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关于斜拉式桥梁施工技术探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伴随我国国民经济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不断上升与改革的深化,我国的各个方面的交通与工程事业也取得了不斐的成绩。尤其近几年来的桥梁建筑更是取得非常良好的经济效益与施工成绩。而对于桥梁施工技术中的斜拉式技术而言,其不仅仅是大跨度桥梁中应用最为广泛的形式之一,其还具有重量轻、弯矩小、造价低等优点。本文主要对我国斜拉式桥梁施工技术的相关内容进行了探讨分析,为以后的斜拉式桥梁施工技术提供理论依据与参考价值。
关键词:斜拉式桥梁;桥梁施工技术;混凝土主塔施工
众所周知斜拉式桥梁又被人们称作是斜拉桥、拉索桥以及斜张桥等等,其主要是通过在桥梁上使用多种拉索进而来增加桥梁的稳定性、可靠性以及安全性的一种桥梁构造。桥梁施工中采用斜拉式的方式来增加桥体本身的稳定性与安全质量性已经是我国桥梁施工技术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技术之一,其不仅仅增加了桥梁的稳定性与质量安全性,其具备了重量轻、弯矩小以及造价低等等优点。
1.我国现斜拉式桥梁施工技术的种类探讨
1.1斜拉式桥梁深水施工技术探讨。对于斜拉式桥梁深水施工技术而言,其主要包括了两方面内容:一个是钻孔桩的钢护筒的制作以及其自身的定位分析;另一个是斜拉式桥梁施工技术中的沉箱基础。而对于前者而言,其施工设计中必然存在采用钢护筒来保障整个桥梁系统具有更高、更强的安全性与防护性。因此,对于钢护筒而言,其大多数的制造原材料主要以1厘米的厚钢板为主,并将其围成一个比钻孔桩内径大约20厘米的内径,让其沉入桥梁的底部;另外,桥梁钻孔桩的钢护筒还在底部焊接一个双面的坡口的防护方式,同时技术的施工者还要尽量保障焊接缝的质量,以期进一步预防钢护筒中出现漏水的现象。对于后者而言,其实保证整个桥梁安全性与可靠性后,再把斜拉式桥梁施工技术中的相关物品以大型沉箱的方式或是船运的方式将材料运送到指定地点;最后,再通过水上灌注船只将混凝土灌入沉箱内,使其与沉箱连接成为一个整体的一个过程。
1.2斜拉式桥梁索力的形成过程。斜拉式桥梁索力的形成主要有一次张拉法与多次张拉法这两种不同的构成方法。其中,一次张拉法主要是指斜拉式桥梁的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将斜拉式桥梁的每一条拉索张拉到最符合桥梁设计要求的部位之后就不再进行张拉的一种方法。其主要是工作程序是通过调整其与下一段桥梁的接缝转角的方式,来对其进行系统整体稳定性与质量型的控制。另外一次张拉力法在施工的工程中还要不断计算塔顶的水平位移和挠度与设计值差异进行纠正,以保障其自身的正确性与安全性,这在一定的程度上就使得施工人员在采用了一次张拉法后,就必须对已经施工结束的斜拉式桥梁的主梁标高和索力都无法再进行系统的调整。因此,这在一定的程度上就提升了桥梁对主梁的整体控制那难度,给整个桥梁的控制系统增添了诸多不便以及施工困难。
2.混凝土主塔施工技术的相关性探讨分析
实际上,对于以上几种斜拉式桥梁施工的技术而言,其只是斜拉式桥梁施工技术中的一小部门,虽说其对于斜拉式桥梁的质量与安全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性,但是其与斜拉式桥梁的混凝土主塔施工技术而言,就显得不是很重要了。而混凝土主塔施工技术主要包括了施工测量、塔柱的施工以及混凝土主塔施工三个方面的内容。
2.1施工测量
对于一个斜拉式桥梁混凝土的主塔而言,其主要是由主塔地基、横梁、承台塔座、拉索锚固区以及塔柱等等组成部分组成。由于斜拉式桥梁的主塔设计是多种多样的,这在一定的程度上就导致了主塔在其设计方面势必会存在诸多问题,再加上主塔的设计与安装施工对于精度的要求又是极为严格,因此,施工人员在对其进行独立的施工构建的过程中一定要在保证施工工期的情况下,最大程度保障测量的精度的控制情况,另外,施工人员还要注意好主塔局部测量网与整体控制网的衔接问题,并且主塔的高度会伴随施工的进度不断上升,因此,对于施工的后期的测量要尽量选择在风力相对较小的时间内进行。
2.2塔柱的施工
对于斜拉式桥梁的塔柱而言,其主要分为上、中、下三种不同的塔柱,其中上塔柱一般选用支架法与爬模法,而对于中塔柱而言,其主要是采用爬模法,对于下塔柱来说,其主要采用支架法。究其原因是因为下塔柱的主要工作的特点就是为中塔柱以及上塔柱提供良好的支撑作用,可以说是你塔柱的地基,因此,施工人员一般采用支架的方法,来增加下塔柱的安全性以及质量性。而对于中塔柱来说,其主要的作用是起到一个中间的过渡作用,而对于上塔柱而而言,其不仅仅要保障工程的安全性,还要再其本身安装减轻整个塔柱的荷载的装置,介意来不断增加其自身的安全性;另外,由于上下塔柱的倾斜方向相反,为了确保在施工过程中塔柱保持稳定的状态并在最大程度上消除施工所带来的结构初应力的影响,应在中下塔柱设置拉杆和支撑杆,并施加顶力和预拉力。
2.3斜拉式桥梁混凝土主塔施工分析
2.3.1塔吊分析。对于一个施工技术中的塔吊而言,其不仅仅是一个主塔施工中重要的器材之一,还是保障斜拉式混凝土主塔顺利施工的重要保障之一。而对于下斜拉式混凝土主塔塔吊的安装方式主要有以下两种安装方案:一个是在整个斜拉式混凝土的主塔中新安装,让塔吊贯穿整个主塔的三根横梁,这种安装方法虽然具有安装便捷与拆除方便的优点,但是由于塔吊样贯穿主塔三根横梁,势必会影响整个施工过程中主塔横梁中预应力束的设计位置,因此,这类安装方法,在施工的过程中,经常不被采用;而对于另一种安装方法而言,其实讲塔吊安装在主塔的南北侧,这种安装的方法不仅仅不影响塔柱施工,还有利于其施工中的拆除工作。因此我们在塔吊的安装过程中,一般采用第二种方案。在塔吊工作的过程中,一定要最大的程度的对自己所使用的塔吊进行系统性的分析,根据自身塔吊的质量与适用条件进行施工,以免在施工的过程中出现安全隐患,不仅仅使得斜拉式桥梁施工的工期得到不应该的耽误,还使得的施工人员的身心安全受到威胁。
2.3.2斜拉式桥梁混凝土主塔施工技术中的施工电梯探讨。对于施工中的电梯而言,其不仅仅是主塔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进行上、下工作的重要的交通工具,还是适当的为施工提供适当的材料与小型施工设备的重要施工工具之一。而一般斜拉式桥梁混凝土主塔施工电梯一般布置在桥轴线上的索塔的侧面。一般距离主塔中心5m之外,借以来最大程度的避免影响正常施工运行下的主塔施工过程。施工电梯还要适当的设置附墙保护,让其附墙与塔柱的施工横撑、支架及预埋件相联。另外,还依靠横撑设置脚手架通道, 满足施工电梯检修时施工人员上、下的需要,切忌出现超重的现象发生。
2.3.3斜拉式桥梁混凝土主塔施工技术中的混凝土的制拌与输送分析。该过程不仅仅影响着整个主塔的质量与安全,还深深影响着整个斜拉式桥梁的质量。究其原因就是因为混凝土主塔制拌与搅拌工作,对于混凝土的质量影响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制拌的过程,深深的影响着混凝土在以后的浇筑的质量。而对于混凝土的输送而言,更是影响整个工程质量的重要外界因素之一。现今,大多数的混凝土的制拌、搅拌与输送工作一般都采用ESM60VAP 型水上搅拌站和BP3000HDE 型输送泵作为主塔混凝土生产和输送的主要设备。
2.3.4斜拉式桥梁混凝土主塔施工技术中的下塔柱施工分析。对于主塔的下塔柱而言,其主要是由两肢外倾斜变截面柱组成。而混凝土主塔的下塔柱上部又是与下横梁连接部分的重要受理实心段,因此对其质量安全保障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1)混凝土主塔下塔柱劲性骨架的施工。对于下塔柱劲性骨架而言,其是下塔柱除了钢筋支架外,另一个支撑下塔柱质量与安全的重要组成部门之一。劲性骨架一般都是在加工场加工成为两个大片,然后运至施工单位,进行下塔柱的安装过程,最后与钢筋构架组成一个整体性更强的混凝土主塔的下塔柱,借以减少了高空作业时间, 加快了施工进度。
(2)下塔柱拉杆的设置探讨。施工技术人员之所以在下塔柱构建一个拉杆设置主要是由于下塔柱自身倾斜的角度比较大,在对整个主塔进行混凝土浇筑的过程中,使得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混凝土浇筑模板出现严重的走位与错离现象发生,使得混凝土浇筑过程出现质量问题。而适当的在模板口设置拉杆,进而抵抗混凝土产生的外倾力,做到防治混凝土浇筑模板出现走位现象的发生。
2.3.5混凝土主塔施工技术中的中塔柱施工。对与中塔柱施工而言,其主要包括了架体式斜爬模与横撑两方面内容。二者均是实现混凝土主塔系统垂直爬升与斜向爬升能力的原因之一。
2.3.6 混凝土主塔施工技术中的上塔柱施工。由于上塔柱为互相平行分离式双柱, 使得双柱间有两根横梁相连。而上塔柱三面外侧也通常采用爬架系统, 内侧在中、上横梁上搭支架, 采用支架系统进行塔柱混凝土浇注施工,借以最大程度的保障斜拉式起来施工的主塔的质量性与安全性。
3.结束语
综上所述,由于斜拉式混凝土桥梁的关键工序和施工技术还有很多,虽然笔者并没有在文中对其进行系统的介绍,但它们本身对于桥梁整体的结构强度和投入运营后的稳定性以及安全性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就目前的情况看,日本对于相关技术的掌握处于国际领先水平,而国内尚处于继续摸索的阶段,所以相关工作人员除了要积极进行经验的积累和知识的研究外,还要注意技术创新和工艺创新,从而为我国桥梁建设事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候玉廷. 桥梁施工技术综述[J]. 科技致富向导, 2010,(17) .
[2] 赵月苹,姚永强. 桥梁施工技术[J]. 交通世界(建养.机械), 2011,(01) .
[3] 朱晓明. 桥梁施工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1,(06) .
[4] 贵军. 浅谈水利工程小型桥梁的施工技术[J]. 甘肃科技, 2009,(22) .
[5] 曹天平. 浅析高速公路桥梁施工技术[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 2010,(05) .
[6] 唐咸富. 桥梁施工技术[J]. 科技创新导报, 2008,(04) .
[7] 冯燕宁. 浅谈QC小组活动与人力资源开发[J]. 中国质量, 2010,(07) .
[8] 梁红霞. QC小组与TPM活动[J]. 中国质量, 2010,(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