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揭开佤山的神秘面纱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揭开佤山的神秘面纱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神奇的佤山

在祖国的西南部与缅甸接壤的崇山峻岭中,居住着曾有着猎头祭谷习俗的奇特而神秘的民族――云南西盟佤族。解放后,一首《阿佤人民唱新歌》则唱出了佤山的神奇和美丽,唱出了佤族儿女勤劳勇敢,粗犷豪放,唱响了大江南北。伴随着这首儿时熟悉的歌声,怀着对佤山的憧憬,从1985年至今我曾五次从深圳涉足这片神奇的土地。

西盟佤山地处横断山,海拔2000多米,因特殊的地理位置、气候和环境,形成了这里著名的佤山云海景观,佤山云海气势磅礴,长年云雾缥缈,绚丽多姿,有如人间仙境。近年来深山闺秀被人识,已引来无数游人流连忘返。

新县城建在原始森林地带,像一颗明珠,镶嵌在绿色的森林之中,县城不大,但楼宇的建筑风格非常统一,街道宽敞整洁,尤其是县城旁边的森林湖泊――龙潭像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清纯、美丽,给县城增添无限生机。

在欣赏佤山优美的自然风光的同时,我们又翻开佤族人厚重的历史,西盟佤族是一个由奴隶社会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民族,在其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受独特的传统文化习俗以及落后的社会生产力的影响,千百年来一直处于封闭的状态,是主席的一句话:人头不能再砍了!宣告了一个旧时代的结束。特别是县城搬迁到勐梭镇后,西盟佤山的发展日新月异,公路通进了村寨,草房换成了砖房,一年一度的中国佤族木鼓节,推开了佤山的大门,迎来了万千中外游人。

关于西盟,西盟为拉祜语,“西”为金子,“盟”为地方,译意为产金子的地方。佤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是从“司岗里”走出来的民族,“司岗”为佤语,意为“石洞”,“里”意为出来,即为从石洞里走出来的人。

佤族有许多动人心弦的民间故事和流传深远的传说,这些故事和传说使得这个民族充满浓郁的色彩。

密林幽谷“龙摩爷”

“龙摩爷”是佤语,意为供奉牛头的圣地,古老的佤族是一个信仰原始宗教的民族,他们崇拜太阳,视太阳为生命之神;他们崇拜木鼓,视木鼓为神具;他们崇拜牛头,视牛头为财富。在佤族社会里,木鼓、牛头是佤族直接的崇拜物。在佤山的村村寨寨,我们随处可以看到挂有牛头的牛头桩和村中的木鼓房,在进入龙潭湖旁有一醒目标志“龙摩爷圣地”。顺着一条小溪,爬上一个小坡,一个森林峡谷出现在我们的面前。仰视绝壁,密密麻麻挂满了各式各样的大小牛头,谷底木桩和树干上也都挂满了牛头,这就是“龙摩爷圣地”。谷不深,但四周都是密林覆盖,阳光只能在中午时分才能射进来,时明时暗的峡谷中,千只牛头,像一个个神灵贴在山岩峭壁,活灵活现,使“龙摩爷圣地”更增添了神秘感。

世人称奇的大耳环

我们来到西蒙翁嘎科乡拍摄时,还惊奇地发现这里的中年妇女,人人都手持烟杆,有的插在头上,有的叼在嘴里;黑发之下,一双出奇大无比的银饰耳环穿在耳朵上,真让人瞠目结舌。

佤族妇女一旦结婚成家,就会把自己佩戴的小耳环变成大耳环,追其原因,这与佤族妇女在社会、家庭中的地位及所承担的家庭责任有直接关系。通过她们耳环的变化,就能看到佤族妇女社会地位提高及家庭责任的变化。大耳环不仅仅是佤族妇女展示美的饰品,还是一种储藏物品的用具。如将烟草、针线、零花钱等物件藏于耳环内,一旦需要,就可摘下从中取出使用。另一种就是避邪的器具。她们认为,戴上了耳环,鬼神就不敢挨身,起到平安吉祥的作用。

狂欢的木鼓节

木鼓是佤族人们的祭天神器,西盟佤山每年都要举行盛大隆重的“木鼓节”,成千上万的佤族百姓都会载歌载舞欢庆在自己的节日里。每当这一天,空旷的广场或山野人山人海,100名骠悍的佤族汉子,同时擂响100只木鼓,伴随着狂野粗犷的木鼓声,小伙子们兴奋地大声喊叫,姑娘们热情奔放地跳着舞蹈,扬起的长发像黑色的瀑布在空中飘扬,让来自祖国四方的游人宾客热血沸腾,如痴如醉,也会情不自禁地投身到他们的狂欢行列中。

奇异的“剽牛”风俗

佤族的奇风异俗,有如佤族的神话传说故事,像佤山多变的彩云,古朴、神秘、诱人。

“剽牛”,是佤族的一个古老的充满野性的祭祀习俗。过去,“剽牛”是一个部落、村寨和家庭重大活动和喜庆的祭祀仪式,今天已成为佤族古老文化的遗风。在一年一度的“木鼓节”上,佤族同胞穿上节日的盛装,在村寨的晒谷坪上,伴随着咚咚的木鼓声翩翩起舞。“剽牛”仪式在古老庄严的气氛中进行,充分体现了佤族原始强悍的民族气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