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中国经济并未“过热”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季度中国经济运行速度大大超出了经济学家们之前的预期。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达到10.2%,不但高于2005年2季度GDP增长10.1%的峰值,也高于经济学家们9%左右的普遍增幅预期,更是比中央“十一五”规划年均约7%的增长速度高出3%以上。
支撑上述增幅的中国经济“三驾马车”无一减速。一季度进出口总值3713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5.8%,顺差233亿美元;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还在加速。一季度同比增长27.7%,比上年同期加快4.9%。国内市场销售增长扣除价格因素后达到12.2%,比上年同期加快0.3%。
难道中国经济再度“过热”?
巴黎百富勤中国总经济师陈兴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投资系教授罗云毅、雷曼兄弟公司亚洲宏观经济学家范文仲,对2006年中国经济的发展形势及问题进行观察和分析后认为:中国经济并未“过热”。
陈兴动:虽然目前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发改委等机构的一些专家普遍担忧经济会重新“过热”,但是,我觉得还很难做出这样的判断。目前的现实是,中国没有一个权威部门能说出什么是中国可持续的经济增长速度,而且这是一个很模糊的概念。考察“过热”的经济指标,其中一个就是经济增长是否受到了瓶颈制约。中国经济在2003年到2004年出现“过热”时,就伴随着煤、电、油、运非常紧张,而现在我们还在谈电力过盛、基础原材料过盛。其实,从刚刚公布的增幅数字看,一季度GDP的名义增长为13.7%,实际增长达到10.2%,这意味着一季度的平减指数是3.5%,但是平减指数历来都介于CPI和PPI之间,比如去年同期的GDP平减指数是3.6%左右,介于当时PPI的5.8%和CPI的2.8%之间。但是目前CPI为1.2%,PPI为2.9%,所以GDP平减指数被高估了,中国GDP的实际增长速度被低估了至少0.6%。
罗云毅:经济“过热”的核心指标是通货膨胀态势。如果中国经济“过热”,则会发生通货膨胀,但是中国的CPI指数从2004年开始已经在逐渐下降,目前更降到了1.2%。决策部门一直在强调要谨防经济过热,这是正确的,但是我认为中国经济并没有“过热”。
其实,无论GDP增长10.2%还是9.9%,都是很高的增长。10.2%和9.9%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不能因为大家预期9%,现在10.2%就认为“过热”。只是目前全世界的GDP增长平均水平保持在3%到4%,中国的增长显得很高。这是因为中国的国情――国内市场广大、社会经济稳定、较高的储蓄率、劳动力丰富、改革开放的制度性变革等等因素决定的。我认为没有必要把过多的注意力放在短期经济增长速度的预测数据与实际数据的差异上。
范文仲:我认为中国一季度的经济增长单从总量上讲并不是异常高。中国投资占GDP的比例高达45%左右,10.2%的经济增长表明投资回报仍在合理的区间。我们更为担心的是经济增长的结构性问题――为什么投资率会如此之高?中国经济中出口和投资的拉动效应过于强劲,而消费的增长相对平稳。这种增长格局是难以长期持续性发展下去的。(摘自2006年4月22日《经济观察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