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数字资源使用绩效评价的理论基础研究回顾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文章从哲学方法、一般科学方法、经济效率理论、管理控制理论、基于行为科学的相关理论、服务质量差距模型以及多指标综合评价等角度对数字资源使用绩效评价的科学方法论基础、经济学基础、管理学基础以及运筹学等学科理论基础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认为数字资源使用绩效评价的理论基础是一个涉及科学方法论、经济学、管理学、运筹学等多学科交叉的研究新领域,可以为今后数字资源使用绩效评价的理论与方法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数字资源;绩效评价;理论基础
中图分类号: G250.73 文献标识码: A DOI: 10.11968/tsyqb.1003-6938.2015136
Review on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Performance Evaluation about Digital Resources Use
Abstract Based on economics, management science and operations research. This paper combs the scientific methods of Digital resources performance evaluation theory. These methods include philosophy method, the general scientific method, economic efficiency theory, the management control theory, the behavioral science theory, the service quality gap model and Multi index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ethod. Then it is further clarified that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the digital resources performance evaluation is a new areas of Multi subject intersection research which relates to the methodology of science, economics, management science, operations research; finally the research result can provide reference to the future research on the theory and method of digital resources performance evaluation.
Key words digital resources; performance evaluation; theoretical basis
数字资源使用绩效评价问题的研究已有十多年的历史。目前,业内对数字资源使用绩效评价的标准、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等相关内容的研究与实践已有不少成果,但数字资源使用绩效评价所依赖的理论基础研究仍比较欠缺。数字资源使用绩效评价作为一个组织管理的重要部分,也需要有相关理论基础支撑;然而数字资源使用绩效评价理论基础的模糊不清,一方面导致我们无法完全了解数字资源使用绩效评价的方法和模式的构成与所要达到的理想的绩效评价结果之间的差距;另一方面,也使得数字资源使用绩效评价的相关新方法模型的发展很难在绩效评价模式中得到充分的展现,深入探讨数字资源使用绩效评价的理论基础对于数字资源使用绩效评价的理论和实践都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对数字资源使用绩效评价的理论基础研究基本集中于服务质量差距理论,然而数字资源使用绩效评价的理论基础应该既有公共管理绩效评价所具有的共性,也有数字资源使用绩效评价的个性,而不仅仅局限于服务质量差距等个别理论;因此本文根据数字资源使用绩效评价相关研究现状结合公共管理绩效评价理论,从系统科学、管理学、运筹学以及经济学等学科领域梳理了数字资源使用绩效评价所涉及的理论基础。
1 科学方法论基础
科学方法论是关于科学研究一般方法的性质、特点、内在联系和变化发展的理论体系,是关于获取科学认识的一般程序的系统理论。科学方法论按照抽象性层次可划分为哲学方法、一般科学方法和具体科学方法[1]。由于具体科学方法是探讨各门学科专门的具体方法和技术,因此本研究将具体科学方法分解到各学科理论基础研究中探讨。
1.1 哲学方法
所谓哲学方法,就是运用哲学的方法原理来解决具体的科学问题。哲学方法作为最高层次的方法,它适用于并能指导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及交叉科学的研究,是人们处理外部世界关系的基本规范和准则,是调查研究工作中的一种基本方法。
调查研究中所用的各种方法,均要受到调查研究者的立场、观点的制约;方法问题不是单纯的技术问题,而是认识论、世界观、方法论的统一。进行调查研究工作,必须遵循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原则和规律[2]。只有掌握了这些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方法,才能正确地使用各种现代化的研究手段和方法去研究数字资源使用绩效评价工作中存在的矛盾、本质与规律。
1.2 一般科学方法
一般科学方法是人们进行科学研究所运用的具体方法,是从专门科学方法概括和发展出来的,具有较高的概括程度和较大的适用范围。在一般科学方法中,数学方法、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方法对图书馆数字资源使用绩效评价工作的产生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数学方法。数学方法即利用数学工具对研究资料进行数量处理,以达到对事物的量化认识和描述。它可以为数字资源使用绩效评价提供定量分析工具与手段,采用数学方法构建评估模型;对指标权重进行测算是数字资源使用绩效评价的关键环节,是确保图书馆数字资源使用绩效评价纵向深入发展、得出准确评价结论的重要前提。目前用于数字资源使用绩效评价数据处理与分析的数学方法有:统计分析、 线性规划、模糊数学等方法。
(2)系统论方法。系统论就是把一个研究对象当作一个系统,并研究系统各要素之间的规律性[2]。它对数字资源使用绩效评价的指导作用在于:可以从思想观念上指导数字资源使用绩效评价系统构建的整体性、综合性、动态性、模型化和最优化等问题的解决;有助于理清数字资源使用绩效评价体系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及所采用的各种方法之间的互补性问题。
(3)信息论方法。信息论是用信息这一中心概念研究系统的目的和控制功能,把系统的有目的的运动抽象为一个信息变换过程,通过信息变换与反馈控制使系统保持或趋向于一定的目的[3]。信息论的基本原理在数字资源使用绩效评价系统中可以形成信息优势,因为数字资源使用绩效评价的过程其实质就是对数字资源使用绩效评价指标信息的一种评价。
(4)控制论方法。控制论是把一个对象看作是动态的系统的由多因素组成的有机体,并揭示各种系统内部因果关系的结构、方式、系统的功能和运动机制以及控制过程的一般规律[4]。通过控制论方法中的经济控制论可以把数字资源使用绩效评价各环节看作是一个由多因素组合的有机系统,动态地、整体地把握和控制数字资源使用绩效评价流程各环节的作用,从而更好地实现数字资源使用绩效评价体系的管理控制目的。
2 经济学基础
在经济学相关理论中,涉及数字资源使用绩效评价的常用经济理论有帕累托最优和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理论。
2.1 数字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
帕累托最优(Pareto Optimality),也称为帕累托效率(Pareto efficiency)。帕累托最优是指资源分配的一种理想状态,假定固有的一群人和可分配的资源,从一种分配状态到另一种状态的变化中,在没有使任何人境况变坏的前提下,使得至少一个人变得更好。管理学所研究的管理活动,其目的是充分利用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优化资源配置,争取以最小的成本创造最大的效率和效益[5]。
数字资源配置满足帕累托最优状态就是最具有经济效率的,但帕累托最优模型是否适用于评价数字资源的配置问题呢?贾晋和吴永臻[6]认为帕累托最优标准用于分析信息资源的配置效率虽然在根本意义上存在缺陷,但还是可以为信息资源在复杂的经济环境下的配置效率分析建立相关标准。房春英等[7]也认为在信息资源配置效率上应用帕累托最优是提高信息资源配置效益的很好选择,对提高信息资源配置的效率是非常有意义的。
数字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常用埃季沃思盒状图(Edgeuorthbox diagram)进行分析[8](见图1)。
一般来说,数字资源配置达到帕累托最优时,如上图两个数字资源用户A和B使用两种数据库产品X和Y时的帕累托最优状态,会同时满足以下三个边际条件:
(1) 交换的最优条件:对于任意两个数字资源用户A和B,任意两种数字资源产品X和Y的边际替代率MRS是相同的;即:
MRS=MRS
(2)生产的最优条件:对任意两个生产不同数字资源产品的数据库商,投入的两种生产要素劳动力L和资本K的边际技术替代率MRTS是相等的,即:
(3)社会效用最大化:任意两种不同的数字资源产品之间的边际替代率MRS必须等于数字资源生产商在这两种数据库产品之间的边际产品转换率MRT,即:
MRTS XY=MRTSXY=PY/PX
2.2 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理论
柯布(C.W.Cobb)和道格拉斯(Paul H. Douglas)提出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Cobb-Douglas production function)是在生产函数的一般形式上所做出的改进,引入了技术资源这一因素。
该函数的通常形式[11]是Y=A(t)L?琢K?茁 ?滋, ?滋≤1。其特点为:①可线性化;②模型中A、?琢、?茁为固定参数;③与其它代数方程相比,参数估计计算较为便捷;④计算分析结论较为准确。
正是由于这些特点,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对于数字资源使用绩效的经济数量分析具有特殊意义。在数字资源使用绩效的评价应用中,Younghee Noh[9]应用投入与产出的比率关系分析了韩国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使用绩效;唐蓓和董川远[10]应用该生产函数,提出图书馆生产函数概念,从平均增速、效益系数、边际生产力、贡献率4个方面测算图书馆数字资源的投入产出关系及对高校科研产出的贡献度,从定量角度考察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的绩效。
在基于生产函数的数字资源使用绩效评价中,数字资源使用要素的年平均增长率可直观地反映出数字资源的使用增长趋势;数字资源使用的效益系数可反映出数字资源建设的成效及相应的改进策略;数字资源的边际生产力可以看出每增加数字资源的某一要素所得到的效益,从而判断出与数字资源使用的最佳效益的差距;其要素贡献率则可评价数字资源各构成要素的绩效贡献力,以改进数字资源使用中的薄弱环节,使其综合效益最大化;然而,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并不能直接给出数字资源各生产要素最优组合配比值,且由于其指标主要反映数字资源的投入与产出关系,对数字资源使用绩效评价几大维度指标的全面分析具有较大的局限性。
3 管理学基础
3.1 管理控制理论
美国管理学家哈罗德・孔茨和海因茨・韦里克[11]认为管理工作的控制职能是从事于对业绩的衡量与校正,以便确保目标和为达到目标所制定的计划顺利实现;并认为管理控制工作与其所衡量的工作成绩相关,且管理控制工作的成果要靠控制员工的工作来实现。
管理控制的基本过程包括制定标准、衡量成效、纠正偏差三个逻辑环节。其任务是通过调节、沟通及合作把个别分散的行动统一起来以便于实现组织的整体目标。功能是对被控目标进行调查、测定,得到该目标所表示的状态及其输出的管理特征值,并与预期期望相互比较来找出其具体差距,以对前期管理进行调节和控制,从而达到组织活动的最优效果[12]。
数字资源使用绩效的评价基本过程也离不开管理控制的基本思想,数字资源使用绩效的评价有其具体的指标,并按照相关绩效评价标准和原则确定评价指标体系,在收集相关使用数据的基础上,测评相关数字资源绩效,之后再纠正偏差,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反馈控制系统,完成一个评价周期,保证评价活动向目标方向健康地发展,数字资源使用绩效评价的管理控制基本过程(见图2)。
3.2 基于行为科学理论的相关绩效管理理论
行为科学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是研究人的行为或人类集合体的行为,它广泛应用于组织管理,激发工作人员劳动热情,提高工作效率[13]。
行为科学思想对绩效评价系统的设计所产生的影响表现在:一是绩效分析系统可以反映出被评价组织工作的改善情况与工作人员的业绩密切相关;二是绩效分析指标和评价标准要具有可控性和激励性;三是要采用参与式的民主管理方式来制定评价标准;四是行为科学应用社会学、心理学知识研究如何改进人的行为来提高其工作效率[14]。
除了行为科学基本思想对绩效评价所产生的影响外,在数字资源使用绩效评价方面,关键绩效指标理论和平衡计分卡思想等行为科学相关理论也对数字资源使用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起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3.3 服务质量差距模型
目前,以GAP服务质量差距模型为基础的SERVQUAL理论模型以及建立在GAP理论和SERVQUAL模型基础上的LibQUAL+ TM绩效测度理论模型,被认为是图书馆数字资源使用绩效评价的理论基础。
SERVQUAL(Service Quality)是在美国营销学家A.Parasuraman, Valarie A Zeithamal和Leonard L. Berry等人[15]提出的5GAP模型的基础之上,进一步提出的以顾客感知为尺度的服务质量评价模型。
LibQUAL+TM模型是由美国研究图书馆协会(ARL)于1999年在“研究型大学图书馆服务质量评价”项目中,为了将服务质量评价更好地应用于大学图书馆环境,以SERVQUAL质量评价模型为基础,重新设计和修订了调查问卷、评价层面和指标等而形成的以用户为中心的绩效评价模型。徐革[16]和余昭芬[17]等人以SERVQUAL和LibQUAL+TM理论模型为基础,应用模糊数学原理,计算数字资源的绩效值,认为该方法可操作性强,具有较强的实际应用价值。然而,该模型在图书馆各种绩效评价的应用中仍处于探索阶段,Franklin[18]等学者对其是否适用于各类数字资源使用绩效的评价提出了置疑,认为该模型对于各类数字资源使用绩效评价的适用性仍有待深入改进。
4 运筹学理论基础
运筹学是把学科的方法、技术和工具应用到一个系统的各种管理问题上,为人们提供最佳解决问题方法的一门学科。运筹学理论包括确定性理论和随机性理论。运筹学已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诸如资源配置、管理问题、计算机与信息系统以及决策咨询等。运筹学理论方法在数字资源使用绩效评价中的应用主要包括数据包络分析和多指标决策理论等。
4.1 数据包络分析
数据包络分析(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DEA)是1978年由Charnes和Cooper创建的一个对多投入/多产出的多个决策单元的效率评价方法,可对多个同类型单元进行有效性评价[19]。
数据包络分析法在数字资源使用绩效的评价中也得到了重视,Kim, S.-A[20]应用DEA模型对高校图书馆的电子资源使用绩效做了深入分析。李新凯[21]应用数据包络分析法的C2R和BC2模型对数字资源的使用绩效做了应用研究。
数据包络分析法属于非参数统计法,其指标权重计算是由实际统计数据求得,客观性较强,统计数据且不需要标准化处理,但其缺点在于研究结果较为粗糙,并可能存在信息丢失。
4.2 多指标决策理论
多指标决策(Multiple Attribute Decision making,MADM)也称为多指标综合评价、多属性决策或有限方案的多目标决策,是把多个描述被评价对象的不同方面且量纲不同的统计指标,转化为无量纲的相对评价值,并综合这些评价值以得出对该评价对象的一个整体评价值的方法[22]。
4.2.1 多指标综合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在多指标决策分析中,确定指标权重的方法通常可以分为以下三类:
(1)主观赋权法:是评价者根据自己的主观判断直接赋权的方法。主要有德尔菲法(Delphi)、相对比较法、特征向量法、模糊综合评价法[23]、层次分析法[24]与网络分析法[25-26]等。 主观赋权法反映了评价者的主观判断或直觉,但是可能受到决策者的知识结构、工作经验及偏好的影响,具有随意性。
(2)客观赋权法:是根据决策矩阵提供的客观信息(指标值),通过建立某种数学模型计算出权重的方法,可用于数字资源使用绩效评价的客观赋权法主要有熵值法[27]、变异系数法[28]、主成分分析法[29]、因子分析法[30]等。客观赋权法通常基于完善的数学理论,但指标信息数据的采集难免受到随机干扰,也容易忽视决策者的主观信息,而且可能与指标的实际重要性程度不完全符合。
(3)组合赋权法:由于主、客观赋权法各有利弊,实际应用中应该有机结合。在管理学其他研究领域已有不少学者提出了综合主、客观赋权的组合赋权法,主要有方差最大化赋权法、基于熵的线性组合赋权法等,但在数字资源使用绩效的评价中还没有学者进行过这方面的探讨。
4.2.2 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
对于多指标综合评价问题解决方法,一般是选择能反映被评价对象各方面情况的单项指标进行综合,先将各单项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再用一定的合成方法计算出一个综合指标,最后对综合指标的大小进行比较和排序。现有的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模型较多,常见的包括简单线性加权法[25]、理想解法、功效系数法、灰色关联法[28]等。
近年来,数字资源使用绩效评价的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的研究与实践均有了较大发展,新的方法时有提出,旧的方法也不断得到改进,评价方法日趋复杂化、数学化、多学科化;多指标综合评价理论在数字资源使用绩效评价中的应用,为数字资源使用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决策矩阵归一化处理、指标权重确定等的研究都奠定了理论基础,从而使多指标综合评价这种综合分析技术在数字资源使用绩效评价中的应用得到了广泛的认同[31]。
5 结语
综上所述,数字资源使用绩效评价的理论基础具有理论来源的广泛性以及理论层次的差异性。理论来源的广泛性表现为多学科交叉,而不仅仅局限于管理学方面;理论层次的差异性表现为某些理论基础也具有不同的层次性,比如管理控制理论是数字资源使用绩效评价的理论基础,而管理控制理论本身又以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等一般科学方法论为基础。这就要求今后在探索数字资源使用绩效评价时,应该紧紧围绕数字资源本身及其使用绩效评价过程特征来选择更加适合于数字资源使用绩效评价性质与特征的评价理论与方法,才能更为准确的得到数字资源的使用绩效情况;另一方面,今后在探索新的更加适合数字资源特征的使用绩效评价方法时,也应该根据数字资源的特征对已有相关理论方法进行改进和完美,以便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数字资源使用绩效评价的理论与方法体系。
参考文献:
[1] 吴元梁.科学方法论基础[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2] 彭大均,凌云.系统方法论和唯物辩证法[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5):79-82.
[3] 张守刚.信息论与认识论[J].江汉论坛,1983(2):11-15.
[4] 圭人.控制论与社会科学的联姻[J].学术研究,1985(1):54-56.
[5] 谭清美,周之豪.从帕累托效率谈影子价格[J].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28(3):60-64.
[6] 吴永臻.信息资源有效配置中帕累托最优理论的适用性问题[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2(5):29-31.
[7] 房春英,黄微,夏秀营.帕累托最优在我国信息资源配置效率中应用研究[J].情报科学,2006,24(9):1362-1365.
[8]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252-265.
[9] Younghee Noh. A Study Measuring the Performance of Electronic Resources in Academic Libraries[J]. Aslib Proceedings: New Information Perspectives, 2012,64 (2):134-153.
[10] 唐蓓,董川远.图书馆生产函数:资源建设绩效测评新探[J].图书情报工作,2011,55(19):58-62.
[11] (美)哈罗德・孔茨,海因茨・韦里克. 郝国华,译.管理学[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3:552.
[12] 周德孚.管理控制[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37.
[13] 刘中宇,周晓.行为科学理论指导下的高校大学生网络学习行为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8(5):46-48.
[14] 张双.绩效管理理论溯源[J].商场现代化,2007(1):184-185.
[15] Parasuraman, A.,V. Zeithaml,and L. L. Berry, A Conceptual Model of Service Quality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J].Journal of Marketing, 1985,49(3):41-50.
[16] 徐革.我国大学图书馆电子资源绩效评价方法及其应用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06.
[17] 余昭芬,黄德斌,汤艺,等.GAP理论模型在数字资源绩效评价中的应用[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3,31(4):62-68.
[18] Franklin,Brinley.Measuring the Impact of Networked Electronic Services[EB/OL].[2015-10-02].http://www.libquaLorg/documents/admin/BrinleyGreecePaper.doc.
[19] Chames A,Cooper W W, Rhodes E. Measuring the efficiency of decision makingunits[J].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1978(12):429-444.
[20] Kim, S.-A.Evaluation Efficiency of University Libraries through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J].Journal of the Korean Society for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2004,38.(2):137-60.
[21] 李新凯.数据包络分析在数字资源绩效评价中的应用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10.
[22] 尤天慧等.信息不完全确定的多指标决策理论与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126.
[23] 温东琰,于光.AHP及模糊综合评价法在电子资源评价中的应用[J].现代情报,2006,26(8):166-167,170.
[24] 汪媛,赖茂生.我国高校图书馆引进网络版全文数据库的综合评价模型[J].情报科学,2004,22(9):1061-1065.
[25] 蒲筱哥,乔亚铭,胡亚敏.基于网络分析法的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服务绩效评价模型及实证研究[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4(4):41-49.
[26] Tsuen-Ho Hsua, etc.A hybrid ANP evaluation model for electronic service quality[J].Applied Soft Computing, 2012, 12(2):72-81.
[27] 周艳,蒲筱哥.熵权TOPSIS模型在数据库绩效评价中的应用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4,58(8):36-41.
[28] 蒲筱哥,刘礼明.数据库绩效的变异系数与灰色关联度分析及实证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4,58(14):71-78.
[29] 徐革.重构电子资源综合评价指标的主成分分析法[J].图书情报工作,2004, 48 (2) :32-34.
[30] 唐琼.采用因子分析法构建数字资源选择标准体系[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1,29(2):56-63.
[31] 蒲筱哥,胡亚敏.图书馆电子资源绩效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评析[J].图书情报工作,2013,57(7):138-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