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花样年华》中人物角色的服饰造型及其隐喻意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花样年华》中人物角色的服饰造型及其隐喻意义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王家卫导演的电影《花样年华》,营造了一段怀旧感伤、抒情隐喻的爱情叙事,周慕云与苏丽珍隐隐约约、似断还连的情爱,在缓慢伤情的电影旋律、唯美动情的影像画面中呈现得异常动人。尤其,电影中的人物角色服饰造型,周慕云整洁规范的西装革履、苏丽珍多彩纷呈的旗袍系列,充分体现了故事时间的时代特色和人物形象的内心世界,人物的充满隐喻意义的外在服装,包围着主人公的身体,更体现着他们的隐秘的心灵和情感。

[关键词] 《花样年华》;人物形象;服饰造型;隐喻意义

《花样年华》(王家卫,2000)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塑造了一个新颖脱俗、丰富多义而又含蓄蕴藉的爱情主题。表现了“那个时代”,表现了道德与情感的矛盾,表现了20世纪60年代殖民文化与传统文化之间的冲突,表现了人性的复杂微妙。周苏二人想“爱” 而又不去“爱”的爱情故事,让人感受到的是人性、社会、道德之间复杂的关系,给人一种淡淡的遗憾和无奈。整部电影的视听元素尤其人物服装几乎都呈现出风格化意识和唯美主义的色彩。

电影表现了1962年的香港,周慕云、苏丽珍两家人一起搬家,成为邻居。苏、周二人先后发觉周太太和陈先生(苏的丈夫)有不同寻常的关系。两人从扮演各自伴侣如何走到一起开始,逐渐开始一起吃饭。后又因彼此共同的爱好,开始一起写武侠小说,以消遣寂寞的时光。但因害怕周围人的眼光和闲言,周在酒店包了个房间专门开始写武侠,苏也总是去那里照顾他,两人共同探讨写作。长时间的相处,使两人心生爱慕。然而在社会道德规范面前,两人最终停下了脚步,没有走到一起。“如果,我多一张船票,你会不会跟我一起走?”苏沉默,于是周毅然独自离开。1963年,苏来到新加坡,在周的房中体味周的一切,而当打电话给周,听到彼此的声音,两人竟只剩下沉默。是啊,该说什么?问候显得肤浅,思念又似乎不真实,说爱又好像已经错过了,于是只有沉默了。1966年,苏又搬回了曾经住过的房子,恰巧周也回来拜访曾经的房东,而他不知道,此时隔壁住着的,正是苏,两人再次擦身而过。这样一段纯洁而又传统的东方式爱情就这样以遗憾告终,最终被周埋葬在树洞中,成为永远的回忆。

梁朝伟和张曼玉在上个世纪末给所有的电影受众上了一堂“爱情”课,这是属于东方人的含蓄,那种欲言又止、欲语还休的暧昧意味,在电影中被展现得淋漓尽致。而艺术作品里的含蓄的表达、怀旧的画面、精致的服饰、动人的音乐,使得整部作品的主题思想更具有艺术韵味,令人回味无穷。“影片里最让人感受到浓烈的东方情调的是张曼玉频繁更换的旗袍,美轮美奂的旗袍很好地衬托出传统中国女性的优雅、高贵与矜持,也渲染出一种属于东方的典雅韵致。”[1]王家卫运用各种意象的隐喻式和象征式的影像表现,使得这部作品在主题思想的表达上显得既含蓄又有深度,为这部电影增加了忧伤爱情的内在韵味。

张曼玉饰演的苏丽珍,在《花样年华》中前前后后一共换了23件旗袍,每一件色彩不同、款式有异的旗袍都代表着女主角的不同心情。不同的服饰分别代表人物不同的情绪和心态,或优雅、或干练、或哀怨、或悲伤、或苦涩、或渴望、或矛盾、或炙热、或挣扎,人物的外在服装每时每刻都在诉说着人物内心的感情。上下紧密包裹的旗袍,一方面是保护,又一方面也是情感宣泄。“在幽暗的灯光下,当张曼玉不断变换着旗袍的颜色和款式时,人们仿佛看到一个东方美人的古典气质。另一主角周慕云则是一尘不染的白衬衫和整齐的西服,始终保持着微笑,温文尔雅。”一名冷香凝聚的女子,柔曼的话语、曼妙的身姿,在舞动的霓虹、令人炫目的旗袍中显现出她时而忧郁、时而雍容、时而悲伤、时而大度的女性风采,不停地换旗袍,换不掉身上女人柔美成熟的魅惑气息。

凭借着《花样年华》,著名服装设计师张叔平连续获得多项荣誉。在他的影像表达下,服饰成为某种人类欲望的情感表症。周慕云的西装革履,他的眼神在烟雾弥漫中诉说着他被整洁规范的服饰囚禁的欲望;苏丽珍的身体,在各种样式的旗袍的衬托下散发着她的女性诱惑,错过了,便难以得到什么的那短暂的岁月,他们唯有远离自己无从把握的机会,将自我限制在自我的服饰之中。在电影中的那一个暧昧的约会,没有明白地讲穿那层关系,但是旗袍却显现出了他们的爱情和行为。张叔平在回答记者提问时,他说虽然自己找到40年前的布料,再寻上海的剪衣老师傅,按照传统的做法,做出电影角色的服饰,原来不过是想给观众以苏丽珍庸俗而普通的感觉,却不料精彩的旗袍却使得电影情节转换了个中意味,大家都认为苏内心是保守的,而旗袍却给了她绽开的可能,自身深深地压抑着自我,但是又有所不舍。

在《花样年华》中,导演王家卫运用一系列隐喻式的表现手法,把影片中的人物情感、时代特征和文化内涵等内容暗含在每一个影像细节中,在深化主题思想的同时,通过精美怀旧的服装,使其在表达上具有朦胧感、含蓄美。比如,炎热闷气的夏天午后,房间内窗帘、黯淡的灯罩乃至壁纸上的丰艳花纹与苏丽珍蓝色旗袍上的红花相互映衬着,身穿白地儿圆圈图案旗袍的她坐在丈夫身边,看着人们打牌。粉红缎鞋上一朵精致、鲜艳的牡丹花也似乎“慵懒”地开放着,柔曼的腰肢与出色的旗袍互相映衬,在慢镜中那种被搁置的无聊、无奈的意趣,表露无遗。比如清晨,苏丽珍一丝不苟地准备着上班的装束:玻璃丝袜、黑白条旗袍,珍珠耳环,可是,缓慢、犹豫的动作,显露出内心对丈夫工作繁忙和经常不在场的幽怨和孤独。在公司里,苏丽珍表现着职业妇女的一切美德:精致、聪明、干练,服装优雅、时尚又不过分,一丝不乱的发型就像桌上那些“文件”,整整齐齐,干干净净。 一身得体的立领、短袖、开衩旗袍勾勒出苏丽珍窈窕曼妙的身形,淡绿的色彩显得更加清爽利落,可是,旗袍上似有似无、若断若连的单线圈案,却将其凌乱烦闷的心绪,又表现得似乎很明显。结合整个剧情,我们无形中就感受到了60年代香港社会的小资们的真实生活和情感现状。

导演王家卫不断地运用隐喻蒙太奇(隐喻蒙太奇是表现蒙太奇中的一种艺术技巧,是“把表现不同形象的镜头画面加以连接,从而在镜头的组接中产生比拟、象征、暗示等作用的蒙太奇”,能给人一种既形象生动又耐人寻味的感觉。)这一手法对影片的情节细节上进行处理,极大地增强了影片的艺术感染力,增加了影片的东方含蓄美。如影片中 “昏暗的路灯”这一镜头的多次出现,这盏路灯似乎就是苏丽珍寂寞和孤独的内心。丈夫老是不在家,只有她独自一个人每天去小面摊吃饭。苏丽珍提着汤罐独自走在巷子中,昏暗的灯光,破旧的街道。狭隘的阶梯,孤苦伶仃、孤寂无奈的心情,令旗袍上原本娇艳迷人的粉玫瑰慢慢凋谢、枯萎,直至变成貌似个个干涸的暗紫色血滴的图式。“这种包裹式的紧身旗袍,也把内心强烈向往自由、向往真挚的情感和幸福生活的女主人公困缚于传统礼教中,无法挣脱。”[2]《花样年华》中反复出现主人公周慕云和苏丽珍各自走过狭窄的楼梯,从家到小面摊和从小面摊到家的画面。这一画面反复出现,表面上是对主人公生活的重复表述。而实际上王家卫使用的是“把表现同一内容的镜头画面在影片中反复出现,以突出、强调这一内容象征意义的”蒙太奇技巧,也就是重复蒙太奇技巧。导演之所以要在故事的开始部分使用这一表现技巧,目的就是要以他们身穿令人眼前一亮的服饰不断地从楼梯上上上下下、进进出出的画面,来象征他们孤单、冷清的生活状况,为他的妻子和她的丈夫之间发生婚外情埋下了歧义的伏笔,同时也隐喻了他们两个人之间会有故事发生。

影片中“挂钟”空镜头的几次出现,很容易就使观众感受到了时间的流逝,岁月的无情,很具有隐喻意义。周慕云离开香港去新加坡的时候,出现在影片中的一棵树的镜头,这个镜头导演用仰视的角度去拍摄,由一片蓝色的天空和一棵细高的小树组成的影像画面,交代了场景由香港到新加坡的转换和时间上是1962年到1963年的转换。但是更重要的是,它暗示着周慕云和苏丽珍之间的感情已经越来越远了,他们之间的爱情已经永远不可能了,而周丽珍穿着的旗袍上的色彩和图案,越来越暗淡和简单。《花样年华》中这些隐喻蒙太奇技巧在细节处理上的应用,增加了影片主题的含蓄意义,通过画面调动了观众的情感和思绪,使观众无形中感受到了60年代在香港生活的两个已婚男女之间既相爱而不能爱的无奈、伤感的情绪。

在这部影片中,巧妙使用重复蒙太奇的地方还有,周慕云为了写小说在宾馆里租了一间房子,苏丽珍知道后去宾馆看他时,苏匆匆走上宾馆的楼梯,然后又匆匆地走下宾馆的楼梯的镜头反复出现。苏丽珍身穿绮丽的旗袍上去又下来、下来又上去,上下楼的画面重复很容易就让观众感受到了女主人公激烈的心理斗争。此处暗喻着一种矛盾,实质上是对周慕云产生了感情,想去看他,但又因为自己身为人妻,受道德的束缚而避免“跟他们一样”。这里的重复效果,巧妙而贴切地展现了人物的矛盾心理,也折射出了当时社会的道德观念。而旗袍的包裹外形,很容易让观众想象旗袍就是一种传统道德的外在象征,它束缚着女主人公的内心和行为。导演在向观众传达这些思想内容时,不是直白地告诉观众,而是把这一切都隐藏在不断重复的行动和不断强调的服饰之中,增加了电影的联想韵味。

《花样年华》是一部充满着怀旧情绪的电影,但这种怀旧以其特有的美感冲击人们的视觉。王家卫把绝大部分画面都拍得很暗淡,影片中采用这样的色调,暗示了故事中的时代气氛、生活真实和情感主题,造成一种阴暗、低沉、压抑、伤感的氛围。暗调在《花样年华》中的使用给人造成一种怀旧、伤感的思绪。影片中把身穿那个时代的经典服饰的人物放在昏暗的楼梯、走廊、阴暗的房间和黑暗的街道中……灰暗的画面效果为影片蒙上了一层时代的影子,很容易使人感受到60年代香港的社会状况和影片中两个主人公的感情遗憾。暗示着周慕云和苏丽珍不可能击破那块“积着灰尘的玻璃”,他们终究不可能越过内心中道德的束缚。而且整部影片基本上以灰暗的色调为背景,使主题显得厚重、深沉、压抑,把观众的思绪带入了一种“悲”的状态,使人预感到了影片“悲”的结果,让人感受到了一个发生在60年代香港的爱情故事的真实。

王家卫用慢镜头的手段把人物的动作和电影的主题音乐完美结合,强烈地表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听着舒缓、忧伤的“慢三”的主题音乐,看着身穿旗袍苏丽珍在昏暗狭长的楼道里缓慢行走的动作,我们不能不体会到她内心的寂寞与压抑。看到衣服齐整却内心苦痛的周慕云,默默离开宾馆房间的一系列动作,我们无不深深地感受到了他心中的痛苦与无奈。导演把这些动作用慢镜头拍摄下来配合音乐的旋律展现出来,精彩绝伦和恰到好处的服装设计,增加了影片的抒情性和艺术感染力。

[参考文献]

[1] 曾平.现代情感的东方式演绎――从电影《花样年华》和《卧虎藏龙》的东方韵味说起[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09).

[2] 段卫红.浅析电影《花样年华》与《色•戒》中旗袍设计[J].电影文学, 2008(23).

[作者简介] 冯一帆(1989― ),女,浙江兰溪人,浙江理工大学服装学院学生,主要研究方向:服装艺术与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