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朗诵”里的学问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朗诵”里的学问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数年前,笔者所在单位参加朗诵比赛,有幸请来张家声先生做指导,方知朗诵里实有大学问。但承张先生指点不过短短十余天,只能得到一点感性的认识,还是入不了朗诵的门。近日细细读了张海燕所著《经典诗文台词朗诵技巧》一书,才算是窥到了一点关于朗诵的门道。

简单地说,这是一本教你朗诵诗文并获得口头表达能力的书。作者有意淡化了理论色彩,而着重于方法与技巧的指导,着重于具体朗诵篇目的指导。以下就本书的重点内容简略地谈一谈。

关于朗诵的方法。开篇“朗诵基础”一章,讲的是“发声方法”“共鸣控制”“吐字归因”,教朗诵者掌握呼吸、发声、共鸣、吐字方法,使声音呈现出强弱、高低、刚柔、明暗、虚实的变化,以适应作品朗诵的需要。这些是朗诵者所必须掌握的基本功。其后,针对不同的文体,作了具体的方法指导。如“演讲词朗诵”一节,以林肯的经典演说词《葛底斯堡演说》为例,从理解稿件、技巧运用、根据文体特点选用表达方式等方面详细地分析了演讲词的朗诵方法。这种分析细致、到位,使人_看就明白。

关于朗诵的技巧。专辟“朗诵表达技巧”一章,说的是更具体的朗诵技巧,比如运用“重音”“停连”“语调”“节奏”“模拟”“颤音”等等。难得的是,这些指导并不空泛,而是具体、可感。其中“语调”一部分,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等句子为例,以二维坐标图的形式,剖析了五种基本的语势形态。“诗句‘夕阳无限好’,‘夕阳’从中间3度起,‘无’字到达5度,处于波峰的位置,‘好’字再降下来,整个句子的语势呈中间高,句头、句尾略低的波峰形态”,此为一例。通过图文对照,读者—下就明白了这句诗该以何种语调起势,之后又如何变化,如何根据文字及其蕴含的情感读出诗歌的节奏、韵味。这样细致又形象的指导,可以说是本书的一大亮点。

但朗诵与朗读不同,它要求的不仅仅是方法与技巧,所以本书还讲到了体态语。这部分概括地说,是指导朗诵者根据朗诵场合、自身气质、朗诵内容选用恰当的服饰,采取适宜的站姿、行姿、手势动作,辅以适当的表情,传达自身对作品内容的理解,增强朗诵效果。这部分同样注意结合朗诵实例进行分析。如“面部表情”运用以散文《听潮》中的句子——“战鼓声、金锣声、呐喊声、叫号声、啼哭声、马蹄声、车轮声、机翼声,掺杂在一起,像千军万马混战了起来”为例,作了如下分析:“这段话是在大海咆哮的语境下说的,朗诵时可以根据内容来调整表情;有战鼓、金锣敲响时惊喜和振奋的表情,有呐喊、叫号时凄厉的表情……最后朗诵到‘混战’起来时,眼睛微闭,眉头紧蹙,面部紧张,以示声音的混乱与场面的嘈杂。”这种准确的分析相信正是本书的读者们急需的。

在系统的理论指导之外,本书还收录了大量适宜朗诵的篇目。有古诗、现代诗,也有古文、白话散文、寓言、话剧对白等等,各种文体皆备。对于《再别康桥》《海燕》这样的经典篇目,均有数百至数千言的朗诵指导;其他篇目,也有简练的朗诵提示。这对于朗诵初学者是极为有用的。

本书虽然是艺术类考生和朗诵爱好者学习朗诵的指导用书,但笔者觉得,一线语文教师们也应好好地读一读。众所周知,朗读是学习语文的一条捷径。现在的语文课堂虽然不可谓不重视朗读、诵读,但据笔者所亲历的数十节语文课堂来看,语文教师们的示范朗读大多数是不过关的。大多只是做到了正确、流利,甚至有感情都做不到。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即便做到这三点,也还是远远不够的。能通过朗读或朗诵让学生领略到语言的魅力,进而与文本、与作者对话,获得对作品形式和思想的深层次认识,形成运用语言的能力,获得语文与审美素养,这才是语文课最终的教学目的所在。这本《经典诗文台词朗诵技巧》当可为这个目标的达成提供一点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