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中国古典园林的游览路线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中国古典园林的游览路线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本文阐述了中国古典园林的主要特征,并重点介绍了中国古典园林的游览路线设计,并在最后总结了中国园林对现代设计的借鉴。

关键词:中国;古典园林;游览路线

1 中国古典园林的主要特征

纵观世界园林艺术史,中国古典园林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艺术气质。探究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特点及其构建、意境、规律以及审美文化心理等,首先应从“天人合一”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哲学的、生态学的、美学的思想渊源开始。

1.1 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即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认为人与自然不应该相互隔绝,相互敌对,认为人的情感变化同自然现象的变化之间有一种对应关系,存在着某种“以类合之”的思想… …自然地,在这种思想影响下,中国人不会敌视自然界,而是尽可能地多享受自然之美。早在19世纪20年代,歌德就已经发现中国人“有一个特点,人和自然是生活在一起的”。所以,从这个天人关系出发,又很容易理解,中国园林里的树木为什么不像西方园林那样,修剪加工或齐整一律的几何造型。

1.2 “虽为人作,宛若天开”

这是对中国园林艺术特点总的描述,形象的描绘出中国园林对大自然的崇拜。因此,它重在体现出天趣盎然,气韵生动的风格特征,具有自由性,生动性,多样性,具象性的艺术形态,从总体上弱化人工之美和技能之美。中国美学崇尚“自然天成之趣”,进一步影响了中国艺术和美学倾向于多样律,参差律。既然大自然以参差为其主要特征,那么中国古典园林艺术要“力图摹仿自由的大自然”,就必然凸显其参差不齐之美。

2 中国古典园林的游览路线设计

2.1 总体布局

既然是效仿自然,不可能出现大面积均齐的分布,要突出其自由性,活泼感。所以,我们看到的中国大多数园林(除严整对称的皇家宫苑),往往依据自然地形的起伏变化,较为自由地布置景观。在平面中,很难确定中轴线和对称结构特点,而且还运用多种手法来打破均衡。以江南许多私家园林为典型,它们往往在很有限的地域中,取曲折回环的路线,把许多景点巧妙地组织起来,取得别开生面的效果。

这种“有若自然”,错综参差之美的布局风格,在成熟的苏州园林中有充分的体现,例如拙政园中部,是以四面厅远香堂为布局为中心的,这个南北向的主体建筑,西面通往曲廊和东西面的倚玉轩。远香堂的两侧完全打破了均衡对称的布局,它西面是水,东面则是山;西面是轩、廊,东面则是亭、墙;西南是水院,东南则是旱园,两面竟如此故意的避免对称,真可说是“为体互乘”,“其形各异”了。再看远香堂南面,是小型山池,溪水上通向远香堂的平曲桥故意偏西,显然也是为了避免居中而造成轴线感。

计成《园治.自序》说:“合乔木参差山腰,蟠根嵌石”,“构亭台错落池面”。江南宅园中楼台亭阁、山石树木的布局,都是这样地参差不一,错落有致,它打破了整齐对称的秩序,构成了自由天趣之美,从而做到了“肇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功”([传]王维《山水诀》)。

2.2 曲径通幽

如果说平面布局是在宏观上打破园林均匀的分布,那么“曲径”则是在微观上进一步强调自然美。

曲径通幽,是园林意境整体生成的一条美学规律,在园林中有着普遍的表现。诗人常建写到:“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可见,引人入胜,让人探景寻幽的向导性,正是曲径十分重要的审美功能。而更重要的是,曲径所通的幽静,又并非绝境,并非死角,它只是曲径中的一段或一点。因为曲径不只是“曲”,而且还是“达”,是通此达彼的,所以在这条曲径上,随着审美脚步行进,前面总会不断展现出不同情趣的幽静,吸引人们不断去探寻品赏。苏州拥翠山庄在虎丘山东侧山坡上,入口山门建于高台之上,台阶高耸,入门后幽静异常;苏州留园,入门后经过一段仄巷,曲折回环,然后豁然开朗。

曲径有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山间的曲蹊、水际曲径的可行的曲岸、自然蜿蜒的曲廊。曲径要保持其魅力,一定要掌握好“度”,注意“过犹不及”。园林的路径形态宜曲,但曲折过多会失去其艺术的美,这里,“曲而有直”的原则是很重要的。

2.3 观赏路线

“游”是一个时间的延续过程,从最初进入园林境界开始,沿着特定的观赏路线,一步一步走下去,在时间的延续过程中,可以接触到不同的景观,即“步移则景换”。观赏路线的设计:第一要把园内景点都贯穿起来,使观赏者沿路线自然前进,将景色各看一遍,无遗漏;第二,沿线而行有远观近赏的便利,能对园中的景色作局部和整体相结合的观察和欣赏。

刘敦桢先生分析苏州园林,其观赏路线的设计分为2种类型:一为单一循环路线,二为复式路线。

2.3.1单一循环线。出口与入口同一园门,适用于规模较小,景点设置多沿池岸环形的园林。可以苏州的壶园为例。园内主要部分是葫芦形水池,水池的南北两端各设一厅,各景点均沿池而设。园东为宅院,故园门设于东墙南端,作圆洞形。入门折向北,为一花廊,西望可观赏池中和西岸景色。至北厅,路线折而西行,在厅前平台可看到左、中、右三面池塘景物,觉心胸开敞;折向池西,沿池坡复草,植罗汉松、白皮松、石榴、腊梅,形成景观,小景曲折,直至南厅,折而东,自入口处出园。

这条路线不但串起各个景点,而且沟通水池两岸,池上之桥为平桥小桥,园内亦无假山叠石之高,平铺直叙,质朴自然。

2.3.2 混合的复式路线。复式路线设计的另一种情况,是诸如拙政园这样的较大园林。它由东园、西园和居中的拙政园三部分组成。故路线的设计要兼顾3个部分,而又巧妙地形成完整的旅游路线,这个路线应当以突出拙政园的特色为主要任务,故而对园内以水面为中心而呈现出来的远近、虚实、映照关系,反复强调,著力渲染,强化了游人对拙政园整体特色的认识。

3 中国园林对现代设计的借鉴

由于时代的不同,现代的园林较以前有了很大的变化。从性质上讲,多为城市中的一块公共绿地,公共园林区,对普通市民开放,供其休息。然而,无论是公共的大型广场园林,或是住宅附近的户外场地,在功能上都可以分为3个基本功能区,即公共区,半公共区和服务区。公共区,多暴露在公众视线之下,面积宽阔,较平坦,视线不易隔断,是众人共同使用区域;半公共区,则是较安全,封闭的区域。它与公共视线隔离,多用植物等设施作软隔离,在路径的导向设计上,也会有曲线变化,这点与中国园林中曲径引导游览路线,引人入景,十分相似。

当今设计中,在处理建筑与环境的关系,营造使人放松的安静的半公共区,可以大胆借鉴中国园林中各种艺术特点的营造手法,使建筑与自然有机结合。例如:在规划平面时,适当运用自由式布局,结合游览路线,人流路线的设计,达到园林景物的合理布局;在强调某区域时,可以运用远近、虚实、映照关系、反复强调,着力渲染,强化游人的总体认识;结合适当的舟游,水陆结合,能把握园林各个方位、各个角度的美,也增添了更多的游览趣味;合理设计曲径,结合其特殊的美学特征,有效利用其导向功能,连接公共区域和半公共区域,也许会更合适。

但在有些时候,比如,做一个公共的区域,需要有大面积的空旷场所的时候,如果借用中国园林中的曲径,曲堤,曲岸,显然是不合适了。所以,对待中国古典园林的整体形态体系中的价值和作用,我们要运用现代设计的方法进行加工处理,提纯借鉴,如果仍是单纯的照搬,那么,不如似先生提出的“让中国古典园林和彩陶、青铜器一样老老实实地躺到历史博物馆去吧”。

参考文献

1 朱铭,董占军.壶中天地——道与园林[M]. 山东美术出版社,1998

2 金学智.中国园林美学[M].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3 李泽厚,刘纲纪.中国美学史[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4 [美]莱若.G.汉尼鲍姆,宋力译.园林景观设计实践方法[M].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