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以学生为中心”的美国基础教育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以学生为中心”的美国基础教育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目前,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不论是从教育传统还是教育体制来看,改革都并非易事。无论是《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框架的,还是教育供给侧改革,其根本目的都在于把学生放在正中央,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提供最适宜的教育。“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最早由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与之相对应的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主张。2016年10月,我有幸参与了北京师范大学与密歇根州立大学合作的教师教育项目,在美国期间的所见所闻让我对美国基础教育“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有了更直观、更深入的认识。

尊重孩子的自主选择权

美国孩子从学前阶段开始就享有充分的自由。在幼儿园,除了统一规定的吃饭、睡觉时间之外,其他所有活动都由孩子们自主选择和完成。在学校走访期间,我们听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名中国家长把有轻微感冒症状的孩子送到幼儿园时请美国教师帮小孩按时吃药,下午,中国家长来接孩子时问老师孩子是否吃药了,美国教师回答道:“我帮孩子倒好了水,把药片放在旁边,并且告诉了他为什么要吃药。如果他觉得有必要吃,那么,他会自己把药吃掉的。”这个小故事充分体现了美国教师的教育观:教师绝不强迫孩子做任何事情,他们相信孩子有自己的判断力,该做什么,什么时候做,都应该由孩子自己决定。

在教室里,我们可以看到教师与孩子们的关系十分亲密。教师给孩子们读孩子们自己选择的故事书,陪孩子们玩他们自己挑选的玩具,而且从不吝啬拥抱和安抚。孩子们可以在教室里自由探索、大胆尝试,教师不怕他们犯错,因为只有经历过,孩子们才能更快地

成长。

注重对学生人格的培养

美国的基础教育特别注重对学生人格的培养,美国学生从小就要接受“公民教育”。首先,他们会被培养一种公民意识、国家意识,因此,美国的国旗、疆域、历史、法律制度等为每个学生所熟知,民主、自由的主旋律也让学生们在接受知识的同时可以保持自己独特的个性,成长为独立、完整的个体。

在美国的中小学课堂上,学生有很高的自由度与课堂参与度。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只是课堂的组织者和指引者,大部分时间都由学生自己探索并将新知识内化。学生们可以随时提问,教师鼓励学生进行激烈的思想碰撞。每个学生都有属于自己的学习文件夹,学生要自主安排学习的步调和时间,是自己学习计划的推动者。也正因为如此,每个学生都以自己已有的知识为基础,不断挑战自我,寻求进步。与中国学生不同的是,美国学生更习惯跟自己比,以超越自我而不是同学间的比较和竞争作为进步的标杆。因此,教师有意识地让每个学生都成为独立学习的个体,培养学生自主的学习意识和内在的学习动机是最核心的教育

目标。

我曾问过几名美国小学生,如果他们不喜欢某一门课程怎么办。他们的回答令我印象深刻:“我会努力学好的。”简简单单的几个字充分体现出美国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自律性。在他们的学习旅程中,没有被动与强迫,他们相信现在所有的努力都是在为今后的人生打基础,因此,他们会自发地不断前行。与此同时,学生之间的互帮互助、教师对学生专项辅导又体现了美国基础教育浓浓的人文关怀。学校和教师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学生以更加自主的方式自由发展,从而建立健全自身素质和品格,成长为更好的生命

体。

鼓励学生创新与实践

美国基础教育的实践与创新精神在学习组织方式中体现地淋漓尽致。在美国,所有可提供参观的法院、博物馆、动物园等公共场所,都会有专门为学生准备的学习空间。博物馆的很多展馆都会设置“我是小间谍”的游戏,让学生寻找某个展品的特定部位;法院有模拟体验的小游戏帮助学生理解复杂的法律体系;动物园有许多与学校合作的项目让学生们能与动物亲密接触,近距离观察、了解它们的习性和特点。学生如果需要学习什么,就可以真正地去经历什么。比如,亲自养一个小动物观察它的成长;运用各种模型验证一个计算原理;通过模拟法庭学习政府职能和法律程序。在初高中阶段,学校会开设许多选修课和社团,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平台。学习新知识前,教师会先询问学生们自己的理解,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而不是直接给出思考方向和正确答案;在讲解知识时,教师也不会设定统一的答题模板,更不会教授学生应试的技巧和方法,而是运用思维导图等多样化的方式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吸收方式。教师相信学习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过程大于结果,学会“如何学习”永远比“学到了某些知识”更为重要。教育即生活,因此,教育要走出课堂,走进社会,美国教育培养出来的是美国公民,美国基础教育致力于培养能够在社会上有所作为

的人。

中美两国基础教育的主要差异

首先,中国五千年的历史文明积淀了尊师重道的优良传统。鲁迅先生在《早》一文中描述了自己因为迟到被先生用戒尺打掌心,所以在课桌上刻下“早”字以警示自己的故事。一直以来,不论是在文学作品中还是日常生活里,教师多以严格的形象出现。“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在我国,教师高高在上的形象深入人心。因此,即便是现在,一些教师在课堂上依旧是主讲者,或以讲座式的讲授方式灌输知识,而学生只是知识被动的接

受者。

其次,我国长期以来以考试作为选拔标准的教育体制使得教育方式和教学内容难以变革。高考制度经历了创立、废除、恢复与发展的曲折过程后,形成如今的常态。高考的选拔性和竞争性过强,致使应试教育一度成为我国教育的主旋律,高考成功成为学生接受十二年基础教育的最大目标,能否教出考高分的学生也成为衡量教师的基本标准。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往往忽略了与学生的交流与互动,忽略了对学生质疑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而把重点放在了应试技巧的训

练上。

综上,中美两国的基础教育存在巨大的差异,但我们需要明确的是,这两种教育没有绝对的谁比谁优越,也不能说美国教育就一定比中国教育更加先进。中国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应试技巧不能被运用在实际生活中解决问题毋庸置疑,但高考的巨大压力也磨炼了他们的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和强大的学习能力。中国知识分子在各个领域取得的成就也令人瞩目。正如杨振宁先生所说,中国教育需要一些美国式的启发,而美国学生需要多做一些习题。教育对一个国家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但教育需要基于国情,因此,如何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使其朝着更好、更适合我国国情的方向发展,还需要教育工作者长期而艰巨的

努力。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