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贝多芬f小调“热情”奏鸣曲第三乐章的演奏技巧与情感诠释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 1770-1827),德国著名钢琴家、作曲家,世界上最伟大作曲家之一。其代表作品《三十二首钢琴奏鸣曲》与巴赫的《平均律钢琴曲集》齐名,并称为钢琴艺术中的《新约全书》与《旧约全书》。
贝多芬的作品类别涵盖极广,其中最著名、最有影响力的作品要数他的9部交响曲和32首奏鸣曲。而贝多芬的32首奏鸣曲创作贯穿他整个人生历程。第二十三号《“热情”奏鸣曲》op.57创作于1804-1806年,1807年问世,是贝多芬三十二首钢琴奏鸣曲中杰出的作品。罗曼・罗兰称之为“火焰般的急流在花岗岩的轨道上。”
《热情奏鸣曲》分三个乐章,第一乐章和第三乐章都为f小调,两乐章有很多相似之处,都是带有悲壮色彩的小调音乐占据主要地位,整体风格上保持了统一,但第三乐章更像是对之前两个乐章发出更强烈的质问与挑战,更深层次的呐喊。第三乐章标注的速度为“Allegro ma troppo”,2/4拍子,结尾处为急板(presto),推动情绪达到顶峰,它以势不可挡、一气呵成的气势袭来,最后雄伟的终曲全章。
(1-19)是速度型引子,在ff力度下连续使用减七和弦(谱例1),附点节奏的密集使用,如急促的战斗的号角声般连续奏出,把人们从沉睡中惊醒,随后疾驰的十六分音符下行跑动暗示即将暴风雨即将到来。弹奏(1-5)减七和弦时,手腕框架要稳固有力,节奏稳定,要给人以紧张急切、积极向前的动力。
(谱例1)
(6-20)是几组连续下行跑动的十六分音符,与前面几个和弦相对应。力度由弱开始,通过渐强(cress)到强的力度。13小节后左手低八度与右手齐奏,音乐起初似潺潺流水,至此汇成。狂怒的音流被渐弱(dim)压制后,暗示着即将出现的主题。演奏这一部分需要着重练习下行音阶的跑动,靠胳膊带动手臂来演奏。在清晰的表达每个音符的同时,还要保持整体旋律的流畅。
(20-117)为呈示部,呈示部曲式为无再现单二部曲式。其中(20-64)以pp的力度开始进入,主要靠右手的走句来造成紧张的气氛,左手则用节奏的跳进形成一个声部,模仿打击的声音,表现战斗场上人们的剑拔弩张。左右手的演奏相互依赖补充,两者同样重要。演奏这里需要注意手腕的带动,通过指尖力量迅速转移来使音符跑动颗粒感。从36小节开始加入了新的材料,第38、46小节中右手的四分音符容易被忽略,演奏时需注意延留。到50小节双手互换角色,由左手来弹奏分解和弦,右手来弹奏果断短促的节奏。左手弹奏分解和弦要求与之前一样,均匀且有颗粒感,右手切音干净利落,如号角的号召声。
(64-75)为连接部分。连接部以主部右手伴奏素材为主,在这个部分中,作者运用了大量的强弱符号表现对比,用模进的写作手法,表现出紧张、激烈的斗争场面。演奏这部分时要突出右手音的颗粒性,左手双音整齐节奏稳定。双手配合保持步调一致,做出渐强、渐弱的力度变化,呈现出此起彼伏、暗潮涌动般的音响效果。
(76-96)为副主题。副主题一开始就直转c小调,三度平行进行的音调与强有力的节奏相结合。该副部又分两句,每句都有三个sfp(突强后弱),表达内心压抑的情绪爆发后被压抑,再三的情绪起伏难和以遏制顽强抗争的性格。其中(86-89)这一部分是前面小节的重复和发展,比之前规模略长,是贝多芬常用的2+2+4模式。随着右手音级从高音逐渐下行,左手的和弦需连接紧凑,沉稳有力,表现出步步紧逼之态。演奏者在此处应控制弹奏力度,将发力点逐步调整到手臂,演奏出更加沉稳扎实的音色。
(96-117)为结束部。(102-111)小节上八度密集型和弦要弹奏的震撼有力,接下来是由主题而发展出的快速音群。弹奏高八度重复和弦时手指要更加有力灵活,句头音着重点出,双手弹奏的清晰而连贯。在(109-117)中,调性由f小调转为降b小调。在第112小节出现了阻碍终止的减七和弦,弹奏该和弦要坚韧有力,果断坚决。接下来不断的分解和弦要似浪潮般流畅的做出,层层递进,尾部的dimin不可忽视。结尾处第115小节出现音乐的“命运”动机阴影(降G-降G-降G-F)①
(118-211)为展开部。乐曲的展开部在b小调上,以pp的力度进入。运用主题材料的发展,加入一个新的节奏和主题,变成了canon风格的进行,并逐步升腾,更加强化了战斗决心与胜利的信念。
弹奏该部分时需注意左右手要弹的均匀整齐有颗粒感,126小节标注为p的力度,右手演奏整齐有序,左手根音的延续性不能忽略。在134小节右手需弹奏时需注意高声部线条,并保证其旋律的流畅感(降B-A-降B)。演奏时左右手交相呼应,左手A音可加重力度,中声部不能含糊不清,也应清晰的演奏出。
142小节进入了展开部的主题旋律,切分节奏在两个八度内来回跳跃,果断有力。这里右手音要弹奏的动力十足,威风凛凛,左手推波助澜,干净利落。弹奏时注重左右手要密切配合,准确把握节奏。
(158-168)到达主调的属和弦,并增长成巨大段落。弹奏158小节时应注意左右手之间的模仿追逐要弹的明显,像两股强劲的力量汇聚成强大的巨流。左手八度跳音做到果断干脆,与右手节奏紧密结合,呈奋起挣扎之势。(176-211)是半终止式,用分解和弦,好像是在喘息和积累力量。每个分解和弦句子都要有连贯、细腻的处理,并控制休止符的时值。最后集中在低声部一个属音的长音上,和弦的保持效果要突出冠音的旋律线。在经过之前大篇幅强力度的弹奏,演奏者可以在这一段体力上稍事休息,为接下来的再现段积累能量。
(212-307)为再现部。这个单二部曲式在f小调上展开,主题材料变化出现,既是对整个作品的回顾,又是呈示部提升一个层次的展现,状态和情绪都到达高点。直到259小节都是呈示部材料的压缩再现,紧凑的节奏安排更加对比出战斗的紧张激烈。到260小节整个音程关系不变,但整体移高半音,音域接近当时钢琴的极端音区,在高音部分久久徘徊。演奏时应突出表现作者难以抑制的激动兴奋之情,强调谱面上标注的旋律高音,并且要注重主题表现时力度上渐强、渐弱以及情绪上变化的处理。
(316-361)为本乐章的尾声部分。在尾声中插入急板(Presto),用斩钉截铁的节奏和热情澎湃的音乐来表现白热化的争斗、顽强的反抗以及最终取得胜利,将贝多芬的英雄主义气概推向顶峰。这一激烈的主题用跳奏的方法来演奏,8小节之后转入降A大调,大调的首次出现为我们带来了胜利之感。十小节过后,又通过和弦变化回到了主调f小调。
从325小节起左手为分解和弦,这些和弦与高声部的进行连成一片,使低音声部充满了无穷的动力,推动右手主题旋律也是层层递进。作者打破常规的节奏强弱规律,将连续出现的十六个sf力度都标注在弱拍上,反拍推动切分音和旋律的进行。第351小节有一个重复终止,ff的力度让音乐的进行势如破竹,一泻千里。f小调和弦如狂风骤雨般从高音区直降到低音区,咆哮着翻腾着,最后在三个锤击般的主和弦中辉煌的结束全曲。
这首《热情》奏鸣曲有着震慑心魄的情感力量,它歌颂英雄无畏和人民奋起反的爱国热情。演奏者掌握这些内容之后,会对贝多芬有更加客观、全面的认识,尽可能的还原作者真实的情感表达,最终使演奏在形式和内容上更加趋于完美。(作者单位:南昌大学)
注解:
① [法]罗曼・罗兰.贝多芬:伟大的创造性年代:从《英雄》到《热情》[M].陈实,陈原,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156-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