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中国经济的外部失衡:原因、性质与证据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中国经济的外部失衡:原因、性质与证据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我国经济一直以来面临着外部经济的长期失衡,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究竟是什么,本文从从我国经常项目顺差和资本金融项目顺差的构成及成因着手,从加工贸易及FDI这一视角分析我国外部失衡,并给出了一些原因和证据

关键词:中国经济;外部失衡

中图分类号:F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8-00-01

从宏观经济视角来看,经济失衡可以被定义为对一般均衡的一种偏离或者背离。而一国外部经济的均衡应是经常项目(CA)和资本金融项目(KA)之和为零,外汇储备保持不变。我们称这样的情况为经济的外部均衡,或者称作国际收支平衡。我国外汇储备从1987年的29.23亿美元一直呈上升趋势,尤其进入本世纪以来我国外汇储备规模迅速扩大。截止2011年3月末我国外汇储备高达3.04万亿美元。正如前文所分析,我国外汇储备的增加直接源于经常项目余额或资本和金融项目余额的增加,或者二者的同时增加。不幸的是,我国外汇储备增加正是由于后者。即我们常提到的经常项目和资本和金融项目的“双顺差”。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除极个别年份外,我国一直保持这双顺差,尤其进入本世纪以来,双顺差规模呈迅速扩大趋势。

一般情况下,一个国家的国际收支要么是经常项目逆差、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要么是经常项目顺差、资本和金融项目逆差。只有在金融危机期间,为了稳定宏观经济形势,积累外汇储备。受影响的国家可能会在一段时间内保持双顺差(余永定2006)。而像我国这种数十年来保持双顺差,这在国际经济的发展史也是极为罕见的。目前,我国外汇储备已经突破3万亿美元,并且这种趋势在短期内也难以转变。笔者认为这种持久且规模庞大的双顺差绝非正常情形,这种外部经济失衡的情形一定有其自身的原因。为了进一步深入分析,我国外部经济不平衡的原因,我们需要对我国目前国际收支不平衡做进一步分析。在讨论国际收支不平衡的相关文献中,经常采用的有两个指标,其一是经常项目对GDP的比,其二是金融资本项目对GDP的比。从国际收支数据看,中国经常项目除1985、1986、1988、1989、1993年份是逆差外,其它年份一直是顺差,且经常项目余额对GDP之比呈上升趋势,CA/GDP在07年达到历史最高为10.99%。资本与金融项目除1992年 和1998年是逆差外,其它年份全是顺差。虽然金融资本项目余额对GDP之比上下波动,但由于金融资本项目的顺差,KA/GDP>0。由经常项目和金融资本项目而引起的国际收支双顺,(CA+KA)/GDP一直呈上升趋势,笔者认为这是中国外部经济失衡的本质所在。

由于我国在劳动力方面具有极强的比较优势,在国际分工体系中处于加工贸易环节,这导致我国货物贸易呈现“大进大出”的特征,而加工贸易环节必然要有价值上的增加,因而我国经常项目余额形成了大额顺差;而同时我国大规模利用FDI促进国内经济增长,且在倾向于选择具有出口导向和能吸收大量劳动力的FDI,结果FDI与我国的劳动力比较优势结合形成出口竞争力,从而形成了我国双顺差的国际收支结构。笔者认为,我国长期以来的贸易顺差和外国资本直接投入直接有互相促进作用。当然,进一步的证据需进一步分析。从1985年到2010年进出口差额和FDI数据显示,二者的波动趋向一致。

国际收支平衡表上的数据显示,我国的贸易顺差是导致经常项目顺差的主要原因,FDI是导致金融资本项目产生顺差的主要因素。因而对我国外部经济失衡的原因探析也就归结于分析我国长期大规模持续的产生贸易顺差、FDI持续增加的原因。

我国从1992年国外直接投资(FDI)成为主要形式,且规模飞速扩张,而我国资本金融项目的顺差恰恰就是在1992年之后开始明显的。从我国资本金融项目与子项目FDI的历史趋势看,FDI是资本金融项目顺差的而最主要原因,FDI占资本金融项目顺差的绝大部分,不少年度甚至超过了资本金融项目余额,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假设没有大规模的FDI,我国资本金融项目的顺差是不大可能出现的。

我国经常项目存在较大顺差,是事实上的资本输出国,且我国长期储蓄高于投资,因而是不需要“借钱”(引入外资)的;从经济发展的角度看,一国只有将引进的外资(资本金融项目顺差)用来进口生产设备和原材料等,即转化为经常项目的逆差,才是真正的利用了外资;并前瞻性的指出我国持续出现的反常的双顺差将导致我国遭受“双重损失”。根据余永定研究成果,他认为我国大量利用FDI有如下几个原因:一是我国从紧的货币政策导致国内利率高于国外利率,且人民币事实上的固定汇率制,导致存在短期套利的外资进入,另一方面我国担心出现拉美式债务危机而对于较稳定的FDI有主动性选择。

加工贸易因素和FDI因素并非独立作用的,而是存在密切的联系。我国加工贸易的主体是外商投资企业,这其中包含了我国政府主动性的政策导向,在早期引进FDI时的主导思想是“自我平衡规则”,即引入FDI是要用来保持外汇平衡的,这导致我国更倾向于选择出口型FDI。

从我国经常项目构成来看自1999年开始,我国加工贸易余额成为构成进出口顺差的主要因素,这表明我国在非加工贸易方面是存在较大逆差的,可以认为:如果没有加工贸易的大额顺差,就没有我国进出口的顺差,进而就没有经常项目的顺差。也就意味着前文所分析我国由于之前的政策导向性而引致的加工贸易类等低端产业是引起我经常项目顺差的主要因素。而这些产业由于惯性及其本身衍生出的各种产业触及经济各个方面,从而产生极大的持续性。而这种现象又反之吸引了大量外资的流入,二者互相促进。笔者认为这是我国外部经济失衡的根源所在。

贸易顺差是导致经常项目顺差的最主要原因,而加工贸易顺差是产生净出口的最主要因素。金融资本项目顺差中大部分是由FDI所引致。外国直接投资的增加又会引起贸易顺差的增加,笔者认为这些背后最终原因是由于我国政府出口导向型政策所引致。在我国政策推动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下,出口导向型政策最终形成了出口型产业结构,由于其自身惯性以及自身产业体系。因而产生持续增长的双顺差也是必然,进而是我国外部经济失衡,国民福利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