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电影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作用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电影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作用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电影艺术的独特魅力受到了广大青少年的喜爱,并对其心理发展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滚滚而来的国内外电影所携带的大量信息,对青少年的心理同样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负面作用,影响着青少年一代生理和心理健康成长。从青少年欣赏电影的心理特征出发,探讨电影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影响规律和表现,使电影成为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有力工具。

关键词 电影,青少年,心理

在传媒信息极其发达的今天,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成长受到来自各种不同渠道不良信息的干扰。滚滚而来的国内外电影所携带的大量信息,对青少年的心理同样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负面作用,影响着青少年一代生理和心理健康成长。

一、电影的心理效应

1 电影具有放大、夸张的功效

早在20世纪60年代,加拿大传播学家麦克卢汉就称电影是一种热媒介,是一种能够把单一的感觉加以扩张到很高的清晰度的媒介。由于电影“视觉暂留”是极其明确一种单一的感觉加以扩展,留下需填补的空白很少,不同于由扫描针勾画出的不断形成事物的电视,因而是“热媒介”。电影的信息载体明显地比电视屏幕大得多。并且通过“画格”表现出来的“视象世界”往往数百倍于“物质现实”,由此而产生的“心象世界”使电影具有电视无法比拟的画面和表现的事件与空间的张力,对心理具有强烈的震撼力,引起心理共震。

2 电影能营造的全息幻觉场景

英国电影理论家雷纳-克莱尔对电影与梦的相似性作过精彩的描述:“请注意一下电影观众所持有的精神状态。黑暗的放映厅,音乐的催眠效果,在明亮的银幕上流过的无声的影子,这一切都联合起来把观众送进了昏昏欲睡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中,我们眼前所看到的东西,跟我们在真正的睡眠中看到的东西一样,具有同等威力的催眠作用。”因此使电影观众的深层心理机制创造了一种像做“白日梦”一样的虚幻的现实。电影实际上更能复制或逼近梦与无意识的结构和逻辑。当我们观看一部影片时我们仿佛也在梦见它。电影正是通过令人愉悦的方式激活了人类心理那些最深层次的总体建构过程。

3 电影院具有独特的“空间效应”

电影院有着家庭收视环境绝无仅有的“空间效应”作用。在电影院的收视环境中,青少年的视觉重心被吸引到眼前反射着强光的巨大银幕上,视听觉内容作用于心理,形成心理重心,形成理解、感受的心理定势,并直接影响青少年接受“表层语义”。生成“深层语义”。融入电影画格中的无数的主观视点,使青少年获得了一种以当事人的视点体验情节动作的感觉。于是,青少年和电影中角色的融合,就比在家庭收视环境情况下要密切得多。由于青少年成了对电影信息的主动寻求者,在黑夜似的观赏环境下,青少年出现了直接进入故事的幻觉,成为电影文本中的一点。

二、青少年观看电影的心理特征

1 少年观看电影最重要的心理特征是渴望从电影中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受到教育和启迪。优秀的电影作品反映的生活与人物形象能帮助青少年正确认识生活、认识社会、认识世界。青少年对任何一部电影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生活、塑造的人物形象、展示的风土人情,甚至江河湖泊、山川草木都寄有极其强烈的观赏欲望。他们观看电影作品的首要目的是求知,因而不愿意放过一切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存、扩充知识结构的机会,他们有着认识社会的强烈愿望,银幕自然成为广大青少年了解世界的一个窗口。青少年具有情感的丰富性和外倾性,最容易形成激动的心境,通过对电影作品中能震撼心灵,引起争论和思考的人物、事件的观察和分析,发现真理、净化心灵。凡是具有相当的思想艺术水准和情绪感染力的电影作品,均能引起青少年观众的心理上共鸣和赞赏。

2 青少年具有逆反和逞强的心理

青少年的心理发展正处于“风暴期”、“心理断乳期”,面临着生理、心理矛盾冲突的急剧突现。紧张繁重的学业负担及家长望子成龙所造成的压力不断增强,使他们容易产生各种心理困惑、心理失衡,以致出现某些心理上不能承受的现象。由于青少年心理素质不稳定,还没有树立正确的审美心理和健康的欣赏观念,因而则表现出特别喜爱观看立意新奇的电影作品。越是表现出生活奇异、越是有着离奇古怪的情节的电影,他们越是想看。如对国家明确定为“少儿不宜”的影片,他们总是想方设法地一睹为快,探寻其中的奥妙和秘密,以满足猎奇心理。

3 青少年具有丰富的想象与记忆

青少年对电影的读解,不仅要靠视觉暂留现象的生理机制,而且更依赖于青少年自己的想象、联想与记忆,依赖于把各个电影画面构成动作整体的心理过程,依赖于对形象与情景的再创造。青少年对电影信息的接受是一个感知、思维、想象、情感等多层次构成的心理活动过程。电影创作是以音像来讲述一个虚构的故事,通过银幕造型来刻画人物性格,展现人物关系,揭示生活底蕴,传达创作者主观意识的。按照格式塔心理学家阿恩海姆的理论,在艺术中,最理想的形态,是那种不太逼真,但又与创作者想要表达的观念相同构的意象。也就是说电影只需再现现实生活中最主要的部分,青少年在观赏电影中就有心理活动,就有主观无意识的心理参与,通过想象与联想来获得完美的形象。观看电影,既是感知的过程,又是无意识的过程。

三、电影对青少年心理影响

1 青少年具有盲目的模仿行为

一个成熟的人欣赏电影和对于世界的看法、观念以及道德水准与那些未成年人是不一样的。青少年辨别是非的能力很有限。当看到暴力的电影场景时,成年人还可以区分其真假,而青少年却未必能行。青少年具有观众与影片中主人公“认同”的强大能力,在观看电影时,青少年的自觉意识大大地削弱,心身沉醉在虚幻的电影世界之中,常自觉不自觉地与电影形象合二为一、融为一体。通过观看电影,能使青少年轻而易举地解读电影的影像所传达的信息。而且影像直观地提供了一个可以效仿的模本。尚处在成长期的青少年,他们对电影所传递影像信息的辨别能力较弱,但模仿的欲望极强。所以当青少年心有不平时就很可能想到通过盲目模仿电影中暴力来解决问题。电影暴力就成为青少年模仿对象,促使其形成犯罪。法国社会学家,犯罪学家查尔德进一步提出了犯罪模仿理论,认为所有社会生活重要行为和现象,都是因模仿而引起的,犯罪行为也是模仿而来的。电影中不健康镜头为青少年犯罪行为的“模仿”提供了几乎所有可以想象的行为样式和象征符号。青少年很容易把电影中角色作为榜样来学习,形成犯罪心理倾向,造成犯罪恶果。

2 自我互动与心理投射作用

布鲁默的自我互动理论指出“人是拥有自我的社会存在”。人在将外界事务和他人作为认识对象的同时,也把自己本身作为认识的对象。在这个过程中“人能够认识自己”拥有自己的观念,与自己进行沟通或传播,并能够对自己采取行动,与电影刻意构筑“幻象世界”,满足青少年的“白日梦”和青少年的自我互动需求。一些影片使青少年具有强烈的心理认同感,对青少年起到了心理投射作用,使他们有从心理上深深陷入而不能自拔,呈现出如痴如醉状态。这类电影的魅力在于他与现实中青少年的心理行为有诸多契合点。这正是心理投射的重合在青少年心理中产生的作用所在。

四、结语

电影作品对青少年一代的心理、教育会产生影响,是世界各国的教育学家、心理学家和社会学研究者历来关心注视的问题。青少年的很多行为都是从电影里学的,再好的电影主要也是为了满足娱乐、丰富生活,但对其在青少年心理健康上所引起的副作用也应该引起相当重视。在现代社会中,要隔绝青少年观赏不健康类型的影片或某些影视片段是不现实的。但从理论上研究影片对青少年的心理、生理影响,应该是我国社会科学工作者的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