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关于大型赛会高校志愿者队伍建设与赛后资源转化的探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关于大型赛会高校志愿者队伍建设与赛后资源转化的探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近年我国举办众多大型赛会,而其中的志愿者大多由高校学生担当、高校志愿者如果在赛会之后能够良性发展、健康成长是高校志愿者队伍建设需要面临的问题。主要就大型赛会的志愿者队伍建设的方式方法与赛后资源整合、调配的方向作以探讨。

关键词:志愿者;队伍建设;资源转化;校园;精神文明建设

中图分类号:C9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18-0046-02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文化影响力的扩大,世界级大型赛会的举办权不断增多,从2008年北京奥运会到2010年的广州亚运会;从2009年哈尔滨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到2011年上海世界游泳锦标赛等大型赛会的成功举办,无不彰显着我国举办大型赛会的卓越能力和经济实力,令世界为之赞叹。在赛事的筹备、举办中,赛会志愿者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成为各大赛会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而志愿者队伍整体素质的优劣,服务水平的高低,是影响赛会水平的重要指标。因此,向赛会选送优秀的志愿者,对赛会的顺利召开与进行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在高校宣传、召募、选拔、培训、考核、上岗的各个环节中,都要遵循严肃对待、严格挑选、严明纪律、从严训练的原则,培养出素质优良、服务高效的志愿者队伍。

一、当代高校赛事志愿者队伍建设问题

(一)当代大学生志愿者不断扩大与专业志愿者组织稀缺的矛盾

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胜利召开,志愿者这一社会公益性极强的身份走进了各大高校校园。当代大学生有着青年人朝气蓬勃的气质与创造性的思维,他们渴望并愿意为社会服务,为国家奉献,但是专业性很强的志愿者培训组织却四处难觅。即便在高校中志愿者社团层出不穷,但是缺乏专业教师的指导仍然是此类社团的软肋,也是志愿者队伍建设壮大的瓶颈。

(二)高校学生年级的逐渐增长与自身日渐消退的激情之间的矛盾

在高校学生工作中不难发现,在学校举办的各种文体活动中,参与程度最高的往往是低年级学生。由于考虑到自身未来发展与职业规划,在高年级的学生中,志愿服务与参加活动的热情逐渐被消磨殆尽。但高年级学生中不乏参加过志愿服务的优秀人才,这就导致了人力资源的流失。在积累了丰富的志愿服务实践经验后,这些人才往往很难在校内找到一个属于志愿者的交流平台,无法与后来人分享自己的经验。所以,建立一个具有官方性质的志愿者交流平台,是解决这一问题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为了交流得更加广泛,可以以省为单位,省内几家高校可以联合开设这样的一个平台,做到资源共享,为志愿者大家庭的新成员铺路。

二、大型赛会志愿者队伍建设

高校志愿者不同于社会志愿者,由于高校志愿者队伍的主要群体均为在校大学生,接触社会的机会较少,在待人接物、社交礼仪、团队协作等方面均需培训提高。所以在建设高校志愿者队伍时,务必根据赛会要求,针对志愿者队伍实际,进行专项技能培训,努力探索出一条适应志愿者健康成长的新路子,保证志愿者队伍建设的良性发展、健康成长,以利于志愿者更好地展示自己的服务品质,提高服务效能。

(一)组建青年教师志愿者领导小组

结合大学生的特点,在筹备建设志愿者队伍时,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组建由青年骨干教师构成的志愿者领导小组。该组织的配置人数应为学校选派学生志愿者人数的1/15~1/20,并且在组内推举出一位有志愿服务经验的教师作为小组组长。同时建立层层管理机制,从而做到专人专项、专人负责的高效率网络辐射式管理模式。在筹备成立领导小组的过程中,应多选派各大高校各个院系的政治辅导员,增强队伍的朝气与亲和力,提高服务效率。小组工作职责包括:在各高校宣传大型赛会的历史背景,增强学生对赛会的兴趣与热情,增强志愿服务时的自豪感与集体荣誉感;收集上报的志愿者报名表,针对各小组具体工作职责,结合学生的报名志愿与意向,初步确定志愿者初试时间;对志愿者进行测试,以志愿服务、无私奉献为基本指导方针,对志愿者进行有目的性的选拔测试。筛选出具有吃苦耐劳、肯于奉献、善于合作的人才,并针对志愿者的个体特点与优势做进一步测试;以增强队伍的向心力与凝聚力为目标,对最终确定的志愿者进行素质拓展训练和实战演习,消除志愿者之间的陌生感,融为一体,增强志愿者队伍的整体合力。

(二)志愿者的动员与招募

在对志愿者进行动员工作时,可以利用校园广播、报纸、网站、展板等多种途径和方式,进行全校性的宣传与广泛的动员。在动员时要重点宣传举办赛会的背景、意义,增强学生踊跃报名的热情,并充分调动每一位志愿者的服务积极性,为日后高效率的志愿工作做铺垫。在学校以学院为单位,统一发放志愿者工作报名表。在报名表上不仅要体现报名人员的个人经历、爱好、特长等基本信息等,更要推陈出新,增加诸如志愿感言等主观板块,增强报名表的立体感,尽可能从表格中获取反应填表人更多的个性特点的相关信息。此外,可以联合各学院的政治辅导员,获取重点推荐名单。对于政治素质高、综合素质全面、大局意识强、服务水平高、服务经验丰富的学生,在日后的培训阶段可以重点培养,可逐渐承担相应的具体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分担领导小组的工作任务,提高工作效率。

(三)志愿者的筛选与培训、考核

在确定志愿者报名人数后,学校志愿者领导小组可以进行志愿者的初步测试。测试应结合各高校配置状况与报名人数,以筛选出具有更高服务精神、更优个人素养的优秀人才为目的。此环节可以在各学院中统一进行。在确定志愿者名单后,要积极引导志愿者走向实践的道路。高校志愿者领导小组要主动创造实践条件,利用各种机会,把志愿者的培训工作由单一的传统的讲座式变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新方式,注重应用性与可操作性,如模拟操作式、实战演练式和实习训练式等。从而把志愿者队伍建设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并不断反思总结,积累实践经验,推动志愿者队伍建设工作健康、有序、快速发展与提升。在此环节中可以邀请心理学专业相关老师,与志愿者一同进行素质拓展训练(团队训练),增强团队凝聚力,消除志愿者之间的陌生感,尽快融合整支队伍。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后,志愿者领导小组要对志愿者近期的培训内容进行一次大规模、全方位的验收考核,旨在强化队员特殊技能的掌握熟练度。考核后要对考核结果进行及时反思、总结,对培训内容、方式要进行相应的改进与完善,达到培训效果的最优化。领导小组要把握志愿者在培训期间的训练效果与心理变化,对稍有懈怠的队员要进行个别谈话,必要时可以重新选择一名志愿者,确保每一位队员时刻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另一方面,领导小组可以联合其他高校,举办志愿者交流会,探讨在志愿者队伍建设中出现的个性与共性问题,交流总结经验,共同引导青年志愿者进步与提高,确保志愿者队伍建设高效性。

三、大型赛会后的资源转化

志愿者在志愿服务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与服务经验都是不可多得的资源,如何在完成赛会志愿服务后,把精神资源转化为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动力,如何在校园中树立以优秀志愿者为榜样,引领更多的在校大学生学习这种甘于奉献、乐于助人的优秀品质,增强社会责任感,引导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是赛会志愿者服务后高校应认真研究探讨的问题。

(一)采用“分派式”方式,将优秀人才安排在各种志愿服务之中

经过正规的、大规模的志愿服务的历练后,志愿者会对志愿服务的意义有着更深刻、更全面的理解。在志愿服务后,学校可以将有经验、有能力的志愿者,安排在学校组织的支教志愿活动、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等志愿服务中,辅助带队老师,引导缺少志愿服务经验的同学高效服务、认真工作。在学校的志愿者培训组织建设中,也可以选取在志愿活动中有突出表现的队员担任教师助理的角色,也可以请他们现身说法,形成优秀资源的有效生成和高效利用,发挥承上启下的持续发展的链接作用。

(二)采用表彰等方式,把先进人物事迹融入到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任务中去

把优秀志愿者在服务中的先进事迹和精神收益与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熔铸在一起,利用表彰奖励、校园媒体宣传等方式,把志愿服务、无私奉献的精神与对学生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培养广大学生与人沟通、相处、配合、团队协作能力,把志愿服务中维护集体利益的宝贵精神应用到学习、生活、学生工作中去;坚持并发扬各团队中民主、团结、协作的特色,坚持实事求是、坦诚相待的处事风格,坚持多沟通、多反思、多总结的工作方法,努力将志愿者甘于奉献、乐于助人的精神变为高校大学生人生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而为地区精神文明建设、家乡人才培育、公益事业发展、文化繁荣等方面作出贡献,做中华文化的传承者,做中华文明的传播者,做时展的承担者。

(三)加强教师的引导,将宝贵的精神财富与服务经验不断地深化和传播下去

对于参加过大型赛会的志愿者,他们积累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和先进的志愿者服务经验,但是,高校的教师应该承担起更高的引导和教育工作,坚持自主原则,从更高的层次上要求志愿者们拓宽自我的视野。对相继开展的志愿服务活动,教师应该多关心、多询问,特别是在物质和精神上以及相关专业层面上,尽其所能地给予大力地支持和帮助。同时,教师还应该必须及时有效地给予正确引导,要帮助把好政治关、理论关,让志愿者在思想认识、组织管理、专业技术等方面能够有明确的认识,教师要给予全面指导,要努力提高青年志愿者活动的层次,确保志愿者活动的效果。将后续的志愿服务工作纳入学校整体建设体系之中。这样既可以从宏观上加以调控,又可以在微观上运用一些手段去影响、引导主流,使之成为教育的重要环节,从侧面确保学生实现自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