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伴(或不伴)腰椎失稳症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伴(或不伴)腰椎失稳症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伴(或不伴)腰椎失稳症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通过对2013年8月-2014年8月前来该院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伴(或不伴)腰椎失稳症的80例患者进行分组治疗,两组分别为对照组38例和观察组42例,分别对对照组采用传统抗炎镇痛治疗和观察组采用手术治疗。结果 统计数据发现对照组疗效率78.93%,而观察组疗效率95.72%,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腰椎失稳;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 R68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10(c)-0102-02

腰椎键盘突出症是脊柱外科最常见疾病之一,腰间盘突出症容易发病年龄在30~50岁之间,平均手术年龄在40岁,椎间盘发生退行性改变可能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重要致病原因,在日常活动中由于过度劳损,骤变、猛力动作或暴力撞击下,椎间盘纤维环向外膨出,从而髓核也可经过破裂的纤维环的裂隙向外突出,这就是椎间盘突出的病变原理,如突出部位长期压迫神经根可导致单侧或双侧下肢疼痛、麻木,甚至活动障碍的出现,不仅危害着患者的身体健康,同时也影响着患者的正常生活和质量,严重者可导致患者双下肢瘫痪。随着现代医疗科学的日益更新和发展,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伴(或不伴)腰椎失稳渐渐进入人们的视线,解决了众多医护人员和广大患者的难题,现将2013年8月-2014年8前来该院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伴(或不伴)腰椎失稳的80例患者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照组38例,其中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17例,年龄在45~7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3岁,病程约2.5~18年不等,平均病程13.4年;而观察组42例,其中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17例,年龄43~7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8岁,病程1.9~20年,平均病程15年不等。对照组38例患者中顽固性下腰疼痛7例,占总人数的8.75%,间歇性跛行10例,占总人数12.5%,下肢肌肉萎缩13例,占总人数的16.25%,下肢感觉障碍8例,占总人数10%;观察组42例患者中顽固性下腰疼痛9例,占总人数的11.25%,间歇性跛行11例,占总人数13.75%,下肢肌肉萎缩13例,占总人数16.25%,下肢感觉障碍9例,占总数的11.25%,无论是从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还是患病临床表现上看两组数据都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1.2 治疗方法

对于每一位患者入院均进行常规检查,如检验学、影像学、椎间盘MAR检查等对症检查。在调查期间对对照组仅采用传统的抗炎消肿镇痛治疗,同时观察患者的临床疗效。

对观察组患者采用双侧(或单侧)tilf手术治疗,对患者患处采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神经根减压+椎间盘摘除术+植骨融合术综合治疗,患者在全身麻醉下,采用俯卧位手术,以便做两侧探查和切除,充分的暴露患者手术部位,使术者可以直视患者的患处,俯卧位时应用长圆软垫高躯干两侧,避免腹部受压,导致脏器受压而出血和拉伤,腰部略凹恢复正常生理弧度,手术采用正中切口,使用椎板自动拉钩拉开切口,即可显露病变椎板,在要切除椎间盘的上下椎体的椎弓根打入适当长度的椎弓根螺钉(伴有腰椎失稳症患者一般采用双侧,不伴失稳症的患者一般采用单边即患侧),固定后切除椎板及增厚的黄韧带,轻缓牵开硬脊膜及神经根,去除残留的退化核组织,切除增生骨化的后纵韧带及增生的关节突,彻底松解神经根,牵开硬膜囊及神经根,切除椎间盘后植骨并放入融合器,清洗伤口,采用间断缝合,切记术中止血,避免损伤神经根,术中应及时清理碎骨和纤维环碎片,以免被推向和残留在硬脊膜和神经根周围,日后影响疗效及恢复效果,对于患处应插体外引流管48 h,并观察引流液体颜色及性状,若发生不良反应及特殊情况应及时上报主管医生及时处理。

1.3 术后处理

对照组患者术后继续采用卧床休息和局部舒筋活血治疗,避免体力活动,造成二次腰椎受损。而观察组则是卧床休息3~4周,特别全椎板切除术,术后每4~6 h医护人员协助患者翻身,注意观察患者受压皮肤和伤口,防止发生褥疮,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如口唇、甲床、血压、呼吸等生命体征,每2 h观察体外引流及伤口渗出情况,以防大出血或脑脊液渗漏。

1.4 保健指导

腰部禁忌长期弯腰、减轻体力劳动、变换应减缓速度、避免腰部受凉、睡床应软硬适度等;颈椎部应注意睡觉切勿抬高枕头、看书学习应注意姿势等;胸椎部避免抬重物、腰背部受凉等日常保养,同时医护人员应嘱咐家属配合患者进行日常保健活动,将相关要领告知患者家属。

1.5 统计方法

所得数据均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当P

2 结果

通过两组患者调查数据显示对照组患者在传统治疗下,在结束治疗后的6个月内间断复发,并严重程度越发严重,在此期间需加大用药量并更换药品,以免由于患者长期用药导致自身出现抗药性而失去治疗意义。而观察组患者在手术后6个月内身体状况良好,下肢功能逐渐恢复,可以自由活动,简单从事体力活动,并且无复发迹象,椎间盘失稳症状消失,恢复行走的平衡性和自如性,调查显示对照组疗效率为78.93%,而观察组疗效率为95.72%,相比于两组患者数据发现具有明显差异,有可比性(P

3 讨论

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伴(或不伴)腰椎失稳症采用手术治疗,采用后路腰椎椎弓根内固定+椎间盘摘除神经根减压+植骨融合术,可以有效的解决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腰椎失稳带来的长期折磨和痛苦,可以从根本解决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导致间歇性跛行,行走疼痛或活动障碍,对两组数据进行对比,治疗组患者有19例患者完全治愈,有11例患者明显好转,有6例患者一般疗效,仍有2例患者无疗效,总效率为95.72%;而对照组有10例患者完全治愈,有10患者明显好转,有10例患者一般疗效,但有8例患者无任何疗效,总效率为78.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从以往宁[1]、杜怡斌[3]等人的调查表明,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显著疗效,同时患者的术后复发及不良反应有所减少,如术后容易出现腰腿疼痛,此症状由于运动过早和运动方法不正确导致,建议患者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进行锻炼。术后容易发生椎间隙感染,此症由于术中污染或护理不当造成,应及时有效的给予患者抗炎消肿治疗。同时对于术后的康复训练需要患者及家属配合,如术后3~5 d重要的康复训练就是支腿抬高及下肢屈伸运动,通过下肢伸屈牵拉神经根,使其有一定活动范围,从而防止由于长期卧床而导致神经根粘连,初始抬高30°,保持15 s,10次/组。2~3组/d。术后卧床期间也应坚持四肢功能锻炼,可以有效的预防病变椎体肌肉萎缩,同时也可以增加患者机体血液循环,促进肠道吸收和伤口愈合,也可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每个动作10 s,20次/组,3~4组/d。通过训练加强患者身体机能恢复,进而渐渐完全恢复身体健康。综上所述,后路腰椎椎弓根内固定+椎间盘摘除神经根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伴(或不伴)腰椎失稳症的临床效果显著,使广大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极为满意。

[参考文献]

[1] 宁,郭团茂,刘强,等.椎间单枚cage植骨融合结合内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腰椎失稳症[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2(3):245-246.

[2] 宁,郭团茂,罗冬冬,等. 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失稳症的外科治疗[J]. 陕西医学杂志,2012(7):839-841.

[3] 杜怡斌,裴少保,刘艺明,等.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伴腰椎失稳症疗效分析[J]. 临床骨科杂志,2012(4):373-375.

[4] 高益,王斌,彭立波,等. 微创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腰椎不稳[J]. 实用医学杂志,2013(2):227-230.

[5] 李贤坤,谭志宏,洪海滨. 单侧与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后路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伴腰椎不稳症的临床研究[J]. 中国医药导报,2013(12):41-43.

[6] 黄强,邹守平,胡维帆,等. 单侧钉棒+可撑开腰椎后路融合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伴腰椎不稳症[J]. 颈腰痛杂志,2013(5):384-386.

[7] 陈康,陈升浩,杨旭,等. 经后路椎间盘镜下椎体支柱块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伴腰椎不稳症的疗效观察[J].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2013(6):46-48.

[8] 杨刚,潘兵,许文根,等. 两种术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伴腰椎不稳症的疗效比较[J]. 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14(1):74-76.

[9] 徐林军,许永涛,马亮,等. 两种植骨方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并腰椎失稳[J]. 实用骨科杂志,2014(7):638-641.

[10] 范建国. 经多裂肌间隙入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分析[D].湖南:南华大学,2013.

[11] 张久超. 应用腰椎动态稳定系统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观察研究[D].济南:山东中医药大学,2013.

[12] 王文全. 108例腰椎间盘突出并椎管狭窄患者腰痛原因及手术疗效分析[J]. 遵义医学院学报,2011(4):400-402.

(收稿日期:2014-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