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体育摄影还能怎么拍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影易时代供图
1996年7月号,著名的《生活》画报,刊登了一组由著名的摄影师乔・马克纳利(Joe McNally)操刀拍摄的美国奥运会运动员的肖像照片,照片通过突出表现运动员的身体来刻画对体育精神的理解,并起名“的力量”。
17位美国运动队的成员参加了拍摄,卡尔・刘易斯、格文・托伦斯等金牌运动员名列其中。为了将这组极具爆炸力的照片威力发挥到极致,这期《生活》画报还破天荒地设计了四个不同版本的封面在报摊上发行。
摄影师如何让运动员们参与其中呢?跳水运动员克拉克说:“这些影像很专业而且也很有品位。”的确,摄影师拍摄手法虽然大胆,但他巧妙地遮去了被摄对象的敏感部位,更重要的原因是,这组影像不是为了以耸人听闻的影像夺人眼球,而是真正地挖掘了被摄对象身上的体育精神,这才是让运动员们欣然合作的真正原因。
如果单纯追求快速报道,仅仅抓住赛场精彩瞬间也无可厚非;但不断拓展体育摄影的边界,将运动员看作一个人,从人性化的角度去挖掘他们身上的独特之处,这样的影像才会让读者穿透影像表面看到运动员个体的魅力。
乔・马克纳利在拍摄“的力量”时,就是这个出发点,他拍摄运动员身体的不同部分,他们的大手、腿部的肌肉,他试图揭示这些经受高强度训练的运动员身体形态强有力的冲击力;他拍摄马拉松运动员的脚底板,厚厚的老茧告知读者她经受了怎样的磨炼。这些在影室里通过精致布光而拍摄出来的运动员的肖像,仍然是新闻摄影的一种,每一张照片都在讲故事。而动用各种技术手段,充分用影像来诠释新闻,这也是对杂志摄影师的基本要求。
11年以后重温乔・马克纳利的这组体育人像报道,依然感到新鲜,百看不厌,这让我想起联系图片社的摄影师报道洛杉矶奥运会,他们没有使用长枪大炮,甚至用120相机拍摄体育竞技场面,但是画面韵味深长。从这个角度来说,体育摄影原本并不应该是一个特殊门类,乔・马克纳利用“的力量”重新注解了“体育摄影”。
随着2008奥运会的临近,如何诠释体育+摄影的魅力也成为摆在中国摄影师面前的一个课题。
奥运是啥?是古希腊人打仗打腻味了,创意出来世界和平的方法。金牌是啥?是商品经济环境下,创意出来代替橄榄枝的奖品。从本质上来看,田径、游泳、自行车等28个奥运体育大项中,都能找到生活的影子。――这是《南方都市报》“创意奥运”的开篇语。
策划者柳骏说,这个想法来源于去年世界杯期间,《南都周刊》“大宋世界杯”的封面。“我们也想用中国的元素包装进奥运,使中国社会的特点跟奥运连接起来。”
摄影记者杨长虹因此找到了中国社会与奥运之间的切入点――寻找社会上的各群体、各职业和不同的个体,来体现和折射奥运的28个大项目。这些古怪的创意使那些常见的体育项目变成一个个“可述的故事”,完全避开了一目了然的体育照片,让人玩赏,让人收获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