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循序渐进促养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循序渐进促养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近代英国教育家洛克在《教育漫谈》中一针见血的指出:儿童不是用教育规则就可以教育好的,规则总是被他们忘掉。你觉得他们有什么必须做的事,你就应该利用一切时机,给他们一种不可缺少的练习,使它们在孩子身上固定下来。这种习惯一旦养成后,不用借助记忆,就能够很容易、很自然的发生作用。

根据学生入学现状,我们班级养成教育的工作这样进行。以稳定情绪为中心,结合学生处养成教育系列安排,从学生实际需要入手,分阶段、小步子、小目标、低要求逐步推进。实施中,我们遵循着以老带新、以强带弱、悉心指导等方式,利用一切时机循序渐进促进学生习惯养成。下面我将结合具体事例谈谈我们怎么做的,为什么这么做。

一、外援帮助是捷径。

我不是一个勤快的班主任。正因为如此,我不得不思考“偷懒“的办法。我们都知道,实际工作中,老师不做的话,那学生必须得会做,但一年级的孩子他们还不会做,这是一件非常矛盾的事情。

但是,我们工作中的一个优良传统启发了我,那就是“传帮带”。什么是传帮带? 它是一种传统的以老带新的工作方法。“传”是指传授、传承 ,“帮”是指帮助、帮教,“带”是指带领、带动。过去的无数实践证明,“传帮带”是一种既简便、又有效的培养人的方法。

这又产生了一个问题,谁来帮我“传帮带”?很简单,那就是上届的学生。大家都知道,每位一年级的班主任,都拥有至少四十名可以帮助自己“偷懒”的老生。他们不仅有着三年的学校生活经验,更重要的是,他们都有一颗火辣辣的乐于助师的心。开学初,对于刚升入四年级的孩子来说,是相对自由的日子。尤其是开学前两三周,没有二课,学业也不重,他们会利用大课间、二课等一切可以利用的时机,回来看看过去的老师,重温刚入学的旧梦。因此,我们根据老生回来的人数及时间进行安排,请他们做小老师,对一年级的学生进行一对一的指导,如摆放桌椅、整理柜桶、整理教室书柜、做卫生等等。

二、从内打破是成长。

每个班总有几个这样的孩子,他们踏实、认真、最主要是有热情,愿意做事。一定要找到这样的孩子,如果没有,就要细心指导,在班级中培养出这样一小批生力军。他们不仅可以按照老师的要求,做好班级的常规养成检查,如文明礼仪、课间表现、桌椅摆放,柜桶整理,课前准备,排队、作业收发登记,跟读纪律等等,同时他们也是这些常规检查的小指导者。更重要的是,在他们做的时候,要引导其他的孩子观察并学习。同时告诉他们,不会的你就慢慢看,别人是怎么做的,多看几次,你也可以像他们一样。当然,也要告知所有的小指导者,检查时发现问题,千万不能立即动手帮他做,一定要先告诉他该怎么做。如果不会,可以做一遍给他看,然后再让他做,直到做好为止。

三、督促落实是关键。

教育孩子就是要渐渐养成他们的好习惯。习惯是什么?斯宾塞教育思想认为,习惯源自重复,习惯来自诱导。养成教育中,我们应该把要养成的习惯和学生的兴趣相结合并悉心加以指导,严格监督检查,让好习惯的养成开始第一次,接下来第二次、第三次……

结合本学期的养成教育点:文明礼仪,安全自护,文明就餐,爱护环境。根据一年级学生的特点,我们主要从三个层次进行训练。

1、反复诵读,熟记心间。

孩子的习惯产生重复和快乐。本学期,学生处编写的养成教育儿歌,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素材,我们也自创了一些儿歌。一年级孩子年龄小,对朗朗上口的儿歌倍感亲切和有趣。根据每周每月教育点,我们利用班会、课间、晚自习前等时间,采用齐诵、对诵、比诵等多种形式,让孩子反复诵读,潜移默化中自然而然的加强了孩子的习惯养成意识。

正因为如此,我们常常会听到来自孩子的提醒:***,你不能推挤哦,“出入教室不推挤”你没记住吗?上下楼梯时,总有孩子小声默念“上下楼梯靠右行”,吃课间餐时,也是不是听到孩子们的互相提醒“不能插队”等等。

2、反复提醒,严格检查。

一个好习惯,一定是一个动作或行为能够持续一段时间才能够固定下来。孩子毕竟是孩子,有时难免会忘记或出错。怎么办?除了老师、班干部、小组长的检查督促外,同学间的互相提醒也非常重要。在相互的提醒、监督、检查中,孩子们的习惯经历着一个由被动到主动的过程。

3、评比激励,及时评估。

习惯养成是一门科学。孩子对表扬和称赞是极为敏感的,他们觉得受到别人的尊重和赞誉是一种快乐,尤其是受到自己所依赖的人的尊重和赞誉的时候。在对孩子每周每月养成教育点的培养上,除了根据学生处安排进行每周每月评比之外,年级组还制定了评比表,有自评、组评、老师评、家长评,齐抓共管,持之以恒,终成习惯。

四、问题总是老朋友。

说实话,养成教育是一个让你我都头痛的话题,问题总时不时的萦绕在身边,甩不开,丢不掉,防不胜防。斯宾塞在《快乐教育书》中指出:要想改变一种习惯,那么与当初培养此习惯所花的时间差不多,甚至更多。这里的习惯不是要养成的,而是留给我们的问题。好的习惯我们可以坚持让孩子反复去做,逐步养成。坏的习惯就要淡化,必须让孩子从中反复认识到自己的问题所在,才会有所改变。

我为什么要这么做?

深懂人性的苏格底拉曾说:要了解自己是多么的困难。孩子做错事,往往都认为是对方的错,一般情况下不会主动承认,有时甚至要抓住他的把柄才会勉强承认。所以不如让他复述做的过程,在说的过程中加以反思,从而认识到错误所在,才有机会改正。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的一件大事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学生的养成教育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养的。从简单的会做的开始,不断的反复训练,逐步强化,及时纠正,再反复训练,让好的习惯慢慢的在孩子身上生根、发芽,直至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