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关于初中历史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关于初中历史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当前的历史教学活动中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逐渐地由“愿学”走向“会学”,那么如何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结合多年的历史课堂教学经验,从多方面展开阐述。

创新能力 历史知识 课堂教学

初中历史教学贵在把知识内容教活,而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并不是只凭教师讲几个历史故事哄学生开心就行,要指导学生通过“谈古论今”,从历史知识中获取收益,使知识载体鲜活起来,这就取决于教师的素质,取决于教师怎样激发学生的热情、兴趣、求知欲,使学生尝到获取知识成功的喜悦。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觉得要达到这样的效果,关键在于教师在教学中要把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放在首位。

那么什么是创新能力呢?“创新能力指的是能产生新的认识或新的事物的结果的认识过程在人脑中的反映,这种被人意识到了,就转化为人的创新能力。人的创新能力就是一种创新的认识本领。人运用这种认识本领去认识某一未知对象,就会产生一种新的认识或一种新的事物。”我们基础教育的目标和任务就是通过教学,使学生具备创新的基本素质,如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等。为此笔者在教学中往往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来组织历史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课堂上教师应在“导”字上下功夫,在“精讲”上动脑筋,精心布置台阶,把学生引入到发生疑问――实验探究――分析发现――解决问题的主动学习过程中,让他们动脑、动手、动口、动手、互相合作,在互动中以发现者的姿态进行角色活动,充分领略到学习的充实感,体验获得知识、迈向成功的快乐。

教师的“教”,贵在设疑,启发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探究式的课堂学习。因此,本人在深入钻研教材、分析教材结构,以及研究对课本中主要的历史结论的表述方法时,力求符合历史教学规律及学生的思维过程,并根据中学生的基础,精心设计问题,尽可能设计的使学生能调动起自己的经验、认识和创造力,通过或发现或选择、或重组的多种形式,形成答案。在提问时注意启发性,即依据教学重点、难点,提出富于启发性的问题。往往在教材的关键处、转折处、引申处等提问,提问要问到点子上,要有一定的份量,也要难易适度,同时也要指给学生的思考方法,从正确的立场分析问题。

二、鼓励、引导学生大胆质疑,珍视和保护学生的“创见”能力

读书有疑,方始是学。这是古今学者的共识和宝贵经验。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曾经提出过创新性思维的六种重要能力,其中第二种能力就是发现问题的能力。因此,历史学习最重要的就是善于质疑,发现问题,历史教师要积极鼓励和引导学生在历史学习中质疑。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我的做法是:(1)给学生明确提出:历史学习贵在质疑,能否在读完书后提出问题,是其是否学会历史学习的重要标志;不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没有认真思考,懈怠懒惰的明显表现,应该受到严肃批评。(2)在课堂教学中抓住重点,巧妙运用设疑技巧,适时、适度地引导学生发现疑点,激发其思维兴趣,培养其质疑习惯。如“鸦片战争”一课,就可以导入设疑(鸦片战争前夕,中国还领先世界吗?例如,没有林则徐禁烟,英国还会侵略中国吗);对历史现象设疑(英国为什么要向中国走私鸦片呢);对历史概念设疑(课文中说林则徐是民族英雄,那么,民族英雄到底指什么样的人);也可以设疑历史结论(为什么说虎门销烟“是中国禁烟运动的伟大胜利”);结束时设疑(鸦片战争后中国会发生什么变化呢)……教师的设疑,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到教材并非无疑,而是处处有疑,若不能质疑,说明并未学好教材。很显然,如果教师长期坚持要求学生这样做,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应该会有较大进步。

三、精心创设历史作业,注意知识串联,培养学生解题技巧及整合历史知识能力

历史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能力,能力是在训练过程中形成的,因此,课堂教学必须把着力点放在能力的训练上。习题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是为了学生掌握和巩固所学知识服务的。笔者认为使学生学友乐趣,同时兼顾减轻学生负担,提升作业品味,在设计作业时尽量用表格和图来直观再现历史。

四、开展初中历史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所谓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选择一定的课题,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进行主动探究的一种教学方式。学生从选题到制定计划,再到收集资料,最终呈现成果的主动探究过程,对于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逐步提高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大有裨益的。在学完《中国历史》内容以后,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本人设计了这样的课题:北京是我国历史名城,假如你是导游,将会带领我们去参观哪些景区,并就你所学过的历史知识对这些景区作相关的介绍。要求每班以小组长为核心,带领自己的组员分工协作,主要从课本上查找资料、图片,发挥集体智慧,办一期《北京名胜古迹》墙报,课题布置后,同学们热情高涨,积极参与,不久,饱含同学们心血的作品交上来了,形式多种多样,编辑非常别致,经过挑选,所办的墙报得到了广大师生的认可,也得到领导的好评。而本人也通过网上下载办了两份图文并茂的墙报,师生共同观赏、切磋。此次活动取得良好的效果,同学们不仅增强了学习主动性,而且学习历史的劲头更足了,纷纷表示将来要上北京的大学。目前我正打算组织学生对家乡历史进行调研,进一步把研究性学习深入下去,使历史知识生活化,开拓学生眼界,增长知识,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综上所述,我认为历史教师在教学中,要站得高、看的远。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重视历史基础普及的同时,更要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贯穿爱国主义、唯物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科学人生观。要善于总结,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还要注重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使历史活起来,切实把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放在首位,更好地解决今天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务实运用知识的能力,努力提高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