面对教材与学生需求出现偏差时,就需要教师具有审时度势的观察力,及时作出反应并适当调整。

例如:在计算45-17的时候,教材中实例方法是:①15-7=8,20+8=28;②45-15=30,30-2=28;但是学生自己的计算方法是:③45-10=35,35-7=28;④40-17=23,23+5=28。

学生的计算过程与教材实例的运算完全不一样,教师如何向学生进行讲解和沟通呢?比如上面例子中的方法①其实与方法④思维运作上是一样的,那么本质上也是相同的,教师可以分别对两种方法解读,让学生明白两者的相同之处,可以让学生灵活应用;而方法②则与方法①、④都不相同,这样教师就把这种计算题作为一种思维扩展题型,以弥补教材的不足之处,让学生继续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新能力。值得注意的是,方法③不失为一种比较好的计算方法,但是在教材教法上却没有体现。是不是因为连续的大点数减小一点数减法,对于二年级的小学生来说难度有点大,难以把握呢。如果教师从这样的角度考虑,既尊重了学生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也体会到了教材的精神所在。从实质上来看,尊重学生与尊重教材并不矛盾,因为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每个学生的个体发展值得我们去确立和发展,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就是对教育理论的尊重。

二、计算法则与实际计算的问题

在我们的数学计算教学活动中,在教材中首先给教师和学生展示的是计算法则的罗列,而后是例题的印证和体现。教师在进行计算教学过程中,一般就会把计算法则渗透到计算过程的每一步和每一个环节,而后向学生提醒这个例子应用到的计算法则很重要,如果不熟练背会计算法则的话,计算题就不会做。这样无意识地就对学生进行了误导,让学生记着计算法则很重要,一到数学课的时候学生就像背诵课文那样对计算法则一遍又一遍地背诵,但是总是很纠结计算法则难背,需要背几遍才行,加重了学生学习数学的负担,更阻碍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不利于学生在实际计算方面的发挥。背了计算法则后,学生计算的准确率确实比较高,而且速度也提升很多,可见计算法则还是有很大的优越性的。但是过于强调计算法则就会导致学生在实际数学问题运算上的偏离,不能够深刻理解计算法则的高度概括性并成为学生自己知识体系建构的一部分,只是僵化地把计算法则采用,必将不利于学生面对实际计算题中复杂多变情况的灵活运用。

例如:在公式7×8=56和56÷8=7的小学数学二年级计算题中,教师一直强调学生背诵乘法法则七八得五十六,当面临相反的除法时,学生不得其解,因为学生没有背诵过这样的法则,头一次遇到就很迷惑,只有在教师的不断做题训练中才惯性地知道结果,其实对学生来说,还是不能够有效应用。这就需要教师不需要加深法则的背诵,而是对公式的灵活转变上给予学生解答和理解,那么学生就会灵活应用了。

结语:我们的教育事业是一项长期缓慢持续的过程,人们在知识领域内认识总是有限性和无限织在一起,我们要在无限性中把握有限性,在有限性的基础上对无限性进行扩展,以求我们的教育教学活动不断得到完善。

【参考文献】

[1]余夕凯,刘娟娟.《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的热点问题与思考》[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11,27(1):55-58.

[2]刘巍巍.《小学数学估算教学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