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事林广记》俗字浅探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事林广记》俗字浅探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事林广记》是元明时期日用百科全书式的古代民间类书,收录俗字的类型代表了元明时期俗字的使用状况,反映了汉字简化的趋势,体现了元代宽松的汉字管理环境,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本文主要分析了变换意符、偏旁改写、采用古体、简省和增繁五种俗字类型。

关键词: 俗字 《事林广记》 类型

《辞源》解释“俗字”说:“在民间流行的异体字,别于正体字而言。”《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卷》“俗体” (未收“俗字”)说:“俗体(vulgar form)指民间手写的跟字书写法不合的汉字字体。例如,M作尽,渥p、答作E,作觅。”俗字研究,是目前h语史研究的热点之一,同时也是未尽成熟的一个研究领域。已有的俗字成果多集中于唐五代时期的敦煌俗字,对于元明时期的俗字关注甚少,本文以《事林广记》为研究载体,以此为切入点研究元明时期的用字状况。

《事林广记》是南宋末年福建陈元n编撰的一部日用百科全书式的中国古代民间类书,元明时期不断刊补,广为流传。书中收录了许多与当时民间生活有关的资料,涵盖天文地理、官制法律、礼仪风俗、教育科举、、农业、饮食、娱乐、医疗、化妆等方方面面,其中包含大量俗字。《事林广记》的宋代刻本早已亡佚,现存中国元、明两代及日本刻本、抄本多部。本文选用其中两种代表性的版本:和刻本与至顺本。和刻本即日本东京汲古书院影印日本元禄十二年(1699)京都今井七郎兵卫、中野五郎左卫门等人翻刻的元泰定二年(1325)本。至顺本即元至顺年间(1330―1333)建安椿庄书院刊本。研究这样一部古籍中的俗字,对于考订、校勘元代文字,正确认识汉字简化规律,整理规范汉字有着重要意义。并且,目前关于此书用字状况及相关成果甚少。本文采用张涌泉先生《汉语俗字研究》一书中对俗字的分类,对《事林广记》中有代表性的俗字进行分类及考释,主要有以下五种。

一、变换意符

1.、鼓

和刻本《事林广记》巳集卷之一“黄庭要旨”门,“修养心法”条,“鸣天”。

《唐碑俗字录・皮部》引《魏伦墓I》:“鹿城人也。”“”即“鼓”之俗写。鼓是古时的打击乐器,远古时以陶为框,后世以木为框,多为圆筒形或扁圆形,中空,蒙以兽皮或蟒皮,也有用铜铸造的。“鼓”,音符为裕音zhù,俗写为“”,意符换做“皮”,可能与鼓的材质有关。

2.、纸

和刻本《事林广记》戊集“艺圃知”,“o中校书式”条,“仍於本行上下空标写”。

《广韵・纸韵》载:“‘’,同‘纸’。”唐・徐坚《初学记》卷二十一载:“魏人河间张辑上《古今字b》,其‘巾部’云:‘纸’,今‘’,则其字从巾之谓也。”宋・王观国《学林》卷四载:“古未有纸,故简牍以竹或木为之……至后世则或以缣帛书写,故纸字从糸,字从巾,皆以缣帛为之。”可知,“纸”字无论是从糸,还是从巾,均与其质地有关。

二、偏旁改写

1.“骸彼仔次“R”

至顺本《事林广记》前集卷之五“方国类”,“大食弼琶搿碧酰“肴撕昧裕每三日一出猎,以药箭射取物”。和刻本《事林广记》辛集卷之二“药食备用上”,“中风证候”条,“中风手足掉,腰脚缓弱”。

“F”,《宋元以来俗字谱》:《列女传》、《取经诗话》、《太平乐府》作“”。

“稹保《宋元以来俗字谱》:《通俗小说》、《古今杂剧》、《太平乐府》作“单”。

2.“廿”俗写为“”

和刻本《事林广记》巳集卷之六“圣真降会”,“正月圣降日”,“真人於会稽”,“”即“勒”。“钟离真人降庐山吕真人成仙日”,“”即“度”。

按:《宋元以来俗字谱》中“勒”、“度”在宋元均未收录此俗写,且“勒”仅《娇红记》(明)做“”,《东〖恰罚明)作“”。“度”,《宋元以来俗字谱》:《通俗小说》、《古今杂剧》、《三国志平话》作“”,明清未收录俗写。“”、“”填补《宋元以来俗字谱》中关于“勒”“度”的俗写体。

三、采用古体

1.、Q

和刻本《事林广记》癸集卷十一“花果品题”,“芍药”条,“金髻子”。

《说文・糸部》:“线,缕也。线,古文Q。”《汉语大字典・糸部》:“,同线。”

2.m、赞

和刻本《事林广记》丙集卷一“素王事实”,“先圣遗像”条,“御制赞文”。

《五经文字・贝部》:“赞、m,上《说文》下经典相承,隶省。凡缵之类皆从m。”唐代《张云墓志》:“光m六条。”《集韵・换韵》:“赞,隶作m。”《洪武正韵》卷十二:“赞,则谏切……篆文作赞,今俗作m。”

四、简省

1.局部简省

(1) 、图

和刻本《事林广记》戊集卷之七“器用原始”,“斧斤”条,“皇 要纪曰神农作斧斤”。“ ”省略了“口”,将“口”写为“厶”。

(2)^、L

至顺本《事林广记》别集卷之七“茶果类”,“茶h后序”条,“虽辅相之臣未尝辄赐”。

《集韵・阳韵》载:“L……或作^。”“^”与“L”相比,字的下半部分由“旨”变为“甘”,其实是“旨”字简省了上半部分“匕”,留下“甘”。《说文・旨部》载:“旨,美也。从甘,匕声。”意思是用汤匙(匕)舀起甜美的食物送到嘴里,辨别滋味。“^”字与“L”相比去掉了汤匙,为直接吃美味食物。

2.省略点划

(1)x、裹

至顺本《事林广记》别集卷五“g法类”,“斤秤数轻重之法谓之衡”条,“二斤二两为一x”。

《龙手鉴・衣部》:“x,俗裹字。”《汉语大字典・丨部》:“x,同裹。”

(2)j、拗

和刻本《事林广记》戊集卷之二“文艺类”,“越恁好”条,“你与我我与你,场场有踢。没些j背两个对垒,天生不枉作一对”。

《汉语大字典・手部》载:“j,同拗。”《封神演义》第四十七回载:“扭天j地心难正,徒费工夫落暂渊。”

五、增繁

1.、凶

和刻本《事林广记》庚集卷五“治家规训”类,“用度各宜量节”条,“吉”。《五经集韵》卷一:“凶,凶祸也。,同上,俗用,以其今时通用,故新增之。”可知,“”为“凶”之俗字,增加了“亠”。而“凶”之俗写亦有“础保《干禄字书》:“础⑿祝上通下正,亦惧也,许勇反。”

2.、羌

和刻本《事林广记》癸集卷之十一“花果品题”,“李”条,“李”。

《篇海类编・兽类・羊部》:“羌,俗作。”《杨居宾客墓志》载:“党狂悖”。

上述概括了《事林V记》具有代表性俗字的五种类型,即变换意符、偏旁改写、采用古体、简省和增繁,其中简省所形成的俗字最多,其他变换意符、偏旁改写、采用古体所形成的俗字也显现出汉字简化的倾向。这种状况一方面体现了简化是汉字发展过程中必然的趋势,为正确认识汉字简化规律、整理规范汉字提供了借鉴材料。另一方面体现了元代相对宽松的汉字管理环境。元代有自己的国字――八思巴文,朝廷议事主要采用蒙语,因而对汉字管理比较宽松。《事林广记》是元代广为流传的民间类书,在刻书时就采用了大量的不规范的俗字,或简省笔画,或偏旁改写,而有些俗写字形在元代其他古籍中亦出现,表明了该俗写体在当时广泛流传趋势,某些俗写字形未见于元代其他古籍,起到增补字形的作用。这些俗字对考订、校勘元代文字有重要的意义。对汉字的发展、改革及规范化研究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日]长泽规矩也.和刻本丛书集成之事林广记[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2]新编纂图增类群书类要事林广记・四十二卷[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3]张涌泉.汉语俗字研究[M].长沙:岳麓书社,1995.

[4]吴钢,辑.吴大敏,编.唐碑俗字录[M].西安:三秦出版社,2004.

[5]汉语大字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字典(八卷本)[M].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1988.

[6][宋]陈鹏年.广韵[M].上海:商务印书馆,中华民国十二年.

[7][唐]徐坚,著.初学记[M].北京:中华书局,2010.

[8][宋]王观国.学林[M].北京:中华书局,1988.

[9]刘复,李家瑞.宋元以来俗字谱[M].北京: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30.

[10][唐]张参.五经文字[M].北京:中华书局,1958.

[11][宋]丁度.集韵[M].北京:中国书店,1989.

[12][辽]释行均.龙龛手鉴[M].上海:商务印书馆,涵芬楼影印宋刊本.

[13][梁]顾野王.宋本玉篇[M].北京:中国书店,1983.

[14]闫艳,祝昊冉.事林广记俗字探微[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14(6).

[15]祝昊冉.事林广记俗字初探[J].语文学刊,20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