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文科学生计算机能力的培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文科学生计算机能力的培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论文关键词:文科学生计算机能力培养;教学实践

论文摘要:飞速发展的计算机技术和日益普及的计算机应用,对高等学校文科背景学生的计算机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本文从文科计算机课程的特点,文科计算机课程的教学,在教学实践中要注意的问题等三个方面对文科背景学生计算机能力的培养作了一些探索。

当今的世界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计算机技术是信息社会的主要技术之一。计算机技术水平的高低和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强弱,是衡量当今大学毕业生质量和水平的重要尺度之一。文科学生计算机能力的培养,对提高文科学生的思维能力、综合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及整体素质也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如何在教学中培养文科背景学生的计算机能力已经成为教育工作者深入思考的问题。

一、文科计算机课程的特点

1.文科计算机课程是一门具有知识性、技能性、应用性相结合为特征的课程。

2.文科计算机课程是实验性很强的课程,它立足于实践,在学习知识过程中动手、体验,在实践过程中学习知识。

3.文科计算机课程是一门知识高度综合的课程,学生在学习,应用计算机的过程中,会用到诸如文学、社会、经济、心理、数学、审美等方面的已有知识。

4.文科计算机课程是一门有利于培养创新意识的课程,学生在学习、掌握计算机知识、技能的同时,容易形成并保持对信息技术的强烈求知欲并积极主动地学习、应用信息技术。

二、文科计算机课程的教学建议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是知识更新较快的学科之一。文科计算机课程的教学与其它相关的课程一样,应该及时更新教育观念,在继承传统教学方法合理部分的基础上,结合专业特点,探索新型的教学模式,完善教学方法。

1.由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计算机课程的实践性很强,教师只能起一个引路的作用,更多的技能需要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掌握提高。在教学活动中,学生为学习的主体,是教学活动的中心。应该避免单纯教师讲、学生听,或者是教师示范、学生练习的被动局面。教学模式应从“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向学生灌输知识,学生被动学习”的模式,转变到“以学生为认知主体和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勇于创新”的模式。只有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动手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以及独立思考的能力,才能使他们真正掌握计算机,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代新人。而这正是培养文科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之关键。

2.明确教学定位。对计算机课程的教育,既不能脱离实际、片面强调基础知识的“理论性”,更不能只讲具体操作,把大学生培养成计算机操作员、停留在只会使用鼠标和菜单的水平上。在熟练掌握操作系统、常用办公软件和计算机网络等基本应用的基础上,应适当重视对学生在软件开发环境、开发工具方面的运用和一般软件的基本开发能力的培养上。事实上,惟有既懂某一专业又懂计算机的人员,才有可能开发出真正适合所从及专业自身需要的应用软件。因此,在教学中,应适当讲授程序设计基础和一般软件开发的基本方法。只有这样,当他们从学校走进社会之后,才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学识,将自己学到的计算机知识应用于所从及专业的实践中去。

3.实验内容的改革。实验是课程教学的重要环节,对巩固已学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实验可将计算机知识与专业知识紧密结合,以提高学生实验的应用水平。实验项目要有代表性、实用性、综合性、前沿性及可操作性,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他们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内容应直接与科研、市场结合,以实际的课题进行真刀真枪的训练,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有关平台及软、硬件开发技术,培养他们工程化、规范化的技术素质及沟通能力和协作精神。

三、在教学实践中要注意的问题

1.要合理设计教学目标,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目标的定位,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着眼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谓兴趣即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一种倾向,它是教与学过程中的桥梁和纽带。爱因斯坦也曾说过:“兴趣是人们最好的老师。”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也必须以学生的浓厚兴趣作依托。在教学中,笔者一直把“兴趣”看作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催化剂,看作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最直接、最活跃的学习动力。在这个过程中,既完成了教学任务,又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又培养了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2.要科学地采用授课模式,培养学生创新的能力。在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是“授之以鱼”还是“授之以渔”,每一位有远见的教师都会选择后一种答案。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逐步引导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在学习中有成就感。教育理论家曾明确指出:“最有效的学习方法就是让学生在体验和创造的过程中学习。”例如笔者在讲授“Flas设计”教程时,首先让学生熟悉Flash界面,了解各菜单项的功能,再帮助学生学会使用“帮助”菜单。学生在刚开始学习此软件时,感到困难重重,每进行几步操作都会遇到新问题,甚至产生抵触心理,此时教师要耐心指点,鼓励学生去发现新问题,大胆地引导学生动手试验,使学生在不断的操作中,总结出有规律性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3.要尊重学生的主体精神,培养主动性。没有主动性,便无法充分挖掘潜在的能力。计算机课作为一门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课程,尤其要注重实践。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在操作时提出的问题远比讲理论时提出的问题要多得多,这说明操作实践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思考。教师在回答学生操作中提出的各种问题时,要巧妙地引导和组织学生,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回答问题的经验是:首先要注意聆听,其次是注意观察学生的屏幕和操作,然后再根据情况做出不同的反应。有些问题需要示范操作过程;有些问题则需要简短的讨论;有些问题需要直接了当地回答;有些问题则需要用另一个问题将学生的思考引向深入。

4.要积极开展课外活动,展现学生的个性魅力。课内与课外是计算机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两个方面。课外活动也是学习的一种重要形式,它可以丰富学生的课余活动,有利于学生发挥特长,让一部分有特殊才能的学生身心和个性得到充分、健康的发展。课内教学在形式上是集体授课,部分学生的个性魅力未能完全展现,而课外活动则打破了课堂教学的局限性,学生可以互相探讨、交流,使每个人的思路更开阔、更清晰。课外活动的内容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开设,如:打字训练、编程训练、软件设计、网页设计和动画设计等。

总之,文科学生与理科学生相比,有其自身的特点。如何针对文科学生特点,搞好文科学生计算机能力的培养,是摆在我们每一个从事文科计算机教育的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