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去白细胞混合浓缩血小板(LDPPCs)的制备及应用安全性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去白细胞混合浓缩血小板(ldppcs)的制备及其应用安全性。方法:采用白膜法将浓缩血小板(PCs)制备出来后,将上清液转移至专用的血小板保存袋。接着采用血小板用滤除白细胞过滤器进行直接过滤。应用血小板的分布宽度(P-LCR)、平均体积(MPV)、白细胞与红细胞的残余量、血小板计数等指标对过滤前后血小板的质量变化进行评价。并比较LDPPCs与细胞分离机分离出来的单采血小板之间的黏附率及PAC-1。随机选取20例需要输注血小板的患者,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患者每次输注1个治疗量的单采血小板,实验组则每次输注1个治疗量的LDPPCs,对输注前、及术后24小时患者体内的血小板计数进行检测,并将血小板的回收率与CCI计算出来。结果:血小板的P-LCR及pH值在混合前后相比,无明显差异,不具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小板的容量与计数,MPV,红、白细胞残余量混合前后对比具有显著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白细胞过滤及无菌连接两种技术制备的LDPPCs,其各项质量指标均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临床输注安全,疗效可靠,可作为单采血小板的有益补充。
关键词:去白细胞;混合浓缩血小板;制备;安全性
目前,我国在预防与治疗因血小板功能不良或数目减少造成的出血性疾病时,大多采用向患者输注血小板制剂的手段。在利用全血制备手工的PCs时,由于1个治疗量需要输注多人份,而且混入了过多的白细胞,临床上正逐渐减少此种方法的使用[1]。本文在应用白细胞过滤及无菌连接两种技术的基础上,去除多人份的PCs中的白细胞后,制备出了去白细胞混合浓缩血小板。现将操作经过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使用的材料及试剂
材料:血小板白细胞过滤器、大容量的低温离心机、无菌接管机、血小板计数仪、恒温血小板震荡仪、分浆夹、pH计以及高频热合机等。
试剂:从MAP多联袋内采集的24小时内的400mL全血制备的新鲜浓缩血小板2U。
1.2方法
(1)制备PCs
第一步,将采集后置于室温保存和运输的全血置于20℃至24℃保存,运输的全血24小时内进行离心配平,保持离心转速2500转,离心时间16分钟,温度22℃,升速7,降速4。 离心完成后,垂直取出离心杯中的血袋,把主袋夹于分浆夹内,其余袋均夹紧。检查转移袋标签与主血袋标签是否一致。
第二步,将上层的血浆分入转移袋Ⅰ,待血浆流至距红细胞界面约3cm时,夹住该转移管,将余下的血浆和近红细胞界面的白膜层挤入容量为50-55ml/u的转移袋Ⅱ中。用血浆袋内气泡冲转移管,用塑料夹夹紧血浆袋及富含血小板红细胞转移袋。再将装有红细胞添加液的袋子倒置于分浆夹上,折断红细胞添加液流入采血袋,轻轻摇动使添加液与红细胞混匀,排尽空气。同时热合主袋端转移管,并从联袋中切断。
第三步,将白膜层进行第二次离心,离心转速800转,离心时间12分钟,温度22℃,升速7,降速4。垂直取出离心杯中的血袋,动作需轻柔,打开夹子分离上层浓缩血小板至容量为50-76ml/2u的血小板专用袋。即制备出一份PCs。
(2)制备LDPPCs悬液
利用无菌接口机将血小板白细胞过滤器与LDPPCs的保存袋连接起来,采用血小板用滤除白细胞过滤器进行直接过滤,得到的产品便是一个治疗量的LDPPCs悬液。
1.3质量指标
应用血小板的分布宽度(P-LCR)、平均体积、白细胞与红细胞的残余量、血小板计数、容量等指标对洗涤前后血小板的质量变化进行评价。并采用粘附试验及血小板活化试验比较LDPPCs与细胞分离机分离出来的单采血小板之间的黏附率及PAC-1。
1.4临床观察
随机选取20例需要输注血小板的患者,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患者每次输注1个治疗量的单采血小板,实验组则每次输注1个治疗量的LDPPCs,对输注前、及术后24小时患者体内的血小板计数进行检测,并将血小板的回收率与CCI计算出来。
1.5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组间比较采用组间单因素方差表示,P
2.结果
血小板过滤前后的各项质量指标变化情况具体如表1所示,由不同方法制备出的血小板黏附率及PAC-1的比较情况如表2所示,两组患者输注不同血小板的结果如表3所示。
3.结论
为有效避免传统手工制备浓缩血小板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实验采用文中所述的方法与技术制备出了去白细胞混合浓缩血小板(LDPPCs)。结果显示,每一个治疗量的LDPPCs中的红、白细胞残余量均达到了国家规定的标准要求,也即可以有效避免非溶性血液发热反应的发生。此外,与混合、过滤前的血小板相比,LDPPCs的平均体积发生明显降低,造成此种现象的原因可能与反复离心及制备过程中丢失血小板等因素有关。在对患者进行输注时,输入LDPPCs与单采血小板的效果差异不显著,且两组均具有较低的血小板回收率,这可能与血液病患者体内血小板的计数偏低,多数输入的血小板参与了患者体内的止血过程有关。分析浓缩血小板与LDPPCs早期的活化试验指标可知,其黏附率及PAC-1均处于正常范围,说明在制备过程中,血小板的早期活化度并未受到任何影响。
分析多项研究结果得知,造成输注血小板无效的首要原因便是由HLA抗体引起,其次为血小板抗体与HLA抗体共同存在,最后才是由血小板特异性抗体导致[2]。从患者角度进行考虑, LDPPCs与单采血小板在HLA抗原方面无法达到一致。而在本组实验中,未发生输注无效的现象,对照组与实验组患者的血小板回收率差异不明显,表明LDPPCs的血小板抗体不会影响到临床疗效。
需要注意的是,血小板极易受到细菌的污染,医护人员在采集过程中,如果采取了不规范的皮肤消毒与无菌连接等操作,那么就极有可能导致以22℃温度进行保存的血小板受到细菌的污染[3]。在此种情况下,为有效避免污染的发生,就需要严格皮肤消毒方法以及规范化无菌接口等各环节的操作。
综上所述,应用白细胞过滤及无菌连接两种技术制备的LDPPCs,其各项质量指标均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临床输注安全,疗效可靠,可作为单采血小板的有益补充。
参考文献:
[1]涂业桃,雷丽明,袁刚.浓缩血小板的质量监测与浓缩血小板的临床应用效果观察[J].泸州医学院学报,2011,8(05):125-126.
[2]李建斌,张晓莉,单泓.少白细胞混合浓缩血小板的制备与安全性[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10(23):69.
[3]张宏,孔令魁.无偿供者机器单采血小板前后血液参数多因素分析[J].中国输血杂志,2011,17(03):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