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北语几多园,小园故事多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如何找到了解这些园林历史的人呢?我首先来到了其中一个园林――枕石园,一进园子,清新的凉气便扑面而来。我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来到枕石园里红色小房子的门前,正在犹豫,房子的门开了,走出来的是一位年纪不大的姐姐。我向她打探:“您好,请问您知道这座园子建造的故事吗?”姐姐笑着摇了摇头。
我又找到了绿化部,希望在那里能够得到答案。
在绿化部,我碰到了何师傅,听说我的来意后,他遗憾地表示当时枕石园和樱花园这几处小园子的设计师都已经不在北语了,但物业中心的刘跃主任是一手建立了这几个园子的,便推荐我去采访他。
樱花园:小山水,小情调
刘老师对樱花园、枕石园和凌霜园的创建都很清楚,刘老师对樱花园有着特别的好感,他先跟我讲起了樱花园的故事,这可能是因为他一手经办了樱花园的建立和复建。
2002年,北语正值40周年校庆之际,日本的山梨学院特送了北语40棵樱花以示祝贺。当年4月,正是植树的季节,学校的职工们提早挖好了土坑、施好了肥,就等着这40棵樱花树落地了。刘老师说:“当时学校还在樱花园办了一个简短的‘樱花树赠送仪式’。仪式结束之后,学生、校领导,还有一些职工,大家一起把这40棵樱花树种在了樱花园里。”
曾经的樱花园以核桃树和小柏树两种绿色的植物为主,种进了樱花树后才丰富了许多。园子内还多点缀了一些景石,主景石立在园子的东北角,旁边还放了一块卧石,上面记录了这个园子建立的由来和时间。园子的围了一圈木篱笆,将园子与隔开,里面便形成了独立的一方天地。
可惜的是,现在樱花树生长的年岁还不长,个头还比较小,花也不是那么繁盛,不如想象中的日本樱花那样好看。由于去年学校开始基础改造,樱花园一直在施工,篱笆被拆掉了,景石也被挪得到处都是。
2015年春天,樱花园的施工结束了,刘老师便逐步开始了樱花园的复建。景石重置,小路重铺,复建后的樱花园不仅重现了当年的风采,还新添了一项重要内容:枯山水。
提起枯山水,刘老师十分骄傲地向我介绍了他为樱花园新增的这一景观。枯山水是日本本土的微缩式园林景观,起源于佛教的禅宗寺院,后成为日本园林艺术一项重要内容,一般只由简单的石块和白沙组成,偶尔点缀少量的灌木或者苔藓、薇蕨。枯山水以沙为海,以石为山,山峦、大海、岛屿、瀑布尽在这一园之中,寥寥数笔却蕴含深意。
樱花园里,刘老师用小白砂石代替了白沙,几块景石象征山峦,做了一个简单的枯山水景观,看似简单,却着实为樱花园增添了不少看点。在刘老师的办公室里还有了一个小型的枯山水。白色沙石上简单地放置了几块小石头,左半部分是一盆仙人球,还有两块颜色偏红的石头,呈现出沙漠之象。右半部分放置了几片贝壳,还有几块青色的石头,便又有了大海之意。
刘老师说:“枯山水虽小,却是以小见大。虽只有一片细沙,几块石头,却能带你见到大海、高山。很小的东西,却能给你无限的遐想。”
我想樱花园又何尝不是这样,虽然樱花园不大,樱花开得也许不够繁盛,但它是一种象征,它给人无限遐想,它让人无法忽略。
枕石园:小园子,小故事
枕石园不大,中间是一块四方的竹林,竹林周围摆着一块块老旧的门枕石,俗称门礅儿。这些门枕石有的保存完好,上面的雕刻清晰可见,有的被磕碰腐蚀,雕刻也已面目全非了。
不问不知道,这些或许已不再漂亮的门枕石曾经散落在北京各地,如若不是那个人,它们可能早就被人抛弃,不知散落在何处。那个人就是岩本公夫。
刘老师介绍说,岩本公夫曾经是北语的短期汉语培训学生,上课之余,他经常在北京走街串巷,在北京的小胡同里发现了这些因拆迁而被废弃的门枕石,便捡回了学校。就这样,一个、两个,一对、两对,他收集的门枕石越来越多,有的是无偿拿回来的,有的是付钱买回来的。一开始这些门礅儿就放在学校的草坪上,后来时间一长,门礅儿越来越多,加之来园、万国墙也相继修建,90年代末,学校就为这些门礅儿在来园旁边建了一个园子,名为枕石园。
如今枕石园里的门枕石约有四五十个,有的门当是圆形的,有的是方形的。门枕石是中国传统民居中支撑门框、门轴的石质构件,枕石上通常会雕刻一些中国传统的吉祥图案,也是中国石刻艺术的重要体现。门枕石还有文臣武将之分,圆形的为武官,象征战鼓;方形的为文官,形为砚台。岩本先生的收集对京中民居门枕石整理研究颇有帮助,后来这些门枕石中的一部分还曾送到中国历史博物馆展览。
枕石园的背后还立了一块石碑:聚巧凝慧,艺术之瑰,保之保之,再焕其辉。这是著名书画家侯长春为之题的词。石碑背后是一个老北京的街景图,为画家王大观所绘。
平时的枕石园安静清幽,鲜少有人所至,竹子常年的绿色更是增添了许多凉意。竹林的旁边还有一座红色的小房子,门常年关着,但门口时常放着自行车,想来是有人的,只不知是干什么的。上次见到的那个姐姐,之后就再没有见到过了。这园子如此清幽,能在此小住,享受难得的一方清静真叫人羡慕。
凌霜园:小树林,小骄傲
何为“凌霜”?是凌寒绽开还是梅花凌霜傲骨?是菊园还是梅园?
其实都不是,凌霜园是柿子林。可能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到北语之后知道的第一个园子不是来园,不是樱花园,而是柿子林。黄澄澄的柿子密密麻麻地挂在树枝上,已经熟透了的柿子摔在柿子林的小路上。即使不是很喜欢吃柿子的人,看着这黄澄澄的柿子就这样摔烂在地上也会觉得可惜。好想爬上去摘几个柿子,恐怕这样想过的不只我一个。
可是,柿子林为何叫凌霜园呢?刘老师告诉我,朱元璋打仗的时候,行军至一人烟稀少的村落,粮食吃尽了,后又有追兵紧追不舍,各处都讨不到粮食,本已穷途末路。可此时他们看到路边黄澄澄的柿子熟了,便采摘柿子来充饥,这才逃过一劫。后来朱元璋开国称帝,再一次领兵打仗的时候路过此村,看到那棵柿子树依然还在,想起这棵柿树曾经救过自己,便解下身穿的红色战袍系在柿树上,并封这棵柿树为“凌霜侯”,自此凌霜侯便指柿树。故而,我们的柿子林被命名为凌霜园。
柿子林中的柿树和梧桐大道上的梧桐都是曾经的中国矿业大学留下的,至今已有四五十年之久了。刘老师说,当时柿子林的柿子结得特别得繁盛,而且枝桠也低,一到9月、10月的时候,满树的柿子金灿灿的。曾经学校还统一组织采摘柿子,可是现在由于柿子树老化,较低的枝桠慢慢折掉或者被打掉,剩下较高的枝桠不便采摘,所以只能等柿子自己掉落了。
除了樱花园、枕石园和凌霜园,北语大大小小的园林景观还有很多。它们也许都很不起眼,却都很有故事。
教四楼前的诗林,东门的国际和平紫薇园、主楼背后的岁寒三友还有教三楼南的玉兰角……南门路中间的方草坪上最近放了五块大石头,许多同学都不解。刘老师解释说,曾经的南门路中间是几颗很大的雪松,后来由于自然灾害死掉了一两棵,之后又由于剩下的这几棵雪松枝叶特别繁茂,伸出的枝桠常常会影响过往的行人和车辆,于是学校决定把它们移除。可移除掉雪松之后,方方的草坪就变得光秃秃的。
后来刘老师便策划在南门路中间的方草坪上建成一组“群览五岳”的景观,还请了北京林业大学帮忙设计。现在的那块方草坪上已不再是光秃秃的了,泰山石、太湖石、灵璧石、石笋等五组景石已经就位,每组景石旁配以小松树衬托,形成了精致又有韵味的绿化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