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微课在组织学实验中的应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微课在组织学实验中的应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微课(micro-lecture)是内容短小精悍、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微课作为一种新兴的课程资源,对我国的教育信息化和教学、学习方式改革都有重要意义。针对组织学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将“微课”的教学方法引入组织学实验课堂,分析微课自身存在的优点和缺点,探讨微课在组织学教学中的教学效果和出现的问题。

【关键词】组织学;微课

组织学是研究机体微细结构和相关功能的基础医学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传统的教学模式强调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较为被动。为了能在有限的课时数内提高教学效果,应将教学从课堂延伸到课外,通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拓展教学资源,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转换为主动学习。这里将讨论一种新型教学资源,即微课。

1.微课产生的背景及其概念界定

微课的雏形最早见于美国北爱荷华大学(University of Northern Iowa)的有机化学教授Le Roy A. Mc Grew在1993年提出的“60”秒有机化学课程,目的是让非科学专业人士在非正式的场合中也能了解化学知识,并希望将之运用到其它学科领域。而国内,胡铁生首先从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角度提出了微课的概念,微课又名微课程(micro-lecture),即微型视频网络教程,载体为微型教学视频,针对各个学科的知识点(包括难点、重点等)或教学环节(如情景教学、实验过程、教学任务等)而设计的一种情景化、支持自由化学习方式的新型网络教学资源,并可整合一系列资源形成一种新型教学平台。

2.微课的优点

微课特点是短小精悍,以重点突出、简洁明了的方式阐述一个教学目的和过程。

2.1时间较短:教学视频是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微课”的时长一般为5―8分钟左右,最长不宜超过10分钟。因此,相对于传统的教学课来说,“微课”可以称之为“课例片段”或“微课例”。可以消除课堂疲劳。

2.2内容精简:“微课”的问题聚集,主题突出,更适合教师的需要:“微课”主要是为了突出课堂教学中某个学科知识点的教学,相对于传统教学内容,“微课”的内容更加精简,更容易被学生接受。

2.3使用方便:从大小上来说,“微课”视频及配套辅助资源的总容量一般在几十兆左右,视频格式须是支持网络在线播放的流媒体格式(如rm,wmv,flv等),师生可流畅地在线观摩课例,也可灵活方便地将其下载到电脑、手机上实现移动学习。

2.4主题突出:一个课程就一个主题,或者说一个课程一个事;研究的问题来源于教育教学具体实践中的具体问题:或是难点突破、或是重点强调、或是学习策略、教学方法、教育教学观点等等具体的、真实的、自己或与同伴可以解决的问题。

2.5制作简单:正因为课程内容的微小,所以,人人都可以成为课程的研发者;正因为课程的使用对象是教师和学生,所以,决定了研发内容一定是教师自己熟悉的、感兴趣的、有能力解决的问题。

3.微课在组织学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3.1微课的实用性

组织学是基础医学中的一门重要的桥梁课程是病理学的基础,知识点多、抽象。对于传统教学的不足,“微课”以它独有的优势:短小精悍以及形式的新颖性进入了组织学实验课堂。通过对大量形态学图片的讲解,可以吸引学生主动使用,作为学习发现问题和复习巩固知识点的一种途径。可以说是传统课堂授课的一个精华浓缩,既保留了课堂的精髓,又极好地完成了教与学的任务。

3.2 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组织学属于形态学学科,要求充分利用视频、多媒体等资源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教研室根据各章节重点、难点知识的录制实验课的切片的讲解视频,并统一在课前播放。通过微课学习,学生可以在学习该课程学习前对理论知识和镜下切片的观察有一个直观的了解,明确上课目标。课堂学习就会轻松许多,而且视频资料可以让学生自由下载,可以无限利用,循环学习,在教学实践中受到师生的广泛好评和认可。在课后对教学效果统计时87%学生认为有帮助,13%的同学认为没有明显效果。在选择微课内容的同时,从讲解的深度和广度可以进行分层教学,具有更强的针对性,能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不得不说,微课是师生互赢的强大工具。在组织学实验教学中实行微课教学教学,提高了组织学的教学效果,提高了教学学生的学习兴趣。

3.3微课教学模式遇到的问题

微课是教学模式的有益补充,不可取代传统课堂,更不是孤立的环节,而是围绕某个或某些知识点进行教学设计后开展的教学活动,微课是以点形式传授知识,在一定程度上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不利于系统掌握知识,这时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中系统的引导学生学习。需要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制作微课,还要在更换教材后及时更改微课视频,这些大大加大教师的工作量。

微课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丰富了现有的教学手段。微课作为一种新型教学资源,可以满足学生课堂及课外的学习需要,消除大课堂听课疲劳,并且重点突出,能有效提高学习效率,让学生掌握更大的主动权。微课在教学中应用效果已经初见成效,但如何更好地设计、开发与实施微课,并与具体的教学情境进行整合,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效率,这期间仍然有很长的路需要我们去探索和实践。

参考文献:

[1]梁乐明,曹俏俏,张宝辉.微课程设计模式研究―基于国内外微课程的对比分析[J].开放教育研究,2013,19(1):65-73

[2]张海荣.微时代“微课”的设计与制作[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4,28(3):245-247

[3]周洁,刘腾飞,李学农,等.组织形态学与病理学教学内容融合及优化研究[J].基础医学教育,2014,16(12):1014-1015

[4]蒲文静,蔺多鑫.高职高专口腔组织病理学微课教学应用实践[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4,28(3):30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