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用“回应”点亮数学课堂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用“回应”点亮数学课堂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会对课堂上的生成点和生成内容的潜在价值熟视无睹,有的冷漠处置,对学生的问题不闻不问;有的蜻蜓点水,对学生的问题轻轻点过,不能及时抓住;有的束手无策,面对学生的问题,不能进行价值判断。这些现象阻碍了问题的生成、展开、深入和课程的实施。因此,教师对于学生生成的有价值的问题,如何适时地予以恰当回应,这是需要不断探索、研究的问题。本文以小学低段数学教学为例,来谈谈如何渗透回应策略。

一、顺学而导——依据学情而定

根据课堂的生成,找准原点,灵活调整自己的教学步骤,使教为学服务。这种方式需要教师深入研究教材,迅速提取生成环节中与预设教案的联系点,随机应变。

【案例1】“10的认识”教学片段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10。

生(兴奋):10我早认识了……

师(巧妙回应):那么生活中,你在哪儿还见到过10呢?

生:10根手指头。

师:你真会观察,我们都伸出小手,来数一数自己的手指头。

生:今天是10月30日。

师:你真是生活的有心人。

生:十全十美。

师:在这里,10还表示完美呢!

生:打靶打10环。

师:这个10还表示打到靶心,好成绩呢!

生:钟面上有10。

生:温度计上、尺子上有10。

在教学中,教师原本设计的认识10的环节滞后,于是当学生在预测时发出了信号“10我早认识”时,教师没有死搬硬套教案的流程,而是巧妙地在这个点上回应学生的话题:既然你早就认识了,就可以自然地来谈一谈你对10有哪些认识、在哪里见过10等。

二、逆向疏导——巧用反例引路

课堂中学生回答不全面,教师不应立即予以否定,而可以用反例来反问学生,把问题继续抛给学生,让学生在自我思考之后得出全面完整的认识。

【案例2】“对称图形”教学片段

讨论汇报下面的平行四边形是不是对称图形。

生:我认为图示的平行四边形不是对称图形。

师:为什么呢?

生:因为我这样对折后发现两边不能完全重合,所以它不是对称的。

师:你这样对折后发现两边不重合,就能判断它不是对称图形了?

(生不解)

师:那我那样对折呢?

生:哦,我那样对折,发现也不行。(生换了一种折法)

师:那我再换成那样折呢?(师比画不同的折法)

生:那样也不行啊。

师:那就是说,无论怎么折,它两边都不能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不是对称图形。

在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验证过程中,教师不断激发学生去尝试不同的折法,让学生明白,折一次就判断图形不对称是不科学的。例如长方形也是平行四边形,如果折法不当,它两边也不能完全重合,可长方形却是货真价实的对称图形。所以,要判断一个图形不对称,要通过不断验证,得出无论怎么折,它两边都不能完全重合,这样才能判断图形不是对称图形。

三、再用资源——充分挖掘素材

课堂中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不能仅仅停留在“对”或者“错”的层面,而要通过充分挖掘素材来深入理解分析其中对或错的原因。

【案例3】“对称图形”教学片段

讨论:蝴蝶结图形是不是对称图形,如何变成对称图形?

接着,师出示下图:

师:这个图形是不是对称图形?

生:不是。因为它对折后两边不完全重合。一只脚在这边,另一只脚在那边。

师:要使它变成对称图形,你可以怎么办?

生:两只脚都朝外,或者两只脚都朝里面。

师:还可以……

生:把两只脚都去掉。

教师在回应学生的回答时,应不断深入地挖掘教学材料,而不是只停留在一个层次。在蝴蝶结图形的处理中,教师就不仅仅停留在通过对折判断是否对称这个层面,而是进一步去研究如何使其变成对称图形。这样就可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在讨论分析的过程中,进一步强化学生对对称图形的认识。

四、延迟回应——留给学生思考

对于课堂中的生成,教师有时可以不急于处理,而是通过组织学生讨论来共同解决。这个方法一般运用在那些有利于推动课堂探究的生成环节上。

【案例4】“对称图形”教学片段

学生通过观察、动手实践,在下图中寻找对称图形并汇报。

师:这些图形中,哪些是对称图形,哪些不是?验证一下,并画出对称轴。

汇报1:

师:下面我们请小组代表来介绍你们的研究成果。如果小组同学有补充可以直接上来补充,其他小组的同学有不同意见的,可以举手补充。

生:我认为双向箭头不是对称图形。

生:是的,是的……

师:谁来说说你的道理?

生:对折,发现两边完全重合,所以是对称的。

汇报2:

生:绿色的平行四边形是对称图形。

生:不是的。

师:认为这个图形是对称的请举手,认为不是的举手。我们派代表来说明理由。

汇报3:

生:我把圆对折,发现两边能完全重合,对称轴在这里。(比画出一条对称轴)

师:这个小朋友画出了一条对称轴。(将一条强化,引起学生对数量的思考)

生:我画了2条。

生:我画了4条。

师:还有没有更多的?(8条)还有更多的吗?(10条)还有吗……

生:画不完的,有很多很多条……无数条。

课堂中,教师的目光不一定集中在发言学生身上,有时,教师以发言学生的话题为中心,把问题抛给下面的学生,这时,不是一个学生在发言,而是全班学生在发言,在思考。这也就激起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流。由于课堂教学中学生受到很多组织纪律的约束,所以要引起学生和学生之间的对话,首先教师要创设宽松和谐的环境。如本片段中,教师首先就鼓励学生,有意见的可以上来补充说明。有了宽松自由的大前提大背景,学生的表现也会更加自如,思维更加活跃。

汇报1中,当一个学生认为箭头图形不是对称图形时,很多学生极力反驳。教师可以请个别学生来加以解释,引发一对一、大家听的生生交流。

汇报2中,当学生产生两种不同意见时,教师可以让不同意见的学生派代表进行辩论,引发一种片对片的辩论式生生对话。

汇报3中,当一个学生的回答还不够完整时,教师不必把眼光局限在发言的学生身上,与其引导一个学生去完善一个解答,不如把问题抛给大家。这种从一个点出发,在教师的引导下,越来越多的学生参与到寻找圆形对称轴的活动中,越来越多的学生发现越来越多的对称轴,从而自然而然地明白了圆有无数条对称轴,并且这种全班学生一起参与的对话教学过程将课堂教学推向了高潮。

(浙江省杭州市保俶塔实验学校 310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