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对国际贸易视角下的劳工标准问题探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对国际贸易视角下的劳工标准问题探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20世纪90年代,劳工标准问题成为国际贸易领域的热点问题。作为描述一国关于劳工状况的劳工标准一般有三个层面的含义:经济福利、生产环境和劳工权利。劳工标准问题从一开始就和国际贸易联系在一起。本文就劳工标准的性质和特点展开分析,从经济学角度揭开劳工标准的神秘面纱。

一、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与劳工标准问题

20世纪80年代以后,经济全球化浪潮席卷了世界上大多数的国家,加强了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提高了相互依赖程度,日益将各国经济联系成为一个整体。进入20世纪90年代,伴随着贸易自由化、生产国际化、金融全球化、科技全球化,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大大加快了。经济全球化促进了世界范围内的资金、技术、产品、市场、资源、劳动力有效合理的配置,加速了技术转让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进程,为世界各国人民提供了选择物美价廉的商品和优质服务的好机会。但是,经济全球化也被批评为加剧了世界经济的不平衡,拉大了贫富差距,增加了世界经济的不稳定性,并使全球生态环境加速恶化。

贸易自由化是经济全球化的一个重要载体和特征。早在十八、九世纪,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就提出:贸易使各国在具有相对较高生产力的领域进行专业化生产,将有助于提高各国的福利。这为自由贸易的持续与深化提供了理论基础。如今,大大丰富了的贸易实践使贸易理论得到丰富与发展。国际贸易理论一般坚持贸易的利大于弊,认为自由贸易能形成双赢或多赢的局面。然而,在贸易谈判桌上,各国代表并不是那么积极地签订贸易协定。在国际贸易政策上,非关税壁垒取代关税壁垒成为最流行的贸易限制手段。

20世纪90年代,劳工标准(labor standards)问题——一个曾经在国际会议上提出但并未带来强烈反应的话题伴随着经济全球化浪潮成为国际贸易领域的热点话题。其实,早在1984年生效的美国《加勒比海经济振兴方案》中就包含了一些有关劳工的条款。1993年,在关贸总协定部长级会议第8轮“乌拉圭回合”谈判的马拉喀什会议上,美国等发达国家提出在国际贸易规则中设立“社会条款”。1994年实施的作为北美自由贸易协议(NAFTA)辅助协议之一的《北美劳工合作协议》包含了明确劳工权益方面的条款。1996年,世界贸易组织(WTO)首届部长级会议通过的新加坡部长会议宣言中,“核心劳工标准”作为新议题被明确列入宣言内容之中。此外,在发达国家在给予发展中国家出口制成品和半制成品关税优惠(普惠制)中和若干双边贸易协定中都有劳工条款。虽然在后来的世贸会议上,由于南北力量达到暂时的平衡,劳工问题一度沉寂,但贸易与劳工问题不仅不会销声匿迹,而且会继续存在下去。劳工标准问题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涌出水面并非偶然。经济全球化加剧了各国的经济、社会摩擦,南北劳工差距在贸易自由化中被凸显出来。由于政治、经济、文化的差异,各国的劳工标准是不同的。随着全球化的深入,不同的劳工标准的碰撞愈加剧烈。

关于劳工标准的一系列问题,学术界仍存在争议,本文将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探讨劳工标准的性质、特点和影响因素。

二、劳工标准的性质

一般认为,劳工标准包含政治性和经济性双重内容。比如,劳工权利就涉及非经济问题,而劳工的经济福利和工作环境就属于经济问题。

劳工标准,是与劳工直接联系在一起的。劳工,就是生产过程中付出劳动并以此为标准获得收入的人。与劳工相对的,是企业(firm)或雇主(employer)。国内外文献对劳工(labor)和工人(worker)不加以区别,这里的工人并不是只是工业工人,只要是在企业中按劳付酬的劳动者就是劳工。劳动力要素跟资本等其它要素不同,后者并不与其所有者一同参与生产,但劳动力的所有者就是劳工本人。

劳工的社会权利主要由一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习俗决定,受到劳工经济福利变化的影响,也受到劳工力量在政治舞台上活动的影响。故影响劳工社会权利的因素是很复杂的,并且,各国的情况都不一样。

劳工的经济福利其实就是劳动力的全部回报,在劳动力市场上,由劳动力的价格决定,而劳动力的价格又主要由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因素共同决定。劳工的经济福利可以区分为工资福利和非工资经济福利,也可以将其收入划分为货币福利和非货币福利。如果按后一种方法划分,那么一般来说,劳工倾向于取得货币形式的福利,因为它更易于支配。但是,货币福利和部分非货币福利是可以转化的,因为它们都能带给劳工以满足感。如果两者能完全替代,那么可以从效用论的角度得到两者之间的均衡。如图1,直线AB表示劳工经济福利的预算线,由于工资和非工资福利的边际替代率递减,代表劳工效用水平的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其中有一条与AB相切于E点,可以证明E点是均衡点。

工资和非工资福利之间的均衡图

对企业而言,劳工标准意味着劳动力的全部成本,包括工资和非工资成本。在完全竞争和完全信息条件下,劳工标准的成本由劳动力回报完全弥补。假设每个劳动力无差别,劳动者的数量无限,且市场是完全竞争的,劳动的边际收益就等于劳动的边际成本。劳动的边际收益由边际产品价值(VMP)来衡量,它等于边际产品乘以产品价格。这时,劳动的边际成本——工资和非工资成本可以衡量单个劳工的劳工标准。从经济意义上来说,如果不考虑生产环境和劳工权利,那么劳动力的价格就等于劳工标准。在劳动力市场中,劳工标准是由劳动的供给和需求共同决定。劳动的需求受到劳动的收益和成本的共同影响,劳动的供给受到劳动所得和劳动的机会成本(闲暇的收益)的共同影响。在劳动的供求图中,我们常将工资作为劳动力价格。但是,国际劳工标准问题往往还涉及着劳工权利的内容。

三、劳工标准的特点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各国劳工标准将逐步趋于一致。当然,这个过程是漫长的。下面,我们可以归纳劳工标准的一些特点。

1.外来性

劳工标准其实有两种含义:一种是制度含义,但是全球性的劳工标准制度尚未建立;另一种是状态含义,即劳工在生产活动中的状况。对我国而言,劳工标准一词是外来的。

2.外部性

经济学者普遍认为,劳工状况的改善不仅仅给企业带来更多效用,还会超出劳动力市场给社会带来更多效用。这类外部效用表现为:劳工的素质提高使社会更加文明,人文气象更加改善;劳工子女从劳工状况的改善中收益;在劳工收入与其他职业收入差距较大的情况下,(最低)标准的提高将虽缩小工资差距,从而减少了社会犯罪的可能性,也有利于社会稳定。

3.最低性和弹性

在讨论劳工标准时,我们一方面要观察一般情况,另一方面也应该注重较低下的劳工状况。这是研究劳工标准与研究劳工收入最根本的区别。此外,无论是最低情况还是一般情况,劳工标准都是可以变化的,且其变化情况应该也是可以衡量的。

4.与国际贸易相关性

劳工标准的现实背景是,各国尤其是南北的劳工状况差距较大。劳工标准的支持者所持的理由之一,就是劳工标准的差距引起贸易的不公平。关于劳工 标准的种种讨论或方案,无不与国际贸易有着深刻的联系。

5.理论上的趋于一致性

从理论上讲,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应该有趋同性。按照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在没有规模效应,没有运输成本、贸易壁垒的条件下,贸易最终将使各国产品的价格完全相等,而生产要素的价格也完全相等。因此,不同国家相同生产率的劳工的收入最终将达到一致。如果不考虑生产率的差别,各国劳工标准的差距最终将缩小为零。当然,现实中的许多情况都不满足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的假设前提。

四、影响劳工标准的因素

虽然劳工标准和国际贸易紧密联系,但是劳工标准的变化可能不全是贸易因素直接造成的。除了贸易因素外,许多因素都可能改变一国的劳工标准,下面简要分析影响劳工标准的若干因素。在分析单个因素的时候,均假设其它条件不变。

1.投资

投资又分为国内投资与外商投资,无论哪一种投资的增加,都将使更多的资本与劳动相结合,企业的生产能力因此而提高。由于劳工将生产更多的产品,劳工回报当然提高,于是收入增加,劳工标准提高。相反,净投资的负增长将导致劳工标准的下降。因此,资金短缺将不利于劳工标准的提高。

2.技术

技术进步主要是指生产工艺、中间投入品以及制造技能等方而的革新和改进。技术的进步可以缩短生产过程、节约生产成本、生产新的产品,直接导致劳工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在短期内,技术可能由于知识产权等原因出现倒退,而导致劳工标准的下降。但长期来说,技术一般不会流失,技术的改变对劳工标准的影响是非负的。

3.人力资本

除了技术的创新外,通过其它方式,也能提高单位劳工劳动生产率。比如,劳动者受到教育(再教育)、培训、实践经验(干中学)、人才引进(移民)、保健等方面的投资而获得的知识和技能的积累,这种方式可以看作是资本与劳动力的结合,一般称之为人力资本的提高。这种方式具有一般投资所不具备的优点,越来越受到投资者的重视。它能够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提高劳工标准。

4.生产环境的改善

生产环境的改善指与生产有关的卫生、健康、安全设施等生产环境建设和维护。按照原始的分类,它应该属于一般投资,而且由于其占总投资额的比例较小而往往被忽略。它的两个特点使我们不得不单独分析:第一,生产环境的建设与维护与劳工是密切相关的。如果能够非劳动要素代替劳动进行生产,或者将一部分生产包给其它企业,这方面的投资也不需要。从该意义上看,生产环境方面的投资其实也可以看作是人力资本的一部分。并且,企业投资人力资本越多,也越愿意改善生产环境。因为后者的投入—产出效应比前者更快、更明显。第二,它本身就是劳工标准第三个层面的内容。它产生的影响可以看作是劳工标准现状对未来产生的影响。生产环境的改善能够提高劳工的生产积极性,减小工作危险度和疾病的可能行,有利于人力资源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总之,生产环境的改善将直接提高劳工标准,而且还有利于将来劳工标准的提高。

5.劳资双方力量对比

对于典型的劳动力市场,不得不承认劳工标准是由劳动力的供求决定的。劳工的团结程度固然能够影响劳工标准,比如集体谈判虽然以增加失业人数为代价,但有利于提高谈判者的福利。但是,劳动的供求还是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在一个劳动力稀缺和一个劳动力丰裕的经济体中,前者的劳动标准往往高于后者。其原因可能并不是前者的劳动力多么集中、工会组织多么紧密、工会谈判代表多么有口才,而可能仅仅是由于合适的劳工数量较少,企业没有太多的选择。而在如中国这样的人口大国,许多行业的劳动力供给是过剩的,个别劳动者的为了工作而接受较低薪酬的行为将很快打破劳动者集体谈判的筹码。

6.国际贸易

国际贸易的发展也能提高一国的劳工标准水平。从Stolper-Samuelson(S-S)定理(1941)和Jones(1965)关于产品价格和要素价格的“放大效应”理论可以推论出,国际贸易通过改变产品价格和行业规模而直接提高发展中国家的劳工标准。许尧明(2004)、徐天云(2005)的研究表明,随着本国投资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出口额的增长,货币工资也呈现出稳定增长的趋势。王铂(2010、2012)的研究表明,国际贸易不仅直接对中国劳工标准有正的影响,而且还通过促进中国生产力的发展来间接提高中国劳工标准。

以上分析表明,一国的劳工标准可能受到许多国内和国际因素的影响,其变动可能是一个或者若干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五、总结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的背景下,许多学者展开了对劳工标准的研究。其中,研究较多的是关于劳工标准条款对国际贸易的影响,研究视角大多基于发达国家。劳工标准——这个看似神秘的名词——其实包含了涉及到劳动提供者的经济福利和权力内容。在世界贸易组织(WTO)几次部长级会议上,发达国家提出将劳工标准引入WTO框架,却遭到发展中国家的反对。全球统一的劳工标准因为南北分歧没有建立,通常所说的劳工标准指的是劳动提供者若干方面的状况。劳工标准具有外来性、外部性、最低性和弹性、与国际贸易相关性、理论上的趋于一致性等五个特点。从经济学角度讲,在劳动力市场中,劳工标准是由劳动的供给和需求共同决定,受到投资、技术、人力资本、生产环境、劳资力量对比和国际贸易等许多因素的影响。由于各国的劳动力市场都不完全相同,各国的劳工标准也不可能完全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