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奥运,游进中国影像业的鲶鱼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奥运是一个体育的盛会,更是一个传播的盛会,影像的盛会:因为有了影像,才能记录那么多的欢笑与泪水、感动与遗憾。因为有了传播,才能使赛场上的精彩瞬间传遍地球的每一个角落。影像传播使地球上的数亿人口,为了一个体育大PARTY而疯狂沉醉。
2008,奥运来到中国,许许多多的报道机构来到中国。论语有云:“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我们相信,对于中国的电视人来说,对于奥运会的收获和感触,不会比参与奥运会的运动员少多少。对于更开放的中国来说,对于中国的影像业来说,奥运就是一条外来的鲶鱼,它的到来,必将对整个行业产生深远的影响。对于“中国鱼”来说,看看外来的鲶鱼是怎么游泳的。对于外来的鲶鱼来说,尝尝中国的水是什么味道。无论是对于谁,沟通和了解都是必不可少的。奥运,提供的就是沟通和了解的机会。
人的融合、技术融合、理念融合
韩小姐是北京奥林匹克转播有限公司(简称BOB)的名员工,而此前她供职于中央电视台(简称CCTV),在她看来,BOB与CCTV的最大不同就是BOB更加国际化。以前在台里,除了国际频道,很少有外籍同事的。而在BOB,她的很多同事都是外籍人士。
她说:“必须承认,这些外籍人士大都多次负责过奥运会的转播,比我们有着更多的工作经验,而电视直播的相关工种中,的确有很多是靠经验吃饭的。尽管有时候我们彼此在工作方式方法上会有一些冲突,但是我们更多的是合作。工作的过程是一个大家互相借鉴学习的过程。2012年的奥运会在伦敦举行,说不定伦敦奥运会的官方转播机构里就会有中国人的身影,而对于他们来说,这份工作来自于北京奥运会的经验积累。”
在技术融合方面,奥运会对于新技术的推动,也是显而易见的。中国高清的推广就是一个显而易见的例子。中国申办奥运成功以后,中国政府兑现承诺,将采用HDTV向全世界进行奥运会的电视转播。这也将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个高清奥运。对于高清,我们杂志已经有大量的篇幅进行了报道。
在中国高清的进程中,绝对应该为奥运记上一功。因为奥运,使得至少8个城市的中国百姓能够在自家客厅的高清电视机上过把“高清奥运”的瘾。诚如所言:“2008北京奥运全程高清转播,对于中国广播电视行业而言,不仅仅是高清与奥运两个概念的简单相加,它超越了诸多陈规旧律、繁文缛节与行业纷争。正是平坦化的现代奥林匹克运动赋予了中国广播电视高清化以惊人的加速度……”
奥运对于高清的贡献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北京奥林匹克转播有限公司高级行政官雅尼斯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北京奥运会是奥运电视转播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多个奥运转播史上的第一将由北京发轫。北京奥运会28个比赛项目以及开闭幕式的转播,全部使用高清电视信号,全世界观众将首次享受到高清电视图像和5 1声道环绕立体声的奥运转播“大餐”。首次全部采用高清晰度电视标准制作传输电视节目,全球电视观众预计将首次超过40亿人,首次通过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平台转播……
技术只是手段,而旧观念和习惯性思维的打破有时候是需要借助外力的。“与国际接轨”近几年在中国大陆已经被某些垄断者及其喉舌滥用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而因为奥运会而进行的国际接轨,多少让我们还原了对这个词的本来好感。政府和有关部门都在因奥运而变,因奥运更融入世界。为此有关部门也采取了不少真正与国际接轨的举措。我们知道奥运不是一剂灵丹,但她的确为涤荡国内的某些陈规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2008年7月,中央电视台负责人对外宣布北京奥运期间,中央电视台将实现不延时直播赛事实况。对于中央电视台来说,这是赛事直播史上第一次。而此前,有关部门也公告,承诺来华采访奥运会的外国记者可以自由采访。
一场大幕已经拉开,一次波澜壮阔的运动正在上演,犹如一艘大船正在滚滚洪流中乘风破浪。
前世:一见,犹如故人
还是让我们做一个回顾,梳理一下影像与奥运结缘的前世今生,让我们对其发展脉络能有个清晰的了解。奥运与影像,可能不是两小无猜、青梅竹马,但绝对是一见如故、一见倾心。二者相辅相依,一路携手,相濡以沫。
1895年12月28日,星期六,在法国巴黎卡普辛路十四号大咖啡馆的地下室里,有一场载入史册的观片会正在举行。会上,与会者饶有兴趣的观看了无声短片《工厂下班》,《火车进站》。大家对卢米埃兄弟的“活动影戏”很感兴趣,这次活动被认为是世界史上电影的第一次放映。
我们不敢肯定的是在咖啡馆的观众中,是否有一位叫顾拜旦的男爵。但是有一点我们可以肯定的是,顾拜旦男爵,如果不是在咖啡馆看电影,就是在忙活另外一个叫“奥运会”的新鲜事务。
搞电影的卢米埃兄弟一个生于1862年,一个生于1864年;而忙活奥运会的顾拜旦男爵生于1863年。同样是在法国,同样是在巴黎,3个年龄相仿的年轻人正在开创一项对人类影响深远的伟业。
在咖啡馆观片会3个多月后,在顾拜旦先生的多方奔走下,1896年4月5日在希腊雅典举行了第一届现代奥运会,虽然只有13个国家300名运动员参加,但是它成为了第一次国际性的比赛。也确定了奥运会由奥委会的各成员国轮流举办,每四年一届的原则。
第一届奥运会的开幕式也是盛况空前,共有约80000名观众来到帕那辛纳克体育场。第届奥运会共有田径、自行车,击剑,体操、射击、游泳、网球、举重、摔跤等多个比赛项目。运动员来自14个国家(也有资料显示是12个国家)。
我们不知道在观看比赛的人群中是否有卢米埃兄弟及其同好的身影。坊间曾传说首届奥运会期间,已经有摄影师用电影记录下了该届运动会的场面,后经英国学者泰勒-唐宁考证,这一届奥运会的活动影像,实际上拍摄于十年后即1906年,在雅典的同一体育场举行的“中间奥运会”。1908年的伦敦奥运会,是有正式记录的奥运会和影像的第一次亲密接触。这届奥运会被以新闻纪录电影的形式记录下来。但是,这部奥运新闻纪录电影的时长很短,没有获得“奥运会官方电影”的名份。
官方电影――影像记录永恒
从1912年的第五届瑞典斯德哥尔摩奥运会开始,通过电影胶片来记录这人类体育盛会,拍摄官方电影成为历届奥运会的传统项目。它开创了用影像记录奥运会的先河,在形式上确立了奥运官方纪录电影的制作模式,因此被认为是第一部奥运官方电影。今天我们还能在互联网上看到这段由IOC(国际奥委会)提供的影片。因为有了影像记录,我们才能真切的感受到近百年前的奥运会离我们如此之近。同样是在这届奥运会上首次使用了广播系统,让没有到现场的观众也能通过声音身临其境。
此后,1920年安特卫普奥运会、1924年巴黎奥运会、1928年阿姆斯特丹奥运会,1932年洛杉矶奥 运会,都制作了奥运官方电影,为记录奥运会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1936年柏林奥运会,德国女导演莱尼・里芬斯塔尔拍摄了长达三小时的《奥林匹亚》之后,奥运电影史上才出现了第一部富有感染力的奥运官方电影,完成了奥运官方电影在品质上的飞跃,奥运官方电影的拍摄与制作进入规范化的时代。
早期的奥运官方电影最经典的作品有两部:一部是德国导演里芬斯塔尔制作的《奥林匹亚》,另一部是日本导演市川昆制作的《东京奥运会》。1964年东京第十八届奥运会,首次在全球实行电视转播,奥运比赛第一次开始走上了千家万户的电视屏幕。电视开始在奥运会中发挥不可低估的力量。
1984年,美国著名体育电影导演巴德-格林斯潘执导了洛杉矶奥运官方电影。格林斯潘打破了国际奥委会要求官方电影必须记录所有的运动项目的规定,不再以体育项目作为叙事线索,而是以奥运会参赛运动员为线索,进行故事化的叙事。这部影片的特征在于,将叙事重点从体育项目转向体育故事,突显了奥运参赛运动员的人生命运和个人价值。
由于格林斯潘拍摄的洛杉矶奥运官方电影的成功,奥运官方电影进入格林斯潘时代。从1984年至2004年,格林斯潘几乎包揽了所有奥运官方电影的制作,包括1 g96亚特兰大夏季运会、2000悉尼夏季奥运会、2004雅典夏季奥运会,以及1988卡尔加里冬季奥运会、1994利力哈默尔冬季奥运会、1998长野冬季奥运会、2002盐湖城冬季奥运会等,只有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官方电影是例外。
1992年奥运官方电影由西班牙导演卡洛斯-绍拉执导。绍拉以拍摄故事片见长,他的影片经常以西班牙舞蹈作为背景或主题,充满西班牙人的热情与奔放。他在拍摄巴塞罗那奥运官方电影时,却采用了非常传统的手法,即传统纪录电影常用的画面加解说的手法。这种手法虽然有些老套,但是由于通俗易懂,适合国际传播,获得国际奥委会的认可。
北京奥运官方电影,2008年第22部奥运官方电影将由中国人自己拍摄,这是百年来中国人第一次在奥林匹克赛场中央代表全世界用电影胶片铭刻奥运历史。本刊2008年第七期有对奥运官方电影导演顾筠的专访报道。
转播权――挽救了奥运会
随着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奥运会重要性日益提升,国际奥委会及承办奥运的组委会的花费越来越多。到了1950年,国际奥委会几乎到了破产的边缘。1956年墨尔本奥运会前,国际奥委会制定了新的财务计划,这个计划开始把目光投向了电视台。
1956年国际奥委会开始出售电视转播权,1958年,处在经济困境中的国际奥委会将奥运会的电视版权写进了《奥林匹克》,第49条明确地划分了体育与娱乐的界限。奥运会现场直播是娱乐内容,国际奥委会是其转播权的惟一拥有者,由承办国组委会负责销售,所得收入按有关规定进行分配。第49条还对电视台播报奥运新闻进行了严格的限制:无论私人电视台还是电视网都可以播报奥运新闻,但是直接引用奥运会的现场内容不得超过3分钟。电视台或电影可以在24小时内插播奥运会内容3段,每段3分钟,段与段之间至少还要相隔4小时。如果电视台播放的新闻越过了规定的界限,需要另外交费。
面对国际奥委会对电视转播收费的信念,1960年,美国各大广播公司就在购买转播权上展开了商业角逐。自此,在美国媒体的推动下,电视转播权的销售价格以惊人的速度向上翻。而藉此良机,国际奥委会度过了经济最困难的时期,可以说作为传播者的电视传媒,对奥运会以后的飞速发展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2004年,雅典奥运会期间通过销售转播权国际奥委会赚了30亿美元,占了雅典奥运会收入的 半以上。预计北京奥运会,转播权销售至少将为奥组委增加40亿美元的收入。
纵观奥运与影像传播的结缘,我们不难发现奥运与影像传播完美婚姻的秘籍:奥运赛场上运动员你来我往的争夺,扣人心弦的瞬间,大悲大喜的起伏,这些优质的资源,怎么能不吸引电视机前的观众呢?观众的眼球效应为电视台带来巨额的广告回报。经过了多年的磨合,奥运和影像传播就像交换了秘籍的高手,不仅彼此都拥有了点石为金的手指,而且功力也日臻炉火纯青,更上层楼。
奥运对于中国是一次美好记忆的开始,奥运对于中国影像产业也是一个里程碑式开端,北京奥运,让我们一起共同去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