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幼儿早期交往“剥夺”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幼儿早期交往“剥夺”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交往不仅是幼儿情感、个性发展的重要条件,也是幼儿整个生活的组成部分。但是现实生活和教育,造成了幼儿交往“剥夺”,主要表现在幼儿自由、游戏、独立和依恋的剥夺。在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的基础上,提出笔者的一些教育建议。

关键词 社会交往 剥夺 教育建议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5.02.073

On the Early Childhood Communication "Deprive"

HAO Cuiping

(Yulin University, Yulin, Shaanxi 719000)

Abstract Communication is not only an important condition for the children's emotional exchanges and personality development, but also the entire life of the child. But the reality of life and education, resulting in a child interaction "deprivation", mainly in children freedom, games, independence and attachment of deprivation. On the basis of these issues were discussed, the author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n education.

Key words social communication; deprive; education advice

1 交往对幼儿发展的意义

交往对于幼儿的成长也是极为重要的,通过交往幼儿获得了对他周围事物的认识,形成了自己对事物的情感、态度、行为方式等。可以说交往是幼儿整个生活的组成部分,尤其是当今这样一个多元开放的时代,交往显得尤为重要。皮亚杰认为人际关系是一种典型的社会思维,社会知识也就是交往知识,包括或涉及各种不同的人际关系,而这些关系正是通过人之间的交往实现的,如幼儿在与同伴的交往中产生认知冲突从而寻求新的平衡点、学习合作、处理冲突的技巧、理解并能建立一些活动规则、去“自我中心化”,不断促进幼儿社会性、个性的发展。维果斯基认为人有低级心理机能和高级机能两种,而人的发展过程中社会文化历史的作用,尤其是活动和社会交往在人的高级心理机能发展中的突出作用。高级的心理机能来源于外部动作的内化,这种内化不仅通过教学,也通过日常生活、游戏和劳动等来实现,而这些活动中都需要交往。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认为同伴是许多社会化学习的来源,幼儿在同伴交往中观察同伴的活动,习得新行为。同时,幼儿在与成人的交往中,成人也会强化和鼓励幼儿,幼儿受到指示或指导,这些行为会渐渐形成。

总之,作为社会中的一员,交往活动对幼儿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2 幼儿交往的被剥夺

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与同伴的交往不仅是其获得认知的重要途径,也是幼儿发展的一种情感需要。只要在适宜的环境中,即使放任不管,幼儿之间也能通过他们自己的交往方式形成充满友爱平等的伙伴关系。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受到“不能输在起跑线”的影响,幼儿失去童年的“自由、游戏”;在“爱”的幌子下,幼儿被死死地控制在“爱”的框框中,失去了幼儿“自己、独立”;在功利的追逐下,幼儿与母亲的依恋被剥夺,失去了对世界的信任、兴趣和交往能力。

2.1 自由和游戏的剥夺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幼儿教育,虽然许多家长是从幼儿的角度出发,但由于教育理念或者方法的错误,使得这种教育权利转变为一种控制权利。如给孩子报兴趣班,往往是家长自己的选择,而不考虑孩子的兴趣;或者给孩子报兴趣班是抱着一种“攀比”的心理,为了不让自家孩子落后。所以在幼儿的成长中,家长是权威,左右着孩子的生活,并没有真切了解幼儿的发展需要,把幼儿当作实现家长虚荣心或愿望的手段,这极有可能损害幼儿本来丰富多彩的生活。如,作为幼儿交往重要和主要方式的游戏,通过游戏幼儿学会了如何处理冲突、建立规则、移情、合作等。但现实是,很多幼儿自发游戏的机会被剥夺了,他们没有游戏的时间,取而代之的是家长和教师的各种特色训练、早期开发等, 游戏的剥夺很大程度地影响了幼儿的交往活动。

同样,在幼儿园里,当面对几十个孩子时,教师首先想到的是“安全第一”。所以教师采用的是控制,控制幼儿的方法是多种多样,如制定几近苛刻的生活规则和活动规则来控制、通过排队来控制、通过走在幼儿的前面的领头和跟在后面压阵的来控制、通过各种口号等等。所以幼儿自由的游戏和活动的时间被剥夺了,更多的是教师规定好的、安排好的游戏。现在的幼儿园,游戏越来越正规,越来越因为科学而模式化,玩也就变异成了游戏课程、游戏教学的一种形式,自由也或多或少地失落了它应该有的真实,幼儿在自由玩耍的过程中也会或多或少考虑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规则”。然而,幼儿在成人规定的条条框框的游戏里,由于游戏中的行为、规则、关系、角色等受到了限制,使得不同年龄幼儿组成的游戏团体没有了,使得幼儿游戏的方式从群体的变为了独自的、从活动型的变成了静止的、从自发的变为了被动的,使得游戏伙伴之间那种自然的相互交往失去了、游戏的乐趣少了。同时,幼儿仅有的自由时间中,也很少有机会与小伙伴交往,即使有,也时刻有家长用“爱”笼罩着,控制着交往的对象、交往的方式等,而交流的减少,幼儿逐渐地对人际关系开始冷漠,就会出现沉迷于电视、电脑游戏等。

2.2 自己和独立的剥夺

我国多数幼儿生活在4―2―1结构的家庭中,孩子是家庭的中心,是爱的聚焦点。而有时这种“爱”剥夺了孩子的成长,如孩子上幼儿园时有家长接送,玩耍游戏时有家长陪同,孩子们争吵时有家长出面“解决”等等,家长为了“爱”孩子,帮他们准备好了一切。使得幼儿没有了自己,幼儿在面临别人为他安排好的一切时,没有选择的能力,面对困难不知所措、面对别人时,他只看到自己。从而形成了对成人的强烈依赖,缺乏独立性,使得本来就缺乏交往的独生子女处境更加困难,往往表现为孤独和以自我为中心,不会与人合作、分享。

2.3 亲子依恋的剥夺

母亲与孩子的亲密接触和对孩子无微不至的照顾,使母子间建立了一种安全的依恋。安全的依恋,使得孩子对周围事物产生了安全感,这样孩子才有可能去主动地探索世界,形成健康的个性,与人进行正常的交往,从而形成良好的交往能力、方式。然而现代社会,许多母亲不能够亲自照顾幼儿,这种非母亲看护对幼儿造成了很大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幼儿和母亲很难建立起依恋,对周围环境缺乏信任感和安全感,不愿和别人交往,脾气比较急躁等。心理学家哈洛博士,在研究恒河猴的社交行为时发现:成年恒河猴的社交行为受其早期的社交生活经验的影响很大。即新生猴头两年如被完全隔离于猴群之外,则其后行为极不正常,而且不能矫正。尤其是母爱剥夺时间长的恒河猴,在社交能力、情绪方面表现更为明显。那人类呢?虽然有关的儿童心理研究,不允许也不能把幼儿置身于完全隔离的环境中去研究,但从一些“狼孩”等中都能找到答案,早期被隔离于人类环境、亲子之间依恋的剥夺,都会给人类会造成不可逆的影响。因此,非母亲照顾会对幼儿的正常的交往活动带来很多的问题,影响幼儿的健康发展。

3 教育建议

首先,幼儿园教育活动中,要尽量为幼儿创造一些条件,满足幼儿对交往的需求,对幼儿减少控制,让幼儿自主支配自己的游戏时间。比如娃娃区、图书角等,让幼儿自由选择活动区,并鼓励幼儿自己处理交往活动中的冲突、建立活动的规则等。其次,改变我们的儿童观和教师观,能真正做到把幼儿作为一个独立的主体,在与幼儿的交往中,教师能做到平等交流、沟通。而不是把幼儿当作无知者,从属者。同时,教师要对幼儿的交往行为进行积极的指导,培养幼儿一些正确的交往态度和交往行为、交往技能,提高幼儿的交往智慧。再次,教师不仅要积极影响幼儿的交往活动,同时,让家长积极参与到幼儿教育活动中来,尽力去改变、影响家长的教育观点。争取家长的支持和配合,是完成幼儿教育这一系统工程所必需的,让家长逐渐改变学业为重的观点,减少点“爱”框框,给幼儿的发展多一些空间。

幼儿期是社会交往活动开始形成和发展时期,健康良好的交往能力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对幼儿的终身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需要我们运用各种手段,坚持不懈地来促进幼儿的交往发展。

项目编号:14GK17,项目名称:0-3岁早教机构课程现状的个案研究-以榆林市A早教机构为例

参考文献

[1] 侯春在.自由游戏剥夺与早期创造力发展的误解.当代教育科学,2003.9:50-51.

[2] 张博.论幼儿交往生活的缺失.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11:54-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