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新课程背景下我们不做循规蹈矩的教师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新课程背景下我们不做循规蹈矩的教师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法国自然科学家法伯曾做过一个有趣的试验。他把一群毛毛虫放在一个盘子的边缘,让他们一个跟着一个,头尾相连,沿着盘子排成一圈。于是,这些毛毛虫便开始沿着盘子爬行,每一只都紧紧跟着自己前面的那一只, 既害怕掉队,又不敢独自走新路。他们连续爬了七天七夜,终于因饥饿而死。而在那个盘子的中央,就摆着他们喜欢吃的食物。毛毛虫的悲剧告诉我们:当一种习惯占据我们的思维之时,我们就会迫于群体的压力,囿于既定的模式,不敢越雷池一步,从而导致盲从和怯弱,让自己创新的个性湮没于世俗的潮水之中,白白浪费了生命的潜能。生活中,我们之所以会被一种因袭的模式捆住手脚、束缚住思想,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从众的心理在作祟。乌申斯基说过:“在教育中,一切都应当以教育者个性为基础,只有个性才能影响个性的发展与定型,只有性格才能培养性格。”在教育教学中,我们借鉴与汲取他人的经验是必要的,但教育教学需要在不断打破思维定势中改革与创新,教师也需要冲破思维定势才能获得新生。

1. 不必膜拜各种新教育理念

新课程课堂教学强调学生自主学习,特别是要尊重学生个性,因此,赏识教育成了当今教育界最盛行的教育理念之一。“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这句名言一直倍受一线教师的推崇。为了体现尊重学生个性,很多教师一味地迁就学生,为了鼓励学生,教师违心地或过分夸张地对学生进行褒奖。殊不知,滥用赏识教育是一种不懂得教育规律、不懂教育心理学知识的无知表现。非恰当的鼓励或鼓励过滥,不仅不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反而会造成学生认知的错误,“廉价”的鼓励甚至会使学生产生厌倦感。同时,泛滥使用赏识教育的结果是学生对赏识刺激的感受程度降低,学生对成就感的感受能力越来越低。过多过量的表扬则可能失去固有效力,易使学生陶醉于表扬之中,并把受表扬当成课堂学习的目的,一旦没有了表扬、鼓励,他们就失去了前行的动力。

第斯多惠说:“教学不在传授,而在激励、唤醒和鼓舞。”最优秀的教师能从最困难的学生身上发现最美好的东西,这是我们教育教学上倍受推崇的赏识教育。教育的目的就是要让每一个孩子都抬起头走路,但赏识是具体的、真实的,不要言过其实、不讲原则。我们鼓励学生、尊重学生并不等于要放弃实事求是,在鼓励赞赏的同时,教师要注意评价的客观性,及时对学生给予公正的评价,使学生在挫折中吸取教训,明确努力的方向。另外,批评和表扬都是教育的方式,二者不可失衡。如果只对学生欣赏、表扬、激励,而不批评,那么他们怎样面对将来的失败和挫折?“没有批评和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孙云晓说过:“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负责任的教育。”由此可见,赏识表扬并不是不要批评。

在这里笔者仅举了一例。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各种教育教学派流可能让人应接不暇,但教师不能“乱花渐欲迷人眼”,而是要提高自己的鉴别能力,懂得维护自己的教育。

2. 不应完全服从各种版本的新教材

国家教育部课程中心的新课程专家刘坚教授多次强调,本次新教材的编写不是为了给教师和学生提供“法定”的文件,让师生屈从于教材的要求,而是定位在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服务上,是为教师和学生精心打造的可资利用的课程资源。很显然,新课程改革将新教材作用定位为――为学习者提供一种学习的资源,为师生对话、共同创造知识搭建平台,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实施新课程以来,国家用课程标准代替教学大纲,并强调实行教材选用制,从而赋予教师处理教材、重构教材甚至自编教材的极高自。这就要求教师应具有在分析课标、学生和教学环境的基础上自主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能力,要具有对教材“删、增、换、改、调”的能力。具体地说,就是要删去非课程标准要求的内容,删去过难或者过易的练习或活动,甚至是课文内容;要增加符合学生需要的课文、练习、活动,补充过渡教材;要根据学生的水平改编教材中的材料,降低或提高难度;要调整单元顺序或单元中个别部分的顺序,重新组合教材中的内容。总之,如果教师能够在充分重视、准确把握教材的基础上,多一些个性演绎的发挥,面对复杂多变的教育情景及时增删、适度创造、灵活运用,创造出一种师生对话的氛围,就会使自己的教学更加鲜活生动。

几乎所有优秀的语文课教学,都没有完全遵从教材和教参对课文的解读,从黄玉峰让《世间最美的坟墓》走进课堂到潘风湘以教材为案例的“教读法”;从魏书生的代表课《统筹方法》对教材的取舍,到欧阳代娜的《岳阳楼记》课中对“异”的解读等,都是“离经叛道”,都在挑战权威。作为普通教师的我们也不应该迷信新教材和教参的权威。北京大学的王荣生教授曾经指出语文新教材和教参也有很多疏漏之处,盲目遵从新教材和教参是教师不自信的表现。教育在向前发展,教师要加强专业发展,不能一直“重复昨天的故事”,没有教参就无法备课、没有参考答案就无法讲解试卷的现象应杜绝。

3. 不要一味仿效固化的教学设计

一些公开课过分注重形式,开头说什么话,中间安排什么小技巧,“亮点”安排在什么地方,结尾设计个什么“高潮”,每个环节需要多少时间……由此,教师是绞尽脑汁、煞费苦心、施展浑身解数。几乎所有的公开课课堂都设计了八个环节:第一步创设情境。通过歌曲、小品、故事、时政新闻等形式来创设特定的情境导入。第二步划分小组。把全班学生划分成9-10个小组,把课堂按照划分的小组围成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学生围成一圈。第三步创设一个情境,引出本课要讲述的问题,或者假设与本课相反的一个问题,让学生们思考。第四步探究与发现。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或假设的问题,学生看书或查找相关资料。第五步小组合作讨论、汇报。各个小组成员根据自己在看书或查找资料的过程中出现的看法或思考的问题进行讨论,然后各小组推出代表进行汇报。第六步得出结论,先由学生总结,后由教师补充、总结。第七步迁移提高。根据得出的结论教师分发部分课外材料,或投影出示相关材料,让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目的在于强化学生们已学的知识,加强巩固。第八步教师对这一课堂的教学目标,教学效果及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表扬。

这种“完美”课堂是认识上与行动上的本末倒置,是典型的为上课而上课,损害了教学的内在功能,使教学失去了其真正的自然生成价值。之所以会出现上述状况,主要是因为不少教师有急功近利的思想,片面地追求形似,而不注重神似。一些为了在公开课、示范课上获得好评,就采取了这种固有的成型模式。新课程要求教师要认真学习和领会新课程的精神和要义,与时俱进,不能坚持一成不变的、僵化的教条主义。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有必要借鉴与汲取他人的经验。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借鉴优秀教师的一些公开优质课,学习他们的教学方法和经验,有助于我们自身的成长。但如果仅限于模仿,而不去感悟思索,不去不断地学习探索,那么一堂课的失败是必然的。另外,好课也是创新的结果,如果大家只刻意去模仿,而不是去创新,其结果必将导致课堂教学僵化。作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能简单机械地去模仿,要注重创新,善于调整自身的知识结构,善于寻求和利用各种教学信息,善于变革自己的教学策略,合理地处理教材p优化教法,创立富有个性和独具特色的教学风格。

老师,你要敢说“不:不对新理念无条件吸纳,不对新教材教参无条件遵从,不对教学设计一味仿效。这不仅是教师个性创新的表现,也是教师生命与活力的体现。我们要做真正敢于开拓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作者单位:湖北省南漳县肖堰中学)

责编 / 郑秀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