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山东枣庄出土的汉代陶仓模型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山东枣庄出土的汉代陶仓模型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历年来,枣庄市经过科学发掘的数以百计的汉墓中,出土了一批陶仓模型,其中以1985年至1986间对市中区渴口镇砖厂汉墓群进行抢救性发掘时出土的数量最多,在清理的百余座墓葬中,出土陶仓模型53件。最多的一墓(M28)出土了5件(1)。它们不仅形制多样,而且在建筑技术、防潮、通风、防盗等方面也是非常讲究的,对研究汉代的粮仓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实物资料。本文依据这些资料,对它进行初步研究,并就相关问题发表一些肤浅的看法,以求正于方家、学者。

一、陶仓模型的形制

枣庄市汉墓中的出土的陶仓模型,从其结构和形制,可分为圆形建筑陶仓、高台建筑陶仓、长方形房屋建筑陶仓和楼形建筑陶仓等,现分别介绍如下。

(一) 圆形建筑陶仓。这种陶仓模型出土数量最多,以泥质红陶和泥质灰陶为胎。形制上有的有盖,有的没盖。盖作尖斗笠状、覆钵状、矮圆锥体状,仓身一般呈圆形,有的在仓的口沿或仓身的中部置有一长方形仓门,有的没有,整个外形很象现在的粮囤。其中市中区渴口镇砖厂汉墓群(M94:9)出土的一件陶仓模型,覆钵形盖,作出瓦垄状,上饰三“S”交叉的彩绘图案。仓身圆形,外饰七条黑竖线,中间填以黑、红“V”字形,另有一用黑、红线构成的梯形图案,平底。通高14.8、口径、底径均为10.5厘米(图一)。M94为三石棺墓,与陶仓模型同出的器物陶器有鼎、壶、罐、杯、磨、仓、灶、猪圈,铜器有魁、镜、五铢钱,铁器有削等,时代为东汉时期。渴口镇砖厂汉墓群(M44:23)出土的一件,无盖,仓身圆形、肩部以上内敛,长方形口、肩部有一周厦微伸,作出瓦垄状,平底。高11.5、口长13、宽9.5、仓身直径17.3厘米(图二)。M44为双石棺墓,两侧板的内侧有阴线刻常青树,挡板的内侧有阴线刻菱形和斜线纹。与陶仓模型同出的器物陶器有鼎、盒、壶、罐、杯、盘、盆、熏、磨、仓、灶、猪圈和铜五铢钱等。时代为西汉时期。台儿庄区兰城汉墓群出土的一件,覆钵形盖,中间有一脊,周围作出瓦垄状,盖与仓口有子母扣相合,仓身呈圆形,口略大于底,口部外饰弦纹、平底。通高20、口径15、底径11.5厘米(图三)。时代为西汉时期。

(二) 高台建筑陶仓。这种陶仓模型出土数量不多,均以泥质灰陶为胎。台儿庄区兰城汉墓群出土的一件,四阿式顶,作出瓦垄状。长方形仓身,一面的中部置有一长方形仓门,下端为一圆喇叭形支柱支撑。通高20、顶长24、宽17、仓身长20、宽13、支柱直径10厘米(图四)。时代为西汉时期。渴口镇砖厂汉墓群(M86:12)出土的一件,无盖,长方形仓身,一面的中部置有一方形仓门,下端为一矮喇叭形支柱支撑。高8.5、仓身长12.5、宽10.2、支柱直径6.2厘米(图五)。M86为双石棺墓,与仓模型同出的器物陶器有鼎、盒、壶、罐、杯、盘、础⒛ァ⒅砣Φ取J贝为西汉晚期。

(三) 长方形房屋建筑陶仓。这种陶仓模型出土数量较少,均为泥质灰陶为胎,整个外形很像现在一些偏僻农村的茅草屋。1982年台儿庄区滕楼出土的一件,四阿式屋顶,作出瓦垄状。仓身呈长方形,正面的上端左右两侧各有一长方形通气孔,便于通风干燥,中部近底置有一长方形仓门,平底。通高22、仓身长26、宽18厘米(图六)。时代为西汉时期。

(四) 楼形建筑陶仓。这种陶仓模型在东汉时期的墓葬中屡有发现,它规模大,结构复杂,是研究汉代粮仓建筑的重要实物资料。1986年薛城区邹坞镇墓山汉墓群出土的一件,泥质灰陶,四阿式顶,作出瓦垄状。仓身呈上小底大的梯形,一侧附有台阶通向顶部,一面近底部置有一长方形仓门,平底。通高44、顶长、宽均为14、底长、宽各为21厘米(图七)。时代为东汉时期。渴口镇砖厂汉墓群(M68:4)出土的一件,泥质灰陶,悬山式顶,仓身为长方筒形,分上下两层。上层正面的两侧各有一门,门上各塑一人,两门之间有一窗,上饰铺首衔环图案。下层两侧各有一半敞开的门,上饰铺首衔环图案,两门之间有一三棂窗。通高28、长20、宽12.5厘米(图八)。M68为双石棺墓,与仓模型同出的器物陶器有罐、磨、井、灶、猪圈、楼等。时代为东汉时期。

二、陶仓模型反映的几个问题

(一) 陶仓模型反映的汉代农业。仓作为一种储藏粮食的建筑物,它的现现与农业生产的发展分不开。据考古发现,枣庄地区具有悠久的粮食储藏历史,早在七千多年前的北辛遗址中,在一些窖穴的底部发现粟类作物的颗粒。到了汉代,随着农业和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促进了农作物产量的提高。目前,枣庄市发现汉代以前的古遗址二百余处,汉代冶铁遗址5处,汉墓散及全境。从出土器物表明,汉代枣庄农业中已普遍使用了铁器,牛耕已经推广。五十年代滕县长城村出土汉代铁农具十余件(2),其中有大小犁铧、镢、长柄小铲等。皇殿岗村出土了有“山阳二”和“巨野二”标记的铸铁陶范(3)另有铲、犁铧、镰、锛等铁农具。1983年台儿庄区泥沟镇藤楼冶铁遗址一次出土铁农具十余件(4),有铲、犁铧、耧铧、长柄锄等。1984年台儿庄区张山子镇出土二十余件铁农具(5),计有V形铧冠、锄、三齿耙、铲、镢等。1987年峄城区阴平镇二里沟村出土了一件形制较大的铁犁铧(6)。1989年峄城区金寺乡出土一批铁农具(7),有V形铧冠、锄构、铲、镰等。1985年至1986年间市中区渴口镇砖厂汉墓群出土一批铁农具(8),有镢、铲、锸等。此外,在滕县宏道院、黄家岭、土固城出土的汉画像石上均有牛耕图像。黄家岭、土固城出土的汉画像石上均有一牛一马耦耕,而宏道院画像石上却一人操纵一牛一犁耕作,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汉代冶铁的场面。大量铁制农具的出土,说明这一地区在当时已经广泛使用了铁农具,牛耕技术普遍推广,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恩格斯说:“铁使广大面积的田野耕作,开垦广大的森林地域,成为可能”(9)。《盐铁论・水旱》指出:铁农具是“器用便利,则用力少得功多”。由于铁农具的广泛应用,使大片荒地逐步得到开发,耕作技术大大提高,粮食成倍增长。大量不同形制的陶仓模型出土,反映了枣庄地区汉代农业生产的发展状况,说明粮食增长,粮仓普遍进入家庭,陶仓出土于大中小型墓葬中,这应该是小农经济发达的突出表现。

(二) 陶仓模型反映的汉代建筑技术。陶仓模型的建筑设计相当合理,并注意到了以下几个问题:其一,注意到了防潮。如台儿庄区兰城汉墓群,渴口砖厂汉墓群出土的高台建筑陶仓,在其底部置有喇叭形支柱作支撑,使仓与地面保持一定的距离,以保持仓内的干燥,防止粮食受潮变质。其二,注意到了通风。如台儿庄区滕楼出土的长方形房屋建筑陶仓,在仓身的上部置有长方形通风孔,使仓内空气流通,以保持仓内的干燥。其三,注意到了防盗。从出土的各式陶仓模型看,除在仓身设置有门外,其它基本都是封闭式的。另外,在楼形建筑陶仓的门上塑有人看守,以防被盗。

总之,陶仓模型在枣庄地区汉墓中经常发现,大中小型墓葬中均有出土,建筑形式也多种多样,反映了汉代小农经济的发展,说明粮仓在枣庄各种地普遍使用,为汉代农业考古研究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注释:

(1)枣庄市博物馆:《枣庄渴口汉墓》,《考古学集刊》第14集,2004年12月。

(2)《滕县长城村发现汉代铁农具十余件》,《文物参考资料》1958年第3期。

(3)李步青:《山东滕县发现铁范》,《考古》1960年第7期。

(4)、(5)文光:《山东枣庄出土的古代铁农具》,《农业考古》1987年第2期。

(6)、(7)石敬东:《山东枣庄出土一批古代铁农具》,《农业考古》1990年第2期。

(8)石敬东:《浅析山东枣庄渴口汉墓出土的铁农具》,《农业考古》2003年第3期。

(9)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九《野蛮与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