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中国的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冲突分析及应对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中国的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冲突分析及应对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给国人带来物质享受的同时,也给包括环境在内的其他领域带来了不小的改变。本文将从农业、工业、服务业三大产业着手,重点讨论我国经济发展模式与环境保护之间存在的冲突与解决方式。

[关键词]经济发展模式;环境保护;消费模式;三大产业

[中图分类号]X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1-0143-01

2009年年底,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举行的全球气候变化大会上,中国以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身份出席,与各方沟通协调,并团结广大发展中国家,有力地维护了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利益,体现了中国在世界领域内的主导发言权地位以及中国对环境问题的重视。

在环保问题上,中国确已站到了风口浪尖的位置。2010年初春,著名民间环境保护组织“自然之友”在北京了年度环境绿皮书《中国环境发展报告(2010)》。绿皮书从公民社会视角对2009年年度的国内重大环境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并指出2009年中国的环境问题与社会经济发展呈现出新的态势。作为发展中大国,中国在气候变化领域受到了空前的国际压力,国内的减排行动受到了全世界的关注,与此同时,低碳成为家喻户晓的理念,低碳发展成为主流。

当公民社会视角转换成经济发展视角,不难发现,在宏微观经济领域,我国当前经济发展模式与环境保护之间存在着不小的冲突。这种冲突的表现形式是多方面的,人们习惯性地认为环境保护只会加重经济发展的负担;在全国范围内,环保企业主要集中于东部发达地区、大城市内,在很多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牺牲环保经济”的现象相当普遍,有些大型环境灾害,如沙尘暴、工业垃圾排放等,甚至影响了其他国家和部分独立经济体。

那么,当前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对于环境保护问题,具体有哪些性状表现呢?固有的经济发展模式究竟是现实的必然为之,还是人为的主观促成呢?对于此类疑问,我们有必要进行持续性的分析。

1 当前三大产业发展中的环境问题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是以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的制造业为主导。丰富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分布广泛且蕴藏量巨大的自然资源让我国赢得了“世界工厂”的称号。但令人心酸的是,我国的制造业始终处在产业链的低端,缺乏科技含量和自主知识产权,西方发达国家往往利用这一点实行产业转移,将一些高耗能、低附加值的产业转移至中国。由于我国现有科技水平的制约,高能耗、低资源利用率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突出特点,这就必然与环境产生不可调和的冲突。下面就将从几个方面对此进行分析。

(1)农业。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但我国农业却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的经济发展。农业基础设施的薄弱不仅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而且还带来沉重的农业污染。第一,化肥使用率低下。近年来,在耕地面积不断减少的情况下,化肥的使用量一直呈上升趋势。我国耕地面积不到世界的1/10,但是,氮肥使用量为世界的30%,每公顷高出世界平均水平2.05倍;磷肥的使用量为世界的26%,每公顷高出世界平均水平1.86倍。使用化肥的强度平均每公顷达400千克,平均使用量是发达国家化肥安全使用上限的2倍,远远超过发达国家为防止水体污染而设置的225千克/公顷的安全标准。过量的氮通过地表径流、蒸发等方式进入自然水体,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第二,农药的过度使用。目前,我国农药的过量使用率在水稻生产中达40%,在棉花生产中超过50%,并且这个数字仍在持续增长。频繁且高毒的农药不仅会对土壤和水质产生极大的破坏,还严重威胁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2)工业。毋庸置疑,我国是一个工业大国,不过,在每年工业GDP的背后,却是原材料、能源的浪费和随之而来的环境污染。第一,资源浪费。资料显示,我国钢铁、有色、电力、化工等8个高耗能行业单位产品能耗比世界先进水平平均高40%以上,单位建筑面积采暖能耗相当于气候条件相近发达国家的2~3倍,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比国外先进水平低15~25个百分点,矿产资源总回收率比国外先进水平低20个百分点,如果我国的资源利用效率达到国外先进水平,按单位产品能耗和终端用能设备能耗计算的存量节能潜力可达3亿吨标准煤。资源利用低使得国家不得不进行更多的资源勘探和开采,破坏了当地的自然环境。第二,工业污染。2009年,江苏盐城水源被污染导致20万人饮水受影响;湖南浏阳河污染,509人尿镉超标;陕西凤翔615名儿童血铅超标……一连串因工业污染威胁人民身体健康的事件触目惊心,迫使人们一再审视工业发展与环境可持续发展这一命题。

(3)第三产业。虽然第三产业号称“无烟工业”,但不加以监督和管理仍然会对环境造成破坏,举个明显例子:旅游业。一部分旅游地区的盲目开源,造成水体污染、空气质量下降等多项问题;大量游客涌入带来的生活垃圾难以处理;热点旅游区不节制发展,游客人数超出环境承载力;旅游开发建设项目与旅游区整体环境不协调。当然,旅游业只是第三产业的一个缩影,其他行业中同样也存在环境问题。因此,在大力发展旅游等第三产业的同时,保护环境仍然是我们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

2 综合应对措施

(1)认清经济环境的交互关系。虽然我们国家以经济发展为治国主体方针之一,但这一方针是在以建立富强、民主、文明、独立的新型发达国家的宏大愿景为前提及科学发展观指导思想下制定的,对于高标准的物质、精神生活水平,和谐、完备、人性化的社会局面等的向往,是衡量一切理性指标的感性前提。

(2)改变盲目守旧的发展观念。粗放型经济增长在国内是一个长期存在的普遍的现象,须在一定时间段内对其逐步转变。20世纪90年代初,政府就出台宏观经济政策,要求全国企业要从增长型向效益型转变。如今,环境问题业已成为世界性的焦点,环境破坏的程度已接近一个质变点,留给国人慢慢转变思路的时间已不多,在彻底冲破固有意识方面,我们须走得更快才行。

(3)优化经济产业的内部结构。既然经济模式存在着现实的问题,那么革新就显得尤为重要。针对我国经济增长的现实情况,我国的经济产业结构转变大致可概括成以提高资源利用率为目标。

(4)提升环保科技的研发能力。与前文中提到的农业资源浪费,以及上一条治理方案相对应的,我国目前的资源使用率相对世界平均水平仍有一定差距,因此,提升环保科技的研发能力,并将绿色工业运用于实际的生产操作中,对处在经济转型期的中国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5)建立切实的环境保护体制。

建立切实、可行的环境保护体制,不仅需要相关法律、法规、行业标准的支持,也需要每一个经济个体完善自身制式,并在大范围经济体内达到良好契合。

3 结 论

随着人类认知水平的不断飞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间的互相依存性越来越凸显,两者共同组成了人类进步史中一个固有的却也新兴的命题。在保护自然环境的前提下发展社会生产,在社会生产的背景下反哺自然环境,这不仅是一个任务、一项责任,更是一种考验、一次救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