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民办高校资助管理工作探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在高等教育发展的过程中,高校家庭经济困难生的资助工作及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都是国家、社会和学校所重点关注的问题。在高校资助工作体系逐步健全的情况下,如何做好高校的资助管理工作,是高校资助工作者所必须改革、创新的课题。同时,也是实施“人才强国”的最有力保障。通过对民办高校资助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引出对高校资助管理工作的思考。
关键词:高校;资助管理;家庭经济困难生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13.069
长期以来,家庭经济困难生的学习、身心发展都是国家特别重视的。高校学生资助管理体系的逐步健全,是在各项奖助学金、助学贷款等政策的努力推动下不断扩大的。为家庭经济困难的大学生顺利毕业提供了有效的物质保障,从而也体现了家庭经济困难生平等的受教育权利。
1 家庭经济困难生认定存在不合理性
家长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因为学费问题而无法上大学或者由此造成沉重的心理压力。国家出台了相应的家庭情况认定办法,高校也为贫困生提供了“绿色通道”。在寄出录取通知书的同时也将相关的贫困生认定办法等资料寄到每位学生手上。开通了缓交学费、助学贷款等绿色通道,为大学生提供了实在的帮助。而在家庭经济困难生的认定过程中却存在着以下的问题。
1.1 贫困证明材料缺乏真实性
贫困生认定对于家庭困难的学生来说是很重要的。因为会直接关系到学生在校期间的奖助学金的评选。高校贫困生认定过程中,学生需要提供本人户口所在地的居委或者村委开局的贫困证明,以及家庭情况调查表等材料。证明材料有一定的参考依据,但也存在着很大层面的不真实性。以我省为例,部分粤东、粤西的农村地区,开局相关的贫困证明是比较容易的,熟人打个招呼就可以开局贫困证明。家庭情况调查表也可以轻易证明、盖章。对申请贫困认定的学生进行家庭走访对民办高校来说是不实际的,一般学校都没有足够的人力物力。材料的不真实性给评定带来了一定的不公平。
1.2 认定时间存在不科学性
普遍的高校新生入学、军训的时间都是在9月份,贫困生认定工作最紧张也是这个时间段。安排在军训期间进行贫困认定,存在着一定的不科学性。对于刚入学的大学生,互相之间认识还不够多,同学之间的了解也是远远不够的。只能在平常学习生活中观察到一些表现,这样是难以准确、真实地进行贫困生认定工作。
2 家庭经济困难生心理辅导的重要性
大学生活与中学生活存在着很多不一样的方面。学生一旦走进大学校园,就意味着要对自己的大学生活、所学专业等方面有明确的规划。同时还得学会处理好人际关系,学会平衡学习、工作、恋爱等方面的时间安排。不断地完善自己、优化自己。而这期间大学生多半处于敏感、脆弱、抗打击力差等状态,导致了心理承受能力不够强的情况。由此,辅导员要更进一步地做好家庭经济困难生的心理辅导。
2.1 有利于贫困生正视自己
帮助贫困生走出心理困境。有些贫困生由于从小生活在农村,就是靠着考上大学才走出山区。在大学里与同学相比容易产生自卑心理,感觉不如他人。同学会打扮、懂时尚,而自己却不懂得打扮,所以容易有心理落差。这时,辅导员应该及时帮助贫困生调整好心态,正视自己。每个人的出生是无法改变的,但很多方面是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来改变的。贫困生应该正视自身的问题,不要回避问题,积极地向其他同学学习。应当积极主动地发现自身的亮点,发挥自己的特长,逐步让同学喜欢自己,就能获得更多人的肯定。正视自己,不断的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能力,就可以缩短与同学间的距离。
2.2 有助于贫困生自信心的培养
有些贫困生由于一直生活在农村甚至是山区,父母也是靠务农劳动辛苦撑起一个家。父母文化水平也比较低,没能很好的给予孩子更多的教育。学生的不自信心理很大程度与家庭的成长和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父母对孩子成长过程的变化是最了解的。辅导员可以根据学生在校的具体表现,多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更加完整的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变化,才能更好地找到合适学生身心发展的方法。将学生的不自信因素逐步分析、排除,这样能更好地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2.3 有益于关注特殊情况学生的心理动向
在关注贫困生心理健康的同时,我们要通过多种渠道,了解学生的心理所需。有些学生自尊心比较强,不愿意让其他人觉得他是特殊的,或者他的家庭经济状况是最紧张的。所以他们通常会隐藏自己,通过在校外参加勤工助学或者寒暑假的兼职获得生活费,由此来获得心理安慰。这种情况辅导员应该及时地与学生交谈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关心他们、感化他们,以获得学生的信任。这样的学生辅导员应该尽量主动找他们了解情况,因为他们会有意地掩饰自己的情感。当发现他们的优点时,及时鼓励他们,不必要过于敏感,要做最真实的自己。
3 建立切实可行的资助对策措施
学生工作应该做到有章可循,资助工作更应如此。资助工作做得好与不好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受资助情况。如果最需要得到资助的学生因为评定制度的不完善而错失受资助的权利,那很有可能让一个品学兼优的大学生失去学习的机会。没有一个完善的贫困生认定办法是很难做到公平公正的。
3.1 制定符合校情的量化体系
学校应该根据现有的量化体系进行规范评定,尽可能地做到公平。同时还可以增加一些指标进行规范。例如:学生的家庭类型(单亲、孤儿),家庭人均收入是否达到对应地区的最低生活保障,影响家庭收入的重要原因,自然灾害的影响等情况进行量化,进一步规范量化体系。以上情况的量化要提供对应的民政部门的书面证明,确保材料真实可靠。
3.2 加强德学、诚信教育
在帮助经济困难学生解决实际的生活难题的过程中,我们也要思考如何加强对家庭经济困难生的心理引导和教育。
首先要注重德学教育。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笔者认为从一开始评议的过程中,就应当通过谈话或者座谈会的形式,让参评的学生意识到受资助就应当学会感恩。感恩国家、感恩社会、感恩父母。当我们申请资助、接受资助、使用资助的同时,我们必须将感恩随身携带!后续也可以借助视频、电影的方式引导经济困难生学会感恩。大学生在接受资助后,感恩国家感恩社会的方式可以有多样。不一定是要捐款等经济方式,可以从身边小事做起。例如:在校园里,看到同学违规使用大功率电器,及时进行制止,以免火灾的发生;在班级里,遇到同学有困难,及时的伸出援助之手;在社会中,看到幼小儿童、老人、弱势群体有需要帮忙,及时采取有效且恰当的方式进行帮助。这些小事也是感恩与回馈国家的表现。
其次要重视诚信教育。建立完善的大学生诚信档案,增强大学生的诚信意识。大学生只有做到对社会诚信、对学校诚信、对家庭诚信,才能得到肯定,获得更好的发展。(1)必须维护良好的资助环境。有些学生在得到资助或者获得助学贷款之后,就不注意个人的朴素形象,认为我已经获得资助我就可以自行安排资助金。此现象一旦发现辅导员要立刻进行制止和教育,如果情况严重的应该进行通报甚至取消接下来的所有资助。(2)必须严格把控资助氛围。有些学生认为贫困生认定以及获得资助并不是那么困难,由此通过也开局相关贫困证明想获得相应的资助。因此在第二学年的贫困认定申请的学生中,辅导员更应该严格把控这部分学生的材料,防止学生有“不劳而获”想法的现象。(3)必须净化贷款的不诚信。贫困生助学贷款是国家的一项重要举措,为经济困难的大学生提供了便利。但是在毕业生离校后,存在着一部分学生不履行承诺,推迟还息还款等恶意欠费现象,导致了个人信用危机。由此需要我们对大学生的贷款做诚信教育,培养自觉的还款意识,建立在校贫困档案体系。才可能激发发放贷款的银行的积极性,更能作为好榜样。
3.3 为特需学生争取资助机会
家庭经济困难生当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是自卑且不善于表达自己。这部分学生通常是因为不自信或者自尊心太强,他们往往不愿或者不想老师同学了解自身的家庭情况,但中不代表他们的家庭经济就不困难。作为高校辅导员我们有义务去了解他们,引导他们走出这种错误的认知,恢复对生活的自信心。笔者认为对于这个群体的学生,我们应该做到:(1)更多地给予精神上的鼓励和关怀,让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老师的关心,增强自信心。(2)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能力体现,可以为其推荐到合适的勤工助学岗位,增加经济能力,减少家庭负担。激励学生不断提升综合素质能力,为争取每一次的国家奖学金、校友奖学金、学院奖学金等做准备,争取更多的物质保障和支持。(3)结合学生的性格特点及兴趣爱好,为其提供比较可行的计划,在计划实施过程中不断进行鼓励和引导,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还有培养健康的心态。
3.4 建立完善的网络反馈
工作需要创新,教育工作更应该创新。贴近学生所想,了解学生所需,才能做好资助管理工作。高校资助管理工作模式的创新、新型的资助网络平台的建立以及有效的监督平台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完善。
(1)通过互联网,建立省市,甚至是国家统一的管理数据,同时为国家相关资助政策提供一个公开的信息平台。既能为资助工作者带来工作的便利,也能为学生提供更为直观的资助学习平台。
(2)为家庭经济困难生建立规范的信息数据库。学校资助工作者、辅导员可以从信息数据库中及时、准确地查找到每位学生的具体信息、获奖助贷等情况,还有该生在校的诚信档案。辅导员作为学生工作的一线工作者,如掌握学生近期的相关信息,可以及时更新家庭经济困难生的相关数据,实现一处更新多处更新,可让学校及相关的资助工作者及时了解到学生的最新情况。
(3)建立高校资助工作数字化平台。在校园网的个人客户端口中,家庭经济困难生可以获取各类的资助申请的提交,辅导员、院系学工组、校资助中心可以逐级进行查阅、审批。随时随地可以进行审核,同时也提高了资助工作的效率。数字化平台中也可提供各类资助项目的公示以及不诚信通报,确保各个环节工作的透明度,最大化地做到公平公正公开。
4 结语
资助工作虽然繁琐,但它对于家庭经济困难生来说确是极为重要的。高校资助工作者应该与时俱进,通过积极创新探索,寻求更加合适本校学生情况的资助工作模式,这样才能做好资助管理工作,为家庭经济困难生解决实际难题。
参考文献
[1]闫飞,李倩.论高校资助育人的有效途径[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2,(05).
[2]张红艳.从育人的视角构建高校资助管理体系[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4,(03).
[3]张小荣.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长效机制建设[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15,(06).
[4]王乐.关于高校资助育人管理的若干思考[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