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如何培养农村小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如何培养农村小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新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可见,在语文教学中,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教师不可忽视的问题。要培养学生语文能力就必须让学生参与到实践活动中,让学生走出教材,接触社会,接触自然,在实践中学习语文。新一轮课程改革后,虽然语文实践活动早已进入了教材,但在农村,对于学生创造性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仍然严重不足。在这样的环境下,如何培养农村小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呢?以下是我在教学实践中的几点体会:

一、更新观念,转变教学模式。在现实语文教学中,特别是农村小学,重升学轻素养、重知识轻实践、重学历轻能力的旧的教育观,依然困扰着素质教育的实施。课程有了,却只成了一种摆设。教师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采取单一的课堂教学方式和机械的传授与训练,严重束缚了学生实践能力发展的空间,容易使学生产生了依赖性和惰性,从而丧失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的老师认为让学生开展实践活动就是浪费时间,不如把那些时间多做几道习题、多背几篇课文,可省就省,于是就用课堂上的提问代替学生的实践。这样教育出来的学生很可能成为只会死啃课本、墨守成规的书呆子。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要彻底改变以“教师为中心”、“授知识为中心”的传统教学观念,坚持以人为本,着力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长远发展,创造机会,开展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种多样的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因为只有亲身实践,才能促进学生形成动脑、动口、动手的良好习惯,才能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学习语文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才有利于养成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它是获取实践能力和培养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

二、开放课堂,提供实践空间。教科书是语文课堂教学资源之一,教材里面除了有知识点,还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语文实践机会。教师应以教材为依据,充分利用好课堂这块阵地,把生活中丰富的语文学习资源与教材相结合,通过多样、有趣、富有探索性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动眼,增强学生的探究和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

1.多演。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对于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情感有着独特的体会。教师可根据教材的内容,让学生扮演角色,让学生亲身经历角色的动作、语言,体验角色的心理活动,强化感受,引起共鸣。如讲《“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文时,教师可让学生分角色扮演母亲、父亲、和巴迪。通过角色的演绎,学生不仅从中体会到角色的情感变化和内心感受,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而且展示了自我,使个性潜能得到发展。

2.多做。俗语说:眼过百遍不如手过一遍,智慧出于手指尖。语文实践也一样,从文字到物体,心灵手巧是相互促进的。因此,让学生根据教材的要求,动手做做,亲身体会、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可以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创新和合作精神。如开展“民风民俗”的调查研究,让学生自由组合分成小组,分工合作,然后根据所搜集的资料,人人动手,同心协力制作出一份图文并茂、精美的手抄报。通过这一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

3.多画。语文教材有很多可观性的内容,里面有许多图画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教师可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的理解,展开丰富的想象,自己动手为课文配上图画。如学习《鲸》一文时,老师在讲解鲸的呼吸和睡觉的生活习性时,可以让学生画一画鲸在呼吸时喷出来的水柱形状和它们睡觉的样子。学生通过描绘,对于鲸的生活习性理解更深刻,也培养了想象力和创造力,学习课文的兴趣就更浓了。

4.多说。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下,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表现自己、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学会把握机会,展示自我。辩论会是一种能砥砺学生思维、锤炼学生快速表达能力的一种活动,教师可根据教材多开展这类活动。如《落花生》一文,有学生提出在当前竞争激烈的社会下,我们像花生那样不表现自己行吗?教师可抓住这一机会,组织学生进行“我们应该做怎样的人”辩论活动,通过正反方学生的唇枪舌剑,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联系生活,拓展实践领域。生活就是语文,语文就是生活。所以教师要积极创设各种条件,组织各种活动,拓展实践领域,使教学内容进一步向社会延伸,给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语文实践机会。

1.立足家乡,挖掘实践素材。如通过征文、摄影等形式,开展“夸夸我的家乡”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促进语文素材积累,发展语文素质。

2.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系统。教师可以从课前的预习或课后作业的布置上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让他们利用多媒体网络让学生搜集资料,并有机会展示自己的劳动成果。如学习《北京的春节》一文时,课前可要求学生搜集春节的传统风俗习惯、歌谣、故事等。课后进行汇报、展示并写出有关文章,提高整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走向社会。教材的内容总是有限的。社会是一个大课堂,生活是本无字书,教师可根据一定的目的适当地让学生走出课堂,接触自然与社会生活,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如开展“一次性用品的调查”活动,让学生深入社区调查,了解一次性用品的使用情况、有什么危害、如何少用等。又如通过班委选举、当小导游、红领巾广播员、环保宣传员、文明志愿者等,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运用知识和锻炼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