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引领孩子在习作天地里拾阶而上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引领孩子在习作天地里拾阶而上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作文教学一直以来高耗低效,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目标不清、序列不明。这样导致低年级要解决什么问题,不清楚;达标了没有,不清楚。于是,低年级时训练、强调的内容,到了高年级仍在强调,仍在练习;低年级应该解决的问题还没有解决,却又关注本不该在这个阶段关注和练习的内容;因为能力不具备,目标没达成,高年级的学生还得回过头来学习、重温低年级就应该掌握的内容,使作文教学一派混乱。

一线的教师面临着作文教学的三大问题:习作体系的架构、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体系的架构、习作技法体系的架构。

然而我们目前的苏教版教材没有了读写例话,作文的编排与教学内容的编排缺乏一致性,虽然编者可以匠心独运,但作为一线的普通教师,无法真正解读。所以,在读与写上无序,没能遵循言语的规律,这些都是造成作文教学高耗低效现状的原因。

那如何让教师心中有阶、手中有法,领着孩子拾阶而上呢?

一、梳理习作体系,为孩子习作之路“搭阶”

目前通用的人教版、苏教版、沪教版、鲁教版等诸多语文版本,在写作训练方面均缺乏完善的训练体系。作文训练的具体目标语焉不详,训练点的安排比较随意,章节之间联系松散,写作技法在教材中销声匿迹。可以说,当前作文教材的无序化,已是有目共睹的。教师没有一个写作教学的系统计划,往往是走一步看一步。要么跟着阅读亦步亦趋,学什么课文,写什么作文;要么随着季节,到什么节令,写什么文章。作文的安排全凭感觉,觉得阅读课紧了,就把作文课省略掉,反正多一节少一节无关大碍; 如果在考试中学生的审题、立意、选材都出现了问题,那么就依据这个命题作文要求来上作文课。老师们就像一只无头苍蝇,在作文教学的天地中猛飞猛撞,花了力气不说,心中惶然,收效甚微。

所以要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率,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梳理《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达成的目标;梳理作文教材中不同阶段的作文类型。笔者与所在的团队就苏教版教材三到六年级作文要求作了梳理。

以写人的为例:

苏教版三到六年级写人作文的具体要求

苏教版教材中高年段写人的习作有8篇,写事的有13篇,写动物的有3篇,写植物与景物的有5篇,看图写话有5篇,想象类的有3篇。我们把每个学期每种类型的习作都进行统一的分类,进行具体的要求,在目标上体现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同时,不同年级的老师在进行某种类型的作文教学时,心中有纲,在什么时候写过类似的作文,那个时候着重训练的是什么,现在要达到什么样的要求,将来类似的习作会有什么样的目标,了然于胸。这样作文教学有的放矢,既避免了炒冷饭,又避免了过度拔高。

只有教师心中有阶,才能引领孩子们在习作教学的天地里踏阶而上。当然,如何上好这些习作,可以根据教材的编排体系,根据学生的生活进行取舍、变更。

二、梳理教材体系,为孩子习得语言“搭阶”

著名语文教育专家吴忠豪教授在《语文本体性教学内容与教学设计》一文中,对语文教学的内容及其教学设计进行了研究。他认为,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功能的阐述,我们可以将语文课程的教学内容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语文本体性教学内容,另一类是非本体性教学内容。所谓语文本体性教学内容就是能反映这门学科本质特征的、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教学内容,包括语文知识、语文策略和语文技能。这类教学内容是语文课程必须承担的本质任务。所谓非本体性教学内容,包括情感、态度、审美、价值观、思想内容等,这类教学内容不是语文课程独立承担的。然而在常态化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发现很多老师将课文思想内容也就是非本体性知识作为教学重点,这样的语文课必然会严重降低语文课的效率。

所以潘新和教授就主张:我们要将阅读本位的观念――“阅读是写作的基础”颠倒过来,表述为写作本位的观念――“写作是阅读的目的”。为写作而阅读,我们一线的语文老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应该把语言表达的策略、技能的本体性知识作为教学重点。

以苏教版教材第十一册第二单元为例。

这个单元是以写人为主,作为本体性知识,教师教学的侧重点就应该是作者是如何写出人物特点的,当然写人物的方法很多,如动作、语言、心理描写、环境烘托等等。但每一个单元都要有一个侧重点,教师们有的放矢,孩子们也切切实实地通过一个单元的学习,掌握了一种写作的技巧、表达的方法,在语文课堂上有所得。如果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都围绕非本体性知识展开,即情感态度价值观来展开,语文教学的意义就会失去。作为一门以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能力为主要目标的综合性实践课程,应该以语文知识、方法和技能为目标展开教学。这样,才能让语文姓“语”,让阅读教学充满浓浓的“语文”味,才能为学生习得语言搭建平台、搭建阶梯,作文水平才能在阅读教学中拾阶而上。

所以,作为一线的语文教学工作者,首先要梳理每个单元的教材重点,从本体性知识的角度找到每个单元编排上的侧重点,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三、梳理习作技能体系,给孩子一根拾阶而上的拐杖

夏尊在《文章作法》中说:法则究竟能指示人以必由的途径,使人得到正规。渔父的儿子虽然善于游泳,但比之于有正当知识,再经过练习的专门家,究竟相差很远。而跟着渔父的儿子去学游泳,比之于跟着专门家去练习也不同,后者总比前者来得正确快速。法则对于技术是必要而不充足的条件,真正凭着练习成功的,必是暗合于法则而不自知的。法则没用而有用,就在这一点,作文法的真价值,也就在这一点。林可夫先生在《基础写作概论》中说:当然,怀疑、轻视写作理论和写作知识,把基础写作课理解为不需要理论指导的即兴式的练笔课、修改课,误以为“能写就行”,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也与课程的要求不相符合,需要防止。习作者如果缺乏相应的感知、采集、运思、想象、表达能力等,缺乏相应的学养、阅历与人生感悟等,不论有多么强烈的写作动机,多么顽强的写作毅力,也无济于事。林可夫认为:系统地学习写作理论、写作知识,熟练地掌握三种基本文本类型的一般写作规律,同时,按计划进行大量的、有针对性的练习,在实践中消化写作理论,从而达到培养写作能力、提高写作水平的目的。

每一种作文技法如何教,教到什么程度,这是很多一线教师的困惑。因为一线教师并没有经过专门的写作技法的培训,他们缺乏相应的写作知识。可想而知,师父都一知半解,那徒弟的收获又有多少呢?所以,一线的教师迫切需要的就是一套切实可用的作文教学体系,尤其是写作体系。如人物描写,人物的语言如何描写,人物的动作如何描写,人物的心理如何描写,用什么样的方法教学生最能接受。

还是以写人的外貌为例。

作文教学目标决定作文教学的方向、内容、过程和方式方法,关系到作文教学的全局。作文课,教师要清楚教什么,为什么教,要树立强烈的目标意识,摆脱作文教学的随意性、盲目性。制定作文教学目标,不光是每一次、每一学期的,还应是每一学年、每一阶段的,制定整体训练的目标计划,是保障作文教学有序的前提。更要遵循作文规律,探究合理的目标序列,哪一个放在前面训练,哪一个放在后面训练,必须合乎逻辑,合乎孩子心智发育的规律。也就是为什么这一目标安排在前,另一个目标安排在后,要有理由可讲。这就要求我们安排目标序列时,注意遵循作文自身的规律,其规律是可以探寻的。作文教学目标的制定,既要放眼于整体,又要着眼于局部,既要有大目标,又要有细化的子目标。但不管怎样,目标的训练安排得层层推进、步步深入,讲究合理的序列,这是保障作文教学有序的一个前提。编写一个完整的目标与方法体系是课程专家可以为一线教师做的事,作为研究主体的学校,也可以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为教师编写一个完整的目标与方法体系,供每个语文教师参考。

或者可以这样认为,如果以“写什么”为经,以“怎样写”为纬,把有关“怎样写”的基本能力各自列出的若干训练项目有层次地编排起来,可望形成一个纵横交织、循序渐进的立体化、动态化的训练序列。既然语文教材在这些方面还不够完善,那就让我们这些教材的使用者在实践的过程中构建习作教学的序列性,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每个人各具特色的系列化写作风格吧。让学生在言语体系与语言习得的规律中,在作文之路上拾阶而上吧!

课间操

1.愧:“心”中有“鬼”,所以才会惭愧。

2.骗:一旦被人揭穿,“马”上就会被人看“扁”。

3.铐:“金”钱是“考”验,镣铐总相连。

4.劣:平时“少”出“力”,到头来必然差人一等。

5.真:正“直”,是它的立足“点”。

6.伴:意味着那“人”是你的另一“半”。

7.企:“人”的欲求不可无限膨胀,要适可而“止”,知止则不殆。

8.恩:“因”为世界和他人为你的成长一直在付出“心”血,所以,人必须要感恩。

9.认:看一个“人”,我们往往只重视他的“言”谈,而忽视了他的内心。

10.隘:“耳”朵如果只听对自己有“益”的话,不愿听批评,其人心胸必然狭隘。

11.舒:“舍”得给“予”他人,自己才能舒心,这是幸福快乐的真谛。

12.茶:“人”于天地“草木”间,品茗悟道,融入自然,天人合一,至人无己。

13.道:真理是要用“头”去想,并用“足”去践行的。这是“道”字所蕴藏的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