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四种方法检测淋病奈瑟球菌的临床应用对比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四种方法检测淋病奈瑟球菌的临床应用对比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目的:探究与分析四种检测法在淋病奈瑟球菌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我院自2012年8月至2014年8月收治的400例疑似淋病奈瑟菌感染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分别给予以下四种检测方法包括直接涂片染色法、培养鉴定法、聚合酶连反应法及斑点金免疫渗滤法对标本进行检测,以培养鉴定法作为对照组,对比四组检测方法对淋球菌的阳性检出率以及检测淋球菌的符合度情况。结果:培养鉴定法与斑点金免疫渗滤法阳性检出率相比无显著差异(χ2=289,P>005);培养鉴定法分别与直接涂片染色法、聚合酶连反应法阳性检出率相比具有显著差异(χ2=435,P

【关键词】淋球奈瑟球菌法;直接图片染色法;培养鉴定法;聚合酶链反应法;斑点金免疫渗滤法

【中图分类号】R7592【文献标志码】A

淋病作为目前临床上一类发病率较高的性传播疾病,据调查研究资料显示,每年新增的淋病病例可高达6000万[1]。由于淋病主要病原体为淋病奈瑟菌,在发病过程中可诱发附睾炎、盆腔炎等,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带来了较大的伤害,因此,对于淋病奈瑟球菌的早期诊断至关重要。目前实验室中对淋病奈瑟球菌的检测方法较多,包括直接涂片染色法、培养鉴定法、聚合酶连反应法及斑点金免疫渗滤法[2]。本文现针对上述四种检测方法在淋病奈瑟球菌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展开分析,将研究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采取随机数字表法选取我院自2012年8月至2014年8月来院检查的400例疑似淋病奈瑟菌感染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在我院行尿液及分泌物检查,其中男198例,女202例,年龄在30至5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32±25)岁,病程在1至3个月之间,平均病程为(21±06)个月。

12标本采集

由门诊医师对该组患者进行标本采集,其中对于男性患者标本的采集方法为:将一次性拭子插入到男性患者尿道内的2至3cm处对分泌物进行采集。对于女性患者标本的采集方法为:将一次性拭子插入到宫颈口05cm至1cm处进行采集,将上述所采集到的分泌物分别置于4支无菌管中,将其放置在35℃的环境中予以保存后及时送检。

13主要仪器与设备

淋球菌培养基购自天津市金章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氧化酶试剂、APINH生化鉴定纸条由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提供,快速革兰染色液由珠海备索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聚合酶链反应试剂盒购自上海科华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斑点金免疫渗滤所用的试剂购买自蓝波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4检测方法

直接涂片染色法:将采集到的分泌物立即进行涂片出后直至风干,对其采用革兰染色法于显微镜下进行观察。于胃镜下可见涂片染色呈粉红色或红色,形状呈半圆形对称排列或肾形对称作为淋病奈瑟球菌阳性。

培养鉴定法:在进行培养前对所使用的培养基于35℃环境中予以保温,将采集到的分泌物直接连续划线接种于TM淋球菌专业培养基上,后将其放置于5%二氧化碳培养箱内连续培养1~2d。

聚合酶连反应法及斑点金免疫渗滤法严格按照各试剂说明书进行操作。

15统计学指标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对本次研究所取得的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两种方法的一致性检验采用Kappa分析,以P

2结果

21四种淋病奈瑟球菌检测方法对疑似淋病奈瑟球菌感染患者阳性检出率对比培养鉴定法阳性检出率为2175%,直接涂片染色法阳性检出率为1700%,斑点金免疫渗滤法阳性检出率为2100%,聚合酶链反应法阳性检出率为2500%,培养鉴定法与斑点金免疫渗滤法阳性检出率相比无显著差异(χ2=289,P>005);培养鉴定法分别与直接涂片染色法、聚合酶连反应法阳性检出率相比具有显著差异(χ2=435,P

22四种检测方法对淋病奈瑟球菌的符合度对比

培养鉴定法检测淋病奈瑟球菌阳性例数87例,其中直接涂片染色法检测为阴性22例(5500%),斑点金免疫渗滤法检测为阴性7例(175%),聚合酶连反应法检测为阴性2例(500%)。另外,直接涂片染色法检测出阳性3例(075%)与斑点金免疫渗滤法检测出阳性4例(100%),在行培养鉴定法检测时为阴性,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出阳性15例(3750%)而培养鉴定法检测为阴性。培养鉴定法与聚合酶连法在检测淋球菌方面存在一致性(K=0890,P005)。见表2。

3讨论

目前临床上用于诊断淋病奈瑟球菌的方法种类较多,本次研究选取了其中四种检测方法包括直接涂片染色法、培养鉴定法、聚合酶连反应法及斑点金免疫渗滤法进行比较,由于临床上将培养鉴定法作为检测淋病奈瑟球菌的金标准,为此,我院将其作为对照组来比较其他三种检测方法在淋病奈瑟球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3]。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采用直接涂片染色法在淋病奈瑟球菌检测中的阳性检出率最低,仅达1700%,该结果与以往的研究结果不一致[4]。推测原因可对直接涂片染色剂结果造成的因素较多,包括标本取材是否得当、染色效果是否明显、患者在进行标本取材前是否服用过抗生素、检验人员是否按照严格规定进行操作等[5]。另外,研究结果显示,斑点免疫渗滤法的淋病奈瑟球菌的阳性检出率为2100%,培养鉴定法的淋病奈瑟球菌的阳性检出率为2175%,二者无显著差异,这与以往研究报道基本一致[6]。而培养鉴定法仍作为目前一种用来诊断淋病奈瑟球菌最为可靠的手段,在标本取材上的要求较高,若患者在行标本取材之前服用抗生素类药物,则可对检测结果造成一定的影响,使其临床效果不佳[7]。

由于淋病奈瑟球菌可极易受到温度的影响,这就需要医师在对标本进行采集时注意保暖,即时送检避免在外放置时间过长,尤其当外界环境气温过低时,应当引起重视,避免因标本在温度降低的环境下产生假阴性的情况,对检测结果造成影响[8]。斑点金免疫渗滤法与培养鉴定法在淋病奈瑟球菌阳性检出率所得结果基本一致,因此,临床上可将斑点金免疫渗滤作为早期诊断及治疗的可靠参考价值[9]。本次研究中还显示了,行聚合酶链反应法进行检测时,可见其阳性检出率最高,高达2500%,这与以往研究结果基本一致[10]。原因是此种检测方法不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但其同样受到所处环境温度及患者是否服用抗生素治疗的干扰,且检测所需费用较高[11]。此外,据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由于四种检测方法的操作过程及原理各不相同,这就使得以上四种方法在检测淋病奈瑟球菌所得符合度也各不一致[12]。

综上所述,直接涂片染色法引起具有快速操作简便、价格经济的优势在诊断淋病奈瑟球菌方面可起到重要的临床提示作用,而斑点金免疫渗滤法同样可作为诊断淋病奈瑟球菌的参考手段[13]。但对于部分处于慢性期的患者或绝大多数的女性患者,选择培养鉴定法检测是必不可少的[14]。聚合酶链反应法虽具有较高的灵敏度,且不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但其对设备要求较高,所花费用较多,无法适用于基层的医院中[15,16]。因此,我们主张在临床工作中对微生物进行诊断时,建议选择两种以上的检测方法以保证阳性检出率,为临床合理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参考文献

[1]廖远泉,廖晖. 淋病奈瑟菌感染实验室检测技术的进展. 微生物与感染,2011,6(1):30-31.

[2]王建兰, 祝永佳, 祝慧华. 2007年-2010年淋球菌的检测及结果分析.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11,21(10):2534-2535.

[3]钱可琼. 临床实验室淋病奈瑟菌检测方法探讨.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0,3(20):58-59.

[4]胡凯. 实时荧光定量 PCR 法在检测泌尿生殖道感染病原体中的应用.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1,13(2):39-40.

[5]安邦权,孙兆林,凌晓午,等.4种方法检测男性尿道分泌物淋菌结果比较分析.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8,18(11):1645-1647.

[6]Zohar Y.Mutnoz-Cueto JA,Elizur A,et al.Neurndocrinology of reprosucition in teleost fish.Gen Comp Endocrinol,2010,165(03):438-455.

[7]毛源,王晶.江苏地区男性与女性NG、CT及UU感染情况比较.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2,33(19):2350-2351.

[8]胡耀华,胡四海.淋病奈瑟菌检测技术研究进展.中国热带医学,2009,9(11):2194-2195.

[9]干迪郁,朱立军,任利珍.淋病奈瑟菌三种检测方法的评价.放射免疫学杂志,2012,25(02):107-108.

[10]Tabrizi SN, Chen S,Cohenford MA, et al. Evaluation of real 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assays for confirmation of N eisseria gonorrhoeae in clinical samples tested positive in the Roche Cobas Amplicor assay . Sex Transm Infect, 2004,12(1): 68- 71.

[11]Tabrizi SN, Chen S, Tapsall J, et al. Evaluation of opa -based real time PCR for detection of Neisseria gonorrhoeae . Sex Transm Dis, 2005,45( 3): 199- 202.

[12]Nazarenko I, Lowe B, Darfler M, et al . Multiplex quantitative PCR using self - quenched primers labeled with a single fluoropHore . Nucleic Acids Res, 2002, 30( 9) : 37-38.

[13]魏卓.淋病奈瑟菌的细菌培养与PCT方法检测的结果对比.吉林医学,2014,35(6):909-910.

[14]陈秀英.应用细菌培养法与PCR检测法检测淋病奈瑟菌的对比研究.求医问药,2012,10(5):236-237.

[15]吴玉霞.淋病奈瑟菌的细菌培养与PCR方法检测的结果对比.右江医学,2011,39(3):322-323.

[16]马萍,聂庆东,殷敏.3种方法检测淋病奈瑟菌的比较分析及意义.中国医药科学,2012(9):126.

(收稿日期:2014-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