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教师高期望对学生自信心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教师高期望对学生自信心的影响及应对策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当代的中学生很辛苦,可以说他们大都生活在期望的环境中,在家有家长的期望,在学校有老师的期望,而且他们的期望都很高。但并不是所有高期望下的孩子都会如我们期望的那样顺利成长,也就是说“皮格马利翁效应”不一定都能起到积极的作用,所以家长和老师在对孩子报以期望的时候一定要关注孩子的心理需要,避免高期望下负面效应的出现。同时也要学会用期望帮助孩子树立自信,让他们健康茁壮地成长为社会有用的人。

[关键词]中学生;教师;高期望;自信心;负面效应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0)10-0013-03

在古代希腊神话里有这么一个故事,塞浦路斯国王皮格马力翁酷爱雕塑艺术,有一次他完成了一座少女的雕像,倾注了自己的全部心血和感情,并不禁对这位少女雕像产生了爱慕之情。后来,他的热望终于发生了效应,少女雕像突然活了起来,两人终于相聚在一起。这个神话故事反映出“爱”的效应,被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等实施到儿童发展的预测实验中,证明:只要教师真正“爱”学生,对孩子寄予期望,这些孩子(包括差生)就会取得较大的进步。这就是著名的“皮格马力翁效应”,或称“罗森塔尔效应”。无论被称为什么效应其宗旨都是强调教师要对学生充满“爱”,对学生报有期望。然而,教师的期望却有高低之分,高期望不一定都好,低期望也不一定都坏。但从学生发展的利弊来看,教师的期望只有积极和消极的差别,教师应力求发挥人际期望的积极效应,防止消极效应,而这取决于教师形成的期望是否切合学生的实际水平,以及根据期望采取的行动是否得当。适当的高期望的确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而教师的期望如果过高地超出了学生的能力水平,非但不能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而且还会挫伤学生的自信心。针对这一现象,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探讨。

一、期望和自信心的关系

人的期望和自信心都是心理现象的一种,但它们各自又有着不同指向。期望是人对未来事物和人的前途有所希望和等待的心理,所以期望的指向是外在因素(人、事),因为人很容易对别人提出希望或要求,因此人的期望很容易实现。而自信心则是人在完成某事时,对自己的相信程度。如果期望和自信不是同时体现在一个人身上,那么当期望者希望或等待某种结果出现时,实际上他已经对人或事有了一定的要求。这种要求如果适度会使人、事朝着顺畅的方向发展,如果这种要求超出了人的实际水平,那么就会对人或事件的完成造成一定的压力。一旦不能够达到期望者的希望和要求,人就会怀疑自己的能力而影响自信心的形成。同时也会导致期望者的伤心失望。因此,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一定要注意适度。

二、高期望下教育的负面效应

1.高期望教师的育人特征

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任何一个教师都对自己的学生充满了信心,寄予了厚望。尤其是刚工作不久的新教师,他们工作热情很高,也将责任看得极重,认为学校把四五十个学生教给自己管,就要把他们个个管好、教育好。他们抱着这样的心态,便对学生进行了高期望下的管理,这种管理有以下几方面特征:

特征一: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大多急躁。工作中,往往是好的主观愿望却由于教师的急躁,在教育过程中言辞过激,引起学生的反感甚至是抵触,最终导致教育不能达到预期效果。

特征二:一般情况下,教师对于自己提出的要求都希望所有学生能够言听计从,一旦有学生没有遵守或背道而驰,就会大为恼火,甚至对工作失去信心,从而在工作中出现懈怠情绪。

特征三:过多地看重自己的付出。认为自己为学生做了这么多,学生就应该理解,一旦不被理解,就会把自己的不满情绪对学生发泄出来,导致师生间矛盾的产生。

特征四:不善于运用鼓励性的语言对学生进行正面引导,遇事总从自身的感受去批评学生,认为学生不该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

以上四种情况是教师特别是新教师,在工作中常常会遇到的。学生的表现往往与教师的期望不一致。由于教师对学生不合乎期望的行为不满意,就会对学生进行批评指责,从而引起学生的压抑、不满或怨恨情绪,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师生间发生冲突。其深远影响就是在无形中给学生造成一种压力,使学生产生怀疑自己的想法,认为自己就是如此,老师再寄予厚望也无济于事,老师的期望再高也和自己无关,最终挫伤了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自暴自弃,也给我们的教育造成了不必要的麻烦。

2.教师高期望教育下的学生特征

教师的期望其实也是一种无形的环境因素,它能在有意或无意间对学生产生重要影响。教师期望的经典实验(罗森塔尔实验)表明,教师的期望的确能影响学生的学习活动。教师对学生的高期望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向好的方向发展,而低期望则会使学生丧失学习积极性,使他们的学习越来越差。在师生的交往过程中,任何一个教师无不是本着把学生教好、把班级带好这一思想工作的,在本着这一思想工作的同时也不能忽略青少年时期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学生的实际能力水平。一旦忽略,那么,教师的期望就如同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一样丧失了其应有的活力,甚至会导致教育的失败。高期望教育下的学生有以下几个特征:

特征一:学生厌学。学生来到学校,肩负着家长的期望,在学校,肩负着老师的期望。老师和家长一起对孩子审视定夺,要求他们考重点高中或普通高中。在这种期望之下,教师一味地逼着学生学习。姑且不论这种期望合适与否,并不是老师叫学生考上重点高中或普高,学生就能考上,这需要一定的基础和实力,而基础和实力来自于先天遗传和后天努力。可悲的是我们老师就要在自己期望的光环下去要求学生去证明自己的实力。于是学生便成了教师和家长高期望下的牺牲品,最终什么也得不到。比如:教师期望一个学生考高中,可每次模拟成绩都和分数线相去甚远,学生不能从老师的期望中获得一点成就感,那么学生还有什么学习下去的信心和勇气?

特征二:学生叛逆。从初中开始,学生有了初步的自我意识,开始进人“成人世界”,产生“成人感”。他们对老师提出的期望和要求不一定都能一一接受。再加之教师的急躁,学生往往会有所抵触,如果不能及时消除学生的抵触心理,师生间的矛盾会经常发生。试想师生间经常发生矛盾,学生又怎会继续信任老师、听从老师的教导。进而就是学生用一次次的叛逆行为来达到报复老师的目的。

特征三:失去自信,自暴自弃。这样的学生最初对自己是比较相信的,但有时在教师过高的期望中,这些学生那点可怜的自信也会泯灭。比如:教师一次次期待着学生取得好的成绩,并用语言进行鼓励,让学生知道自己是相信他们的,可事实却让老师和学生大失所望,这时学生就会对自己产生怀疑。如果学生在教师的一次次期望中走向失败,他们屡遭失败,就会影响学生的自我概念,影响学生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使他们认为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