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应用型本科教育校外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与标准构建探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应用型本科教育校外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与标准构建探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校外实践教学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环节。如何监控及保障校外实践教学质量更是重中之重。文章通过对目前应用型本科教育校外实践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如何构建校外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标准,并举例说明评价标准的设计,同时对评价实施方案的设计提出思路。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校外实践教学;质量;体系;标准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推进,培养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合格人才成为应用型高校教学质量提高的内涵之一。我国《高等教育法》明文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近年来,我国从国家到地方层面都在通过各种方式激励应用型本科院校加快转型,培养出紧密结合经济社会生产一线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为此,高校不断拓展校外实习基地,加强校企合作,共同研制并实施校外实践教学计划。然而,由于校企合作深度不够、社会保障机制不够健全、监控与评价体系不够到位、不同专业评价标准难以得到得到统一等原因,校外实践教学质量难以得到保障。笔者通过研究校外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及其评价标准的建立和实施,探索校外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途径。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内涵式教育的推进和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应用型本科教育已经从传统的理论知识传授转向知识、能力和素质三位一体的综合能力的培养,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目标改革已初见成效。但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实践育人机制仍有待健全,存在重视不够、投入不够、社会配合度不够的问题,大学生通过社会服务锻炼成长的机会和渠道不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质量没有明显提高,“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仍较为突出。

(一)政策措施发挥效应不明显

为加快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和教学质量提高,教育部或联合其他部委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等有关文件,明确要求高校特别是地方高校要转变教育观念,实施应用型转型发展战略,加强校企合作培养人才。但是,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未能得到充分调动,地方政府没有很好发挥在校企合作过程中的桥梁作用,校外实践教学质量很难保证。

(二)校企合作深度不够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入,应用型高校不断探索校企合作模式并加强实践基地建设,在产学研用合作培养人才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合作还不系统和深入,主要表现在合作协议未明确双方的职责和义务,没有成立合作组织机构,合作机制不够健全,双方难以获得较好的收益等。同时,产学研合作双方各自隶属于不同的管理与运行体制,彼此联系不够,“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合作平台很难搭建,从而导致校外实践教学大纲内容宽泛,实践计划制定与实施也难以有效开展,日常工作不能得到有效监管,实践教学效果未能达到预期目标。

(三)对校外实践教学重要性的认识不足

近年来,应用型本科高校积极拓展校企合作,广泛调研经济社会市场人才需求,不断深化课程体系和内容改革,实践和创新能力教学得到加强,但仍然存在着对校外实践教学不够重视的现象。校外实践教学在组织领导、计划实施、过程监控、效果评价等方面都缺少有效监管,除了上述主要原因外,也存在着高校对应用的认识不足问题。有些高校认为,合作教育只是中等职业人才培养的一种模式,本科高校校外实践仅仅是加强学生对经济社会生产一线工作状况的了解。因此,有些高校的校外实践只是组织学生到一线参观,或做些基础性的服务工作,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并无实质性的提高。

(四)质量评价体系不健全

2012年,教育部颁发了《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完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体系,健全教育质量评估制度,推动高校进一步完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和质量评价标准的研制工作。同样,由于校企合作深度不够等因素,校外实习质量得不到有效监控和评价。

二、校外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机制与体系的构建

校外实践教学是应用型本科教育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是校内实践教学环节的延伸与提高,其培养方案和计划的研制应由校企双方共同完成。为组织实施校外实践教学管理与质量评价,必须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质量体系,对校外实践教学进行有效监控。

(一)建立高效的校企合作决策机制

合作双方要签订协议,明确双方职责和义务,成立合作工作领导小组和产学研用工作组,负责指导、组织、计划、协调和监督,建立沟通联络机制和平台,加强双方双能型人才的互聘与交流,组织产学研用工作计划的研制和实施,定期召开合作工作总结会议,加强重大事项的决策和指导,实施实践教学评价与监控,促进校企合作良性发展。

(二)建立校外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随着应用型高校转型发展不断深入,以培养学生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实践教学活动逐步推进,校外实践教学得到广泛重视。加强校外实践教学质量评估的研究,建立科学和可操作性校外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是提高校外实践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

1.校外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建立的基本原则

校外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建立的基本原则是要体现学校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体现知识应用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体现实际性和可操作性,体现多元性和开放性,体现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体现考核与激励相结合。

2.校外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

应建立以专业校外实践教学为评价对象的综合评价体系。从实践教学质量效果方面来进行评价(见图1),要反映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知识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综合素质养成能力等,即通过校外实践教学体现学生在专业知识运用与开发、实际操作能力发展等方面的情况,体现学生在创新开拓能力方面的情况,体现学生在语言与文字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合作精神等方面的情况。同时,要对校外实践教学计划的制定、实施与考核、过程监控等方面进行评价,体现校外实践教学工作的组织与管理、过程与监控、考核与运用等方面的情况。

在评价方略方面(见图2),要包括学生、指导教师、校内专家、实习单位、社会等多方位评价,体现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不同角度对实践教学工作和效益的评价。

三、校外实践教学质量评价的实施

(一)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标准的设计

为了客观公正地实施校外实践教学质量评价,需根据上述评价体系的基本原则和评价体系构建的内涵要求,设计出不同评价主体所对应的评价指标内涵与标准。例如,校内专家对实践教学质量的评价要从基地建设与管理、实习条件与保障、实习效果等方面进行(见表1),体现对校外整个实践教学工作的全方位综合评价。每项内容都包涵若干个对应的观测点和评价标准。例如,实习过程包括实习工作计划、教学文件、实习日志及过程材料、过程监控与考核、工作总结与改进措施等。同时,注意各类评价内涵与标准的建立既要兼顾所有实践环节,又要体现出同一环节不同评价主体的观测点和标准要求侧重点有所不同。

(二)实践教学效果综合评价

在制订校外实践教学实施方案时,应根据应用型转型发展、专业发展、经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以及以前的工作经验和实践案例,不断健全评价环节和完善指标内涵,确定不同评价主体在整个评价中应占据的权重。例如,社会评价一般由用人单位在学生工作一段时间以后才能客观评价,因此,在进行专业实践教学效果的前期综合评价时,社会评价部分可以参照上届评价结果,并适当降低其权重或暂时不考虑,后期评价时再进行全方位综合评价。在实践工作结束后,学校和各教学单位要及时组织评价,一般来说,力求在一个月内完成,各教学单位要根据不同方略评价情况以及评价意见和建议,认真总结和梳理,并召开有关人员参加的座谈会,修正和完善评价体系和标准,以利于更加科学、公正、准确地评价校外实践教学质量。

应该说,不同的校外实践教学环节的评价体系和标准的建立以及实施过程应该有所不同。

四、总结

实践教学质量是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而言。校外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主要反映人才的创新实践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综合知识应用能力以及社会服务能力,毕业生到岗后能够很快地找到自身定位,发挥专业特长,解决经济社会生产一线实际问题并具有创新能力。为此,建立科学、公正、高效的校外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和评价标准是监控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