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我的清华“炼狱”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我的清华“炼狱”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人物名片:张朝阳,1986年毕业于北京清华大学物理系,同年考取李政道奖学金赴美留学。1993年年底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T)获得博士学位。现任搜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

我是1981年上的清华。当时的清华,文科专业还不多,工科院校的特征特别明显。学生读书非常疯狂,思想也极为单纯,很少有看电影、电视的,几乎与外界隔绝,对科学有着一种近似宗教式的狂热。“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的口号,就是率先由清华学生提出来的,另有一个口号“争取为祖国健康地工作五十年”……

当时穿衣服挺单一,现在看到当年的照片,感觉特土气,书呆子味十足。读书读得很苦,每天一大早起来跑步,早早地到教室占座,而且占前排;午休后又去上课,晚上自习室里坐满了学生。清华学堂,也便是最早的留美预校,里面的绘图桌子特别大,灯光也尤其亮,因此最难占座。不过当时并没把苦当回事儿,有种“自虐”倾向作祟,追求着更高的理想。

由于竞争压力太大,清华出现了一批怪才,像写诗的清华诗文社,还有其他的文艺社团,都是人才济济。清华男女比例失调,许多男生长期处于极不平衡的状态里。生活单调枯燥、精神压抑苦闷,在经历了许多苦闷和奋争之后,甚至导致了一种自我怀疑。当然,这不会光是清华的问题,问题在于整个教育体制。

读清华的最后一年,我反而是最轻松的,由于拿到了奖学金,我知道自己能出国了,这种感觉就像中了状元一般。从此以为再也不需要竞争,也就不想再念书了。厌学是一定的,毕竟太苦了,没怎样享受过生活。而且辛苦之余,竟学不到任何东西。如此多的人做着同样的事情:一同吃,一同睡,做同样的功课,像极了一个小社会,而分数,便是一个人的身份。这样的境况能有什么意思,学习效率低也就自然而然了。去了美国后,才知道学生的分数原来可以不予公开。我的同龄人恐怕都会有这样的体会:社会总是把一大堆优秀的年轻人放在一起,二十四小时进行着无比激烈的竞争,每个人都满怀同样偏激的思想,没有任何保护措施。也就是这种无谓的竞争,耗费了我太多精力,由此造成的心理压力也更大。

清华的五年就是这样极为艰苦竞争的五年,当时我为了缓解这种压力,开始练习冬泳。这样做与其说是想得到自我肯定,不如说是一种自虐,说好听点叫锻炼意志。因为在这样残酷的竞争中,每个人都会怀疑自己,直至造成巨大的心理伤害。而到美国以后,我花了很多年才把它克服掉。同样是这五年,也使我学会了如何在极端的压力下生存。后来搞融资,比起在清华时年纪小、什么也不懂、光荣和梦想成天在脑袋里转,压力显然是大得多了,但这段经历也是对我心理承受能力的一种考验,我之所以能够一直在竞争中保持战斗热情,正得益于此。

清华对我而言,就是一段人生经历,尽管它因人而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