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河西走廊芦苇草地资源特征及其保护利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河西走廊芦苇草地资源特征及其保护利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甘肃省河西走廊中部沙漠分布有大面积的芦苇,在当地畜牧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通过调查研究,在简述河西走廊荒漠区芦苇地理分布的基础上,着重对芦苇草地分布、面积、生态特性、经济利用价值、现状保护及合理利用进行了阐述,同时,在分析芦苇草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保护利用的意见。

关键词: 荒漠区芦苇草地;生态特性;经济利用价值;保护利用

中图分类号: S 81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5500(2012)04-0093-04

芦苇为禾本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是形态上高度分化的草甸与湿地植被建群种,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1]。芦苇群落是河西走廊荒漠区草地重要资源,是发展畜牧业的精华所在,已被畜牧业广泛用作放牧地和割草地。芦苇又是优良的纤维植物,是我国重要的造纸原料之一,同时也是纺织业、人造纤维的原料以及农用建筑的材料,被人们誉为“第二森林”[2]。由于芦苇种群经常成为湿地植物群落的主要建群种,甚至占绝对的优势,因此,芦苇种群的变化必然会对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产生重大影响。如何达到重点保护及合理利用,使之充分发挥经济和生态作用,是草原、畜牧、林业科技工作者的重要研究课题[3]。

1 芦苇的植物学特征与地理分布

1.1 植物学特性

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属于禾本科芦竹亚科芦苇属,植株高大,地下有发达的匍匐根状茎。茎直立,高1~3 m,节下常生白粉。叶鞘圆筒形,无毛或有细毛。叶舌有毛,叶片长线形或长披针形,排列成两行。

叶长15~45 cm,宽1~3.5 cm。夏秋开花,圆锥花序,顶生,疏散,长10~40 cm,稍下垂,小穗含4~7朵花,雌雄同株,花序长约15~25 cm,小穗长1.4 cm,为白绿色或褐色,花序最下方的小穗为雄,其余均雌雄同花,花期为为8~12月。芦苇的果实为颖果,披针形,顶端有宿存花柱。

1.2 地理分布

芦苇群落是我国分布很广的植被之一,按其生境中的水分状况可分为2大类,即芦苇草甸和芦苇沼泽。芦苇草甸广泛分布在东北、华北和西北各省区,芦苇沼泽则分布到长江流域。甘肃省河西地区有20个县市,其芦苇植物群落分布总面积为33.94×104 hm2,其中,芦苇草甸33.5×104 hm2,芦苇沼泽0.44×104 hm2,相当于河西走廊耕地总面积的50%。其中,以民勤县、高台县、临泽县、金塔县、玉门市、安西县、敦煌县等县市分布最广[4]。

2 芦苇生态环境及生态型划分

2.1 生态环境

芦苇植物群落是荒漠植被型中的一个重要代表群系。芦苇的生态幅度较大,抗逆性强,具有耐干旱、耐高温、耐严寒、耐贫瘠、抗风沙等特性。在河西走廊分布于中部沙漠地区,地理位置N 39°20′,E 100°08′,海拔1 380 m。属温带干旱荒漠气候类型,年平均降水量117 mm,年潜在蒸发量2 390 mm,为降水量的20倍。一次性降水量或Et降水量≥8 mm的次数2001年有4次,最高Et降水量为18.7 mm;2002年有2次,最高只有11.6 mm;2003年有3次,最高为16.7 mm;2004年没有一次降水量超过8 mm。

2.2 生态划分

我国芦苇资源丰富,分布广泛且集中。目前全国范围内有14个芦苇主产区,而且,芦苇面积1.3×106 hm2以上。由于芦苇的经济价值和生态学价值已经引起我国科技工作者的重视,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我国生态学工作者对芦苇资源分布、生态型、种群学等开展了研究,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1]。在中小尺度上,国内研究者基于盐度梯度的显著差异,集中研究了河西走廊荒漠区的芦苇生态型,是目前国内较为系统的芦苇生态型划分(表1)[5]。通过对分布于河西走廊不同生境芦苇的形态解剖、生理生化特征、细胞学以及种群遗传结构等进行分析,主要划分出沙丘芦苇、重度盐化草甸芦苇、轻度盐化草甸芦苇和沼泽芦苇等4种生态型[6-10]。

3 芦苇群落的经济价值及其利用现状

3.1 经济价值

芦苇群落是一项重要的植被资源,也是天然的放牧地和割草地,花前营养期草质较好,适口性佳,适合于放牧各家畜,尤其适宜于放牧牛马等大牲畜,营养成分较高(表2);芦苇又是优良的纤维植物,是重要的造纸原料之一,同时又是纺织业、人造纤维的原料以及农用建筑材料;芦根还是清热降火的中药材,具有清热、止呕、利尿、解毒、生津、止渴等功能,主治麻疹初起、咳嗽发烧、心烦、口渴、肺脓肿、支气管扩张、痰多或带脓血、黄疸、小便赤短、胃热呕吐、怀孕反应等病症[12-14]。

芦苇群落在甘肃省河西走廊荒漠区的牧业利用上其经济价值显得尤为突出。(1)芦苇在河西走廊荒漠区的分布广,面积大,相当于该区总耕地面积的50%,这是河西走廊重要草地资源之一,是发展畜牧业的重要物质基础。(2)河西走廊荒漠区大部分地段系处于干旱地带,天然草地都发育不良,生产力低下。例如:荒漠草地鲜草只有375~450 kg/hm2,荒漠草原草地鲜草为750~1 500 kg/hm2,草原也只有1 500 kg/hm2,而草甸草地的产草量最高,鲜草2 250~4 500 kg/hm2,因而草甸草地是河西地区发展畜牧业的精华所在;芦苇草甸草地又是各类草甸草地中生产力最高者,例如:芨芨草草甸产鲜草为1 200~2 000 kg/hm2,赖草甸草地为1 500 kg/hm2,骆驼刺草甸为300~2 100 kg/hm2,芦苇草则为1 500~4 500 kg/hm2以至达7 500 kg/hm2,因而芦苇草甸又是精华中的精华。

3.2 芦苇群落利用现状

河西走廊荒漠区的芦苇植被已被广泛地用作放牧场,放养着大量的牛、马等牲畜,一群安西牛放养在布隆吉地区、踏实几万公顷的芦苇草甸上,除了放牧以外,每年秋季许多地方还进行大量割草,敦煌县西湖地区所割的芦苇,干草价格为0.14~0.22元/kg,经济效益高。

在牧业上进行放牧与割草利用的同时,当地群众在编织围篱、制作帘子、加固堤坝、围井等方面,以及在建筑中用作盖房顶的材料,都要以割取芦苇为原料。

农业上也把不少地区的芦苇草甸开垦成了耕地,有些芦苇沼泽还放养了鱼等。

4 芦苇草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4.1 草地过度放牧,退化严重

芦苇草地主要分布在民勤县境内,面积约占全市芦苇草地面积的89.3%,占天然草地可利用面积的20%,是荒漠区牧民生产生活的物质基础。但是由于长期利用不合理,过度放牧,造成了草地严重退化,也为沙尘暴制造了巨大的沙尘源[15]。从草地放牧羊、驼数量增长情况分析,2001年底全县羊、驼饲养量为47.4个羊单位,较1980年底增长75.2%。3个纯牧业乡1980年底拥有羊、驼0.9万个单位。牧区家畜数量的增长加上农区放牧家畜在牧区交叉放牧,加大了草地载畜压力,草地践踏过度,退化严重。尤其是饮水点、井道周围践踏严重,部分地方已成不毛之地。

4.2 水资源短缺,植被资源明显衰退植株大量死亡

由于生境地下水位的下降和土壤盐渍化日趋严重,河西地区许多地方的芦苇草甸已产生了明显衰退,芦苇高度只有10~30 cm,甚至变成了株高只有几厘米的鸡爪芦苇,鲜草产量只有1 500 kg/hm2或更低,地下水位下降至3~5 m以下或土壤已由盐渍化草甸土变成盐土的地段,大量芦苇则死亡或被盐生植物群落如盐爪爪、苏枸杞等植物群落所代替[16]。

4.3 虫鼠害肆虐,防治进展缓慢

鼠害、虫害、毒草危害已成为天然草原的3大公害,其中,鼠害对草地造成的破坏性最大[17]。近年芦苇草地鼠害越来越严重,尤其是以田鼠为主的鼠害及以长沙鼠、大沙鼠为主的鼠害面积达16.6×104 hm2;虫害面积14.6×104 hm2,平均虫口密度达189头/m2,虫子大量暴食芦苇的枝叶,危害严重地段牧草产量下降70%,部分地段芦苇枝叶暴食贻尽,甚至枯萎死亡,夏季呈显一片渺无生机的景象。近几年虽然做了大量努力进行了防治,但其危害面积大,防治资金、物资投入不足,虫害仍呈蔓延趋势。

5 合理利用与保护的建议

由于不断毁草开荒、无计划地盲目放牧,生境地下水位明显下降、土壤盐渍化日益加重、土地沙漠化面积不断扩大,河西地区的芦苇群落分布面积越来越小,许多地方植被已产生衰退,草丛生长发育不良,以至不少地段出现芦苇大片死亡或为盐生植物所演替,致使芦苇草地的数量与质量都不断下降,生态平衡严重失调,这是当今芦苇群落面临的严重生态问题。要使河西地区的畜牧业能得到顺利的发展,对目前在芦苇群落中存在的问题就应积极解决,解决的方法是对它进行合理利用与改良。

5.1 合理利用

5.1.1 严禁大量毁草开荒和改变撩荒制 过去由于大量毁草开荒和实行撩荒制,许多芦苇草甸已被开垦,今后要严禁大量毁草开荒的作法。

5.1.2 作好草地利用规划和加强经营管理 针对目前有些地方的芦苇草地已放牧过度,而另一些地方的则未得到应有的利用开发存在的问题,作好草地利用规划和加强经营管理是合理利用草地的一个重要方面。应该对草地进行全面详查,编出大比例尺的草地利用规划图,认真做到以草定畜。那些已放牧过度的地段应有计划地逐渐减轻载畜量,那些尚未得到应有利用的草地,则要适当增加载畜量,使畜草保持平衡。对严重退化了的草地应适当进行封育,使草地能得到更新、恢复。最好能逐渐建立草库仑,实行围栏轮牧。

5.2 对芦苇草地进行保护利用的建议

5.2.1 实施草地承包,固定使用权 按照谁使用、谁管护、谁建设、谁受益的原则,对芦苇草地实行划片分区,固定使用权,并加强管理,制止乱牧、采薪等破坏草地的行为。

5.2.2 围封培育,划区轮牧 根据草地状况分区围封培育。对退化严重的白刺草地实行长期围封禁牧制度,恢复草地生态,封禁期应在3年以上;退化较轻的草地实行轮牧、休牧制度,轮休期限以1年为1个周期,使草地得以休养生息,恢复生机,以提高草地生产能力[18]。同时,进一步加强芦苇栽培技术的研究,为芦苇草地的培育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措施[19]。

5.2.3 加强虫鼠害防治,减少牧草损失 应采取大规模,集中联片,以化学药剂防治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减轻虫鼠危害。

5.2.4 扩大种草面积,推行种草养畜 在农区大力推广优良牧草种植,尤其农牧交界地区要扩大牧草放牧。牧区居民点和“五配套”家庭牧场要压缩粮作面积,扩大种草,实行阶段舍饲。同时采取牧区繁育、农区育肥措施,把牧区准备出栏的家畜输入到农区,进行易地育肥,减轻牧区饲草供应和草地放牧的压力。

5.2.5 改良盐渍土,引水灌溉 由于土壤盐渍化日趋严重已明显地影响到芦苇草甸正常发育的地方,积极进行盐渍良。在排水方便而又引水容易的地段,可采取挖排水沟排盐和引水洗盐的方法改良盐渍土减轻土壤中的盐分,改善芦苇草甸的生态条件,从而使被复壮。安西县西湖地区和阿克塞县苏干湖地区对旱化了的芦苇草甸进行灌溉后,植物生长发育良好,产草量成倍地以至好几倍地提高。由此看来,对旱化了的芦苇草甸植被进行灌溉的方法很值得采取。

5.2.6 补播优良牧草 在草丛稀疏、产草量较低的芦苇草甸上补播优良的牧草也是提高产草量的重要措施之一,据河西地区不少地方已进行栽植的并表现较好的牧草种类来看,适合在芦苇草甸上补播的牧草种类为沙打旺、草木犀、苜蓿和老芒麦等。可先进行小面积试验,待2~3年有良好成效后再进行大面积推广。

5.2.7 大力种草种树 大力种草种树建立人工草地和营造人工林,是改良芦苇草甸以使它取得最高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最好的措施。在已受到流沙埋压的覆沙芦苇草甸中,为了增加芦苇群落的覆盖度以及防止风沙继续危害草场,除了补播牧草和种草外,还要在流沙边缘和流沙中大力种树,营造草场防沙林带和固沙林,适宜种植的乔灌木树种为二白杨、胡杨、沙枣、毛柳、红柳、柠条、沙拐枣、籽蒿、沙蒿等等。

参考文献:

[1] 王振庆,王丽娜,吴大千,等. 中国芦苇研究现状与趋势[J]. 山东林业科技,2006(6):85-87.

[2] 李春和. 芦苇的快速繁殖及栽培管理[J]. 现代化农业,1990(5):17.

[3] 马海波,包根晓,马微东,等. 内蒙古梭梭荒漠草地资源及其保护利用[J]. 草业科学,2000,17(4):1-5.

[4] 丘明新. 甘肃省河西地区芦苇植物群落的研究[J]. 西北植物学报,1986,6(3):199-205.

[5] 庄瑶,孙一香,王中生,等. 芦苇生态型研究进展[J]. 生态学报,2010,30(8):2173-2181.

[6] Chinese Wetland Vegetation/s Commission. Wetland Vegetation in China.Beijing:Science Press,1999:174-180.

[7] Lin W F,Chen L J,Zhu X Y. An analysis of genetic diversity of different ecotypes of need(Phragmites communis Trin)by molecular marker techniques[J]. Journal of Plant Physiology and Molecular Biology,2007,33(1):77-84.

[8] Chen Q C,Zhang G L. The ecology of dominant species in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Shule River Basin-the basic study of morphological anatomy[J]. Journal of Lanzhou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1961(3):61-69.

[9] Ren D T,Zhang C L,Chen G C,et al.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for diffent ecotypes of reed(Phragmites communis Trin) based on their indexes[J]. Acta Ecology Sinica,1994,266-273.

[10] 丘明新. 甘肃省河西地区芦苇植物群落的研究[J]. 西北植物学报,1986,6(3):199-205.

[11] 中国植被编辑委员会. 中国植被[M]. 北京:科学出版社,1980:662,679.

[12] 中国科学院甘肃省冰川冻土沙漠研究室. 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M]. 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73:71-72.

[13] 陈阳,王贺,郗金标,等. 盐渍生境下两种生态型芦苇的形态结构及矿物质元素分布[J]. 土壤学报,2010,47(2):334-340.

[14] 陈仲斌. 甘肃省草业可持续发展策略刍议[J]. 草原与草坪,2004(4):60-65.

[15] 丘明新. 甘肃省河西地区植被资源的现状及其开发利用途径的探讨[J]. 中国沙漠,1989,9(3):62-71.

[16] 王志明,岳民勤,杜文华,等. 岷县草地资源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及治理对策[J]. 草原与草坪,2005(1):18-21.

[17] 师尚礼,柳小妮. 草地优化管理与可持续发展[J]. 草原与草坪,2005(1):14-17.

[18] 张惠玲,万国栋. 武威市白刺草地资源及其保护利用[J]. 草业科学,2003,20(9):63-65.

[19] 丘明新. 甘肃省河西地区植被资源的现状及其开发利用途径的探讨[J]. 中国沙漠,1989,9(3):6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