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金子未必总闪光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理性投资系列之十七
盲目相信未来金价将持续上扬而进入黄金市场的投资行为,事实上是高度投机的
2008年1月,黄金期货获准在国内期货市场交易。对于专业投资人士,我没有太多忠告,因为他们是市场专家,并且在价格下跌时有能力承受损失。我只想给散户们一些忠告――黄金与黄金期货交易风险极高,入市需谨慎。
根据世界黄金委员会数据,2006年地上黄金约为15.8万吨,其中用于首饰加工的黄金占总量的52%,约为8.17万吨;中央银行和政府部门持有18%,约为2.85万吨;工业库存1.87万吨,占12%;投资者持有2.58万吨,占16%。
以年度计算,黄金年需求量的五年均值大约为3692吨,其中首饰加工占总需求的69%,工业用生产电子产品的黄金占总需求的12%,投资所需黄金量占19%(所谓投资需求就是指将黄金像股票那样当做投资品持有)。
在供给方面,矿藏开采占总供给量的61%,废料再利用占25%,央行也通过售卖方式供给了约占总量14%的黄金。
由于持有黄金没有利息收入,因此,盈利的惟一可能性,就是金价上涨速度高于同类金融资产的平均收益率。仔细研究上述黄金供求数量,你很容易发现,每年矿藏开采和废料再利用的黄金供给,已大大超出用于首饰加工和工业生产的黄金需求量,盈余部分约占总供给额的5%,达到176吨。这表明,这些额外的供给正在被投资需求所吸收;加上央行售出的黄金量,投资需求每年吸收的黄金总量约为703吨。也就是说,对于正常用途的黄金,年供给量仍然大于年需求量,但余下的额外供给额却无法满足投资需求,除非加上央行每年提供的527吨黄金。
黄金需求的70%来源于亚洲、印度半岛和中东。最主要的黄金需求国包括印度、意大利、土耳其、美国和中国,约占总需求量的一半。黄金在这些国家有着极不相同的用途。根据2006年矿业生产数据,最大的八个黄金生产国是南非(11%)、美国(10.5%)、澳大利亚(10.2%)、中国(9.7%)、秘鲁(8.2%)、印尼(6.8%)、俄罗斯(6.2%)和加拿大(4.2%)。2005年,每盎司黄金的生产成本约为428美元。通过对18个黄金开采企业的调查可以发现,在当前价格下,黄金开采是一项利润极高的活动。但当金价上扬时,我们不应忽视将由此引致的生产增长和工业用黄金需求的降低。
“黄金虫”(即那些相信黄金是超级投资品,可有效对抗通货膨胀风险的人)认为,黄金供给仍处于短缺状态。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论调出现,是因为人们相信黄金价格将上涨,所以它就上涨了。这是纯粹的动量交易。1999年黄金价格低迷时,各国中央银行曾同意将黄金售卖限制在每年400吨。如此一来,市场中的黄金供给便达不到投资或者说投机的需求。
2005年的一组数据显示,欧洲中央银行拥有黄金1.44万吨,美洲的央行拥有黄金9200吨,中东各国的央行拥有黄金1300吨,而亚洲各国(包括印度)央行则拥有黄金2600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与国际清算银行总共拥有约3400吨黄金。工业生产与废料再利用无法满足的额外投资需求为527吨,因此,以上的黄金储备至少可以保证对额外需求50年的供给,这里甚至还未考虑随着金价上涨将导致的产量增加。
黄金市场牛市论者认为,由于中东、印度和中国会持续购入黄金,因此,金价上涨是必然的趋势。但从以上的统计数据不难发现,中东和亚洲仅持有约3900吨黄金。金价上涨只会对大量持有黄金的国家以及黄金生产商们有利,而非那些持有少量黄金的国家。也就是说,对于中东和亚洲各国而言,越是推动金价上涨,反而越是“为他人做嫁衣裳”。
盲目相信未来金价将持续上扬而进入黄金市场的投资行为,事实上是高度投机的。我们知道,黄金生产商或供给方愿意卖出黄金或黄金期货来保证售出价格;将黄金用于首饰加工或工业生产的人们,则愿意购买黄金或者黄金期货来保证买入价格。想要购买黄金或者其衍生品的个人投资者,也可以去投资开采黄金公司的股票。
但将黄金实物或者黄金期货作为一项投资品的人,则完全是在臆测:持有2.85万吨黄金的央行与持有1.87万吨黄金的工业企业(相当于12.8年的黄金需求量),无论价格上涨多少,也不会让自己持有的黄金流入市场。最后,我们不能忘记,金价的额外上涨表明,人们对央行控制货币购买力能力的不信任。但一方面,央行可以售出黄金稳定价格;另一方面,也可通过调整利率来降低黄金的吸引力。
我没有对金价未来的涨跌走势做任何预测。因为政策调整并不必然是对正常供求关系的反映,所以,市场可能会迅速发生变化。这不是一个你可以拿养老金去投资的市场,散户投资者需要清醒地意识到这个市场中的巨大风险。
作者为《财经》特约经济学家,香港证监会前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