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海归”只是二流?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海归”只是二流?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前几年有个说法,叫做:“出国镀层金,回国拿高薪”。那时候“海归”是个令人羡慕的新名词。但最近两年,又出现了一个新词儿,叫“海待”,意思是从海外留学回来却找不到工作、在家“待业”的人。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化?“海归”已不再是精英了吗?记者通过调查,带我们走近新时期的“海归”一族。

“海归”只是二流人才?

归国人员的素质如何?香港科技大学“中国跨国关系研究中心”的调查显示,只有少部分“海归”是牺牲了高工资或稳定的工作而回国,其中拥有创新研究专利的人更是少之又少。

过去三十年中,中国一直是西方国家一个巨大的人才来源地。输出的人才主要出自香港。随着香港政治、经济的日益昌盛,迁居海外的香港人近年又开始回流。

在中国内地,一场类似的“凤还巢”大戏也正在上演。2005年,从海外回流的人才达到三万人,大大高于1999年时的七千人。

而另一方面,从中央到地方,我国各级政府一直积极鼓励海外的留学人员返回祖国,纷纷营造适合海外归来人员的政治环境和文化氛围,还向这些“海归”提供资助。

“海归”素质遭质疑

归国人员的素质如何?中国是否成功吸引了最优秀的人才回国?数据看来并未支持这种论断。而且,有种看法认为,回国的都是在国外不大成功的人。中国科学院东北一家研究所的所长表示,他吸引到的通常是海外学者里的中流人才,排名前20%的人才大多仍会选择留在海外。伊利诺伊州西北大学的神经学家饶毅认为,在美国有800至1000名来自中国的科学家,拥有独立的实验室,这些人不太可能回国。

香港科技大学社会科学部教授、“中国跨国关系研究中心”主任崔大伟表示,他们的发现印证了饶毅的观点。让高级人才归国只是第一步,而留住他们则是另外一回事了。

“海归”带来新问题

那么归国学子的数字说明了什么呢?政府官员称,在2005年回国的三万人中,有50%只完成了本科或一年制硕士教育(一般是在英国)。

许多官员将此归咎于英国,那里只将中国学生视为劣质大学的外汇收入来源,他们一毕业即遭抛弃,只能在没有接受什么职业培训的情况下回国。

但显然,国内成功营造了吸引海外学子归国的氛围。随着自费学生的增加,一部分学生也不可避免地将会回国。而且,据麦肯锡公司最近的研究报告,中国正面临着高素质工程师的短缺,这为海外学子创造了真正的机会。

但正如对“海待”的讨论所显示的那样,不要仅仅相信数据。海外学生和归国人员的增加,或许会带来新的问题。

来源/北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