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学会分享,学会生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学会分享,学会生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随着工作时间的增加,我与孩子和家长的接触越来越多,对于家长们的抱怨印象越加深刻。现在的孩子多是独生子女,有些时候家长们就会经常抱怨孩子总是以自我为中心,眼睛里只有自己,丝毫考虑不到别人。在学校生活中,我对孩子的观察也是如此。孩子们似乎习惯了以自我为中心,一切都是从自己的角度考虑,丝毫没有为他人着想的概念。是什么让孩子变成了这样?我觉得主要原因是孩子不会与他人分享,不懂得分享。

与孩子在一起时间长了,我经常会在课堂或是教室中发现这样的现象:有的孩子没有带课本,但是坐在旁边的孩子无动于衷,只管自顾自地在那里读着,丝毫没有想把自己的书和忘带课本的孩子一起看;有的时候一个孩子带了一个新的文具盒,别的孩子看见了,都很羡慕,想拿过来看看,但是文具盒的主人第一反应就是紧紧地攥住文具盒,丝毫没有想与大家分享的意思……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虽然看似一件小事,但是包含大道理。一个孩子如果从小就不会懂得与人分享,那么你会指望着这个孩子大了以后学会分享么?从小自私的念头就已经扎根于心,长大了自私自利已经成为习惯,就不可能再奢求他们会分享,这也是很多家长在课下和我反映最多的问题。在家里这些孩子往往会是这样的,但凡有好吃的第一口一定是想到自己,有什么好玩的也是自己,干活倒是想起别人了。这可能对于一些家长来说不算什么,大家往往会说孩子还小,他们还不懂,等长大了就好了。可是,孩子这么小我们不教育,等养成习惯了,他们已经觉得自己这么做是对的,是理所当然的,你还能指望着他们长大以后改正么?所以,针对这种问题,我们绝不能姑息,要从根本上改正、教育孩子。

针对这种现象,在平时班级生活中,我就刻意培养孩子的分享意识。在课堂上,我强调小组合作,让学生主动与其他孩子分享自己的想法和经验,以此消除孩子对于别人的戒心,增强孩子与别人的亲切感,培养孩子的表达和倾听能力。课下,我经常和孩子一起做游戏,消除孩子对于老师和同学的陌生感,消除孩子的孤立感,以此培养学生的集体感,让学生感受他人的关怀和温暖。也会在平时设计一些小活动,比如班级交换市场、读书交流会、才艺展示比赛等活动,一方面这些活动能让孩子展现自己的才艺,表达自己的情感,另一方面能让孩子在逐渐与他人接触中适应集体生活,懂得同学间的相互友爱。这样孩子对于别人的戒心一点点释放,对于周围人的认同感提升,变得不再眼中只有自己。他们开始认真聆听他的人的观点和看法,试着了解别人的感受,懂得关心周围的人。分享就这样慢慢根植于心,在不知不觉中逐渐生根发芽。但是这仅仅是一个开始,我们现在做的只是让孩子懂得自己生活于集体中,他们只是构成集体的一员。接下来我们还要更加努力。

因为学校只是孩子生活中的一部分,家庭才是孩子生活的全部。不排除孩子在学校是一个样子,但是回到了家庭是另外一个样子。这就要求教师在学校努力营造集体氛围,试着让孩子学会分享的同时与家长配合好。对此,我常常利用家长会与家长沟通,结合家长的苦恼分析利弊,总结经验,与家长制订了一套相应的方案。毕竟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一举一动在孩子心中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所以,我要求家长试着让孩子独立,试着放手。让孩子在家里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不要什么事情都依靠家里,坐享其成。一开始时有的家长有点不适应,有的还提出小担心,怕孩子小什么都做不好,反而适得其反。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家长慢慢发现孩子其实也可以做很多事,久而久之,他们就习惯了。于是我趁热打铁,让家长试着与孩子共同做一些事情,凡事与孩子多商量,有什么东西试着让孩子首先想着给家里的长辈分享。刚开始的时候的确不是很顺利,毕竟孩子习惯了凡事自己优先。但是随着老师的引导和家长的说教,孩子在慢慢转变,久而久之,孩子习惯了这种凡事首先想着他人,然后才是自己的思维。这样,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分享,家长的欢欣和我的喜悦总是挂在脸上。但这仅仅是一个开始,分享不是一蹴而就的成果,而是需要日积月累地坚持。一旦孩子有了好的开头,家长就应该及时鼓励和肯定,让孩子能有坚持下去的念头。同时,在学校的时候我会经常设计一些小奖励,比如分享小达人、友爱之星等,鼓励孩子关心他人,与他人分享。时间久了,分享意识已经深深地根植于孩子的心,付诸孩子的行动。如此,孩子开心乐于分享,家长舒心肯定分享,老师安心引导分享。分享就这样形成,孩子的人格得以熏陶,才更懂得如何生活

总之,学会分享是人生的必备课程之一,只有懂得分享才能够懂得生活。只有愿意与他人分享才能够收获幸福和温暖。社会需要多一些分享,只有分享多了,社会才会和谐。人生的幸福源于分享,希望孩子人人都懂得分享,懂得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