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中国转变增长方式存在三个误区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中国转变增长方式存在三个误区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林毅夫

原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七、八、九、十届政协全国委员会委员、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副主席。2005年获选第三世界科学院(现名发展中世界科学院)院士。2008年2月,被任命为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兼负责发展经济学的高级副行长。

在持续的高速增长之后,中国经济增长中出现了各种问题,需要改变经济增长方式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目前,我们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认识上存在三大误区。

第一个误区就是要将投资拉动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为消费拉动的经济增长方式。这个看法我认为是非常危险的,因为消费是经济增长的目标和结果,不能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动力。没有劳动生产力的提高和收入的增加,要以消费拉动经济,就需要举债,对个人以及国家而言都会造成债务危机,而现在出现经济问题的国家普遍都是过度消费造成的。

而投资在当前是真正需求,能够促进经济增长。只要是有效投资,就会促进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产出的增加,又可以拉动消费,继续基础投资,这才是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动力。

2008年到2012年,是国内对投资拉动消费批评最尖锐的时期,但也恰恰是这个时期,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消费增长最快的几年。统计数据显示,从1978年到2007年年间,中国每年平均的消费增长率是7.7%,而从2008年到2012年期间的平均消费增长率是9.2%。因为这一段时间我们有4万亿元的积极财政去进行投资,投资促进了经济增长,提高了就业率和收入水平,消费当然可以增长。

第二个误区,就是要将投资拉动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为创新拉动。这个观点也不妥,因为只有创新才能带动劳动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创新有自主研发和引进两种方式,不管采用哪种方式,都需要投资。

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成本相对较低、风险相对较小的引进方式更为合适。因此,只要还有引进消化吸收的可能,发展中国家就应该利用引进消化吸收的方式。

虽然在统计学上引进不会有全要素生产力,但并不代表没有技术进步。而且,全要素生产力也是要支付资本投入的,还是风险非常高的,平均回报率是低的。

因此,我认为,把投资拉动和创新拉动对立起来,去追求能有全要素生产力的自主研发的创新,这也是一个误区。

三个误区,则是把政府和市场对立起来。很显然,市场是重要,我们要有有效的市场,但实际上在经济发展的过程当中,我们也必须有一个有为的政府。如果认为应该把政府“抛掉”,完全依靠市场的力量,我觉得这无异于把“婴儿和洗澡水一起倒掉”。

从改革开放至今35年的时间里,中国实现了持续的高速增长,是人类经济史上的奇迹。但是,在这么快速的增长过程当中,中国经济上确实出现了不少问题,比如收入分配不均、消费占国民经济的比重不断下降、对外贸易不平衡、经济生活中的很多腐败现象、环境污染等,所以,我们确实需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但是,中国快速经济增长中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在于改革采取了双轨制。第一是老人老办法,对原来那些比较优势的大型优势企业继续补贴。第二个放开准入,原来受到抑制的产业,政府发挥积极的作用,让更多企业和资本进入。

因为给予那些资本密集的、先进的企业补贴,会导致金融扭曲,收入相对低的企业或人员补贴国有大企业或者私营企业。导致的结果是收入分配不断往大企业转移,这是收入分配不均一个很主要来源。

这些在双轨制上遗留的问题,不仅导致收入分配不均,而且创造了寻租机会。同时,如果钱往富人和大企业转移,而富人和大企业的消费倾向低,这也是消费比重不断下降的主要因素。而国内消费相对不足,就推动国家去拉动出口,所以导致外贸不平衡。这些问题的根源,就是双轨制的改革还没有到位。

只有不断深化改革,把双轨制遗留下来的问题消除掉,借助于一个有效的市场,实现经济增长以及产业升级,在产业升级的过程中让政府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那么,中国的增长是可以持续的。

按照这样的发展方式,创造就业机会多、工资增长就快、收入分配也会改善。同时,以釜底抽薪的方式,。另外,消费比重就会提高,投资的比重会下降,然后比较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