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人性化护理对COPD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人性化护理对COPD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目的 探讨人性化护理copd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低通气综合征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 将2011年1月~2014年1月60例COPD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低通气综合征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入院后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予常规护理,干预组着重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依从性、生活质量各项评分。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的总依从率分别为96.7%、7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42,P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阻塞性睡眠呼吸低通气综合征;依从性;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 R473.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5)16-0145-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humanized nursing on compliance and quality of life for COPD patients with 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 patients treatment. Methods A total of 60 cases of COPD in 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 patients from January 2011 to January 2014 were divided into interven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two groups after admission to the routine nursing based on the treatment, the intervention group focused 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humanistic nursing intervention, two groups of patients after the treatment compliance, quality of life of the score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total compliance of the two groups were 96.7%, 70%,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between tow groups (χ2=6.342, P

[Key words]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 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 Compliance; Quality of life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呼吸科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主要以气流受限为主要特征,且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并呈进行性发展[1]。COPD患者通常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hyponea syndrome,OSAHS),OSAHS以睡眠中反复发生呼吸暂停、严重打鼾、白天瞌睡、睡眠结构紊乱为特征,同时伴有间断的低氧血症或合并高碳酸血症[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OSAHS,会导致高碳酸血症、神经调节功能失调、儿茶酚胺和肾素-血管紧张素及内皮素分泌增加、微血管收缩、内分泌功能紊乱及血液动力学改变、微循环异常等,可引起组织器官缺血、缺氧,可导致多器官功能损害[3]。治疗COPD合并OSAHS多使用CPAP辅助通气,可提高氧容量,缓解呼吸肌疲劳,降低低碳酸血症的发生,改善夜间睡眠结构,对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4]。但在使用CPAP辅助通气治疗过程中因认知、主观感觉憋气、口咽干燥、治疗压力不当等不适,患者多不愿继续使用[5]。人性化护理为一种新的护理模式,其人性化的特点在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方面发挥了重要的左右,提高患者对治疗及护理工作信心以及配合性[6]。本研究旨在探讨人性化护理对COPD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低通气综合征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月~2014年1月60例COPD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低通气综合征患者的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中男15例,女15例,年龄56~77岁,平均(69.4±5.8)岁;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8例,高中及中专13例,初中及小学9例。干预组患者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53~78岁,平均(70.1±6.2)岁。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9例,高中及中专14例,初中及小学7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组成、病程、体重指数及病史、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①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制定的《COPD诊治规范》及(OSAHS诊治指南》[5]。②排除严重心律失常及肝、肾、内分泌以及其他脏器衰竭者。③所有患者均意识清楚,生命体征平稳。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治疗方法

两组均予吸氧、抗感染、解痉平喘、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利尿剂等常规治疗及应用连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呼吸机治疗,每晚6~8 h,每日1次,疗程 6个月。

1.4 护理方法

两组入院后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予常规护理,干预组着重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措施,具体内容如下。

1.4.1 心理护理 COPD患者由于合并OASHS,睡眠时出现反复觉醒,睡眠结构紊乱,患者多存在抑郁、焦虑、恐惧等心理问题,入院后,护理人员应结合患者具体情况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耐心听取患者的倾诉,讲解各种治疗的重要性、必要性,取得患者的理解和信任,使其以积极的心态配合治疗和护理。

1.4.2 排痰护理 排痰的主要方法有拍背、湿化呼吸道和掌握咳痰的方法[6]。对于呼吸道分泌物多且难以排出的患者,拍背应该与咳痰相结合。咳痰,是排痰调理的最终目的。嘱患者先作深吸气,在呼气时用力咳嗽,重复数次。如痰液已到气管或咽喉部而无力咳出时,可用双手压迫患者下胸或上腹部,嘱其用力咳嗽将痰液排出,必要时用吸痰器帮助排痰,可以有效地排出分泌物。

1.4.3 氧疗护理 鼻导管低流量持续给氧,一般为(1~2)L/min,每日吸氧不少于10~15 h[8]。通过集中讲解、科室安放宣传栏、发放专科健康教育卡等方式对患者及其家属介绍氧疗的目的、意义、坚持氧疗的重要性,从而提高用氧的依从性。

1.4.4 护理 根据患者的自觉舒适度采用坐位或半卧位,头稍后仰,颈、肩在同一平面上,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颈部下垂使呼吸道受压狭窄而影响气流通过。尽量采用半坐卧位,半坐卧位由于重力,膈肌位置下降,胸腔容量扩大,同时腹内脏器对心肺的压力减轻,肺活量增加,从而改善呼吸困难[9]。

1.4.5 睡眠护理 保持环境安静、空气新鲜、室温控制在18℃,必要时增加白天的活动量、持续低流量吸氧、对难以入睡的患者可遵医嘱予药物助眠。

1.5 观察指标

1.5.1 依从性的评定标准[10] 完全依从:在实施治疗过程中严格遵照医嘱执行,坚持长期的规范治疗;不完全依从:治疗过程中基本遵照医嘱执行,偶尔有不规范治疗;不能依从:治疗过程中常不遵照医嘱执行,不能坚持或中断治疗。

1.5.2 生活质量评价 采用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评价患者的生活质量,包括54个条目,分为症状部分、活动能力、疾病影响和总评分四部分[11]。

1.6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的总依从率分别为96.7%、7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42,P

2.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生活质量各项评分比较

出院后,两组患者的SGRQ评分中的症状部分、活动能力、疾病影响、总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改善,且干预组患者的SGRQ评分中的症状部分、活动能力、疾病影响、总评分较对照组改善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低通气综合征病情复杂,一方面,患者会出现呼吸短促或呼吸困难,呼吸功能呈进行性下降;另一方面,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由于睡眠时打鼾,常出现呼吸暂停以及反复发作的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除导致或加重呼吸衰竭外,还可引起脑血管意外、心肌梗死、高血压病及心律失常等严重并发症,其危害严重[12]。

因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低通气综合征由于通气功能受损、长期氧疗以及严重的呼吸困难、其他并发症等,使患者的活动耐力减弱,久之则出现悲观、消极、无助等负性心理及抑郁、焦虑等症状[13]。

随着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及患者对护理要求的不断提高,人性化护理逐渐成为新型护理模式的核心。人性化护理是整体护理的具体实施,其强调“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对疾病的治疗和预后具有积极作用。将人性化护理应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低通气综合征的治疗中,使患者得到生理、心理、生活、安全和精神等各方面的关怀与照顾,获得满足感和安全感[14-16]。

本研究两组患者入院后积极治疗的的基础上予常规护理,干预组着重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措施,如心理护理、排痰护理、氧疗护理、护理、睡眠护理等。在心理护理方面,护理人员应耐心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疾病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法等疾病知识,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病情,使其保持情绪稳定,乐观积极地面对疾病;排痰护理是重要的护理内容之一,本研究通过采取拍背、湿化呼吸道等排痰方法,提高了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同时通过集中讲解、科室安放宣传栏、发放专科健康教育卡等方式对患者及其家属介绍氧疗的目的、意义、坚持氧疗的重要性,也提高了患者用氧的依从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低通气综合征患者的睡眠护理也是重要方面之一。研究认为,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能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17]。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低通气综合征患者实施人性化的睡眠干预,如播放舒缓音乐可使患者放松心情,减轻紧张、恐惧,改善其睡眠质量,或睡眠时减少仰卧位或改变头位等均可减少OSAHS发生[18]。

本研究干预组通过实施人性化护理后,其治疗总依从率达9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0%(χ2=6.342,P

综上,对COPD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低通气综合征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治疗依从性及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师云霞.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62例临床护理[J]. 基层医学论坛,2014,18(增刊):166-167.

[2] 刘慧英,周小玲. 改良集束化护理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呼吸衰竭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4,30(21):40.

[3] 孙艳清,张庆泉.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围手术期监护体系[J]. 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2012,26(1):10-11.

[4] 李红英. 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8):21-22.

[5] 刘剑梅,崔妙玲,王自秀,等. 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 现代护理,2005,11(6):421-422.

[6] 孙西芳. 性化护理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期的临床应用[J]. 黑龙江医药,2012,25(6):979-980.

[7] 陈静,王延清.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30例手术治疗分析[J].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8):1196-1197.

[8] 李婷. 心理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抑郁焦虑患者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 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34(4):283-285.

[9] 孔雪梅,史柳嫣. 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抑郁和焦虑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 现代医药卫生,2013, (6):913-914.

[10] 任海燕. 综合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 基层医学论坛2014,18(32):4401-4402.

[11] 高莉梅. 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18):10-11.

[12] 张杏.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炎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观察[J]. 北方药学,2013,10(3):174-175.

[13] 范芳莲,何远强,葛晓红,等. 综合护理干预对抑郁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预后影响[J]. 安徽医药,2011, 15(3):390-391.

[14] 毕可琴,胡晓波,田华,等. 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抑郁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安徽医药,2014,18(7):1379-1380.

[15] 徐增瑞,刘洪英,蔡晓岚.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围手术期的综合治疗[J]. 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2009,23(3):4-8.

[16] 周生余,何良爱,徐立升,等. 综合性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便秘患者症状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45(10):894-895.

[17] 潘培育. 综合性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 中国社区医生,2012,14(17):333-334.

[18] 苑秀梅,王海桃,王蓓. 阻塞性睡眠呼吸低通气综合征合并高血压的护理[J]. 内蒙古中医药,2009,5:118-119.

[19] 陈凤枝. 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分析[J]. 中国实用医药,2014,9(12):222-223.

[20] 钱丽萍,杨江华,金培英. 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护理[J]. 护理与康复,2014,13(6):550-551.

[21] 赵霞. 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J].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33):73-74.

(收稿日期:2015-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