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我国汇率政策与利率政策的冲突与协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我国汇率政策与利率政策的冲突与协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汇率政策与利率政策协调的实践

汇率政策和利率政策是我国金融制度的核心,两种政策的协调配合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客观需要。1994年以来中国的外汇体制及国内经济的市场化改革深入推进,中国汇率、利率政策之间的影响与协调也开始凸现。在我国汇率政策和利率政策实践的过程中,两种政策之间的冲突也不可避免地表现了出来。

1996年,我国经济实现“软着陆”,物价开始逐渐下降,经济面临着通货紧缩的困境,经济增长速度也在逐年放缓。为了扭转这种局面,央行开始实行较为宽松的货币政策,前后八次下调利率,两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期望以此放松银根,刺激经济的增长,治理通货紧缩。但是,在这段期间存在着一定的政策困境。首先,利率下调促使资本外流进一步减少了国内的资金供给,使中央银行扩大货币供给的努力受到影响,同时,大量的资本外逃也对人民币汇率产生了较大的贬值压力。第二,由于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内外对人民币汇率贬值的预期非常强烈。而我国政府为了保持亚洲金融稳定,坚持人民币不贬值,这使得在华的国际短期资本和国内资本加快外流,从而影响中央银行下调利率的政策目标的实现。第三,人民币汇率的居高不下在很大程度上给我国出口带来了不利的影响,这也在另一方面加重了国内经济的通货紧缩。

2005年,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解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币值开始疾步上行,同时,由国内猪肉价格以及国际油价上涨带来的通货膨胀日趋严重,率针对这种局面,央行多次调高利率和法定存款准备金,2004年10月,一年期存、贷款利率均上调0.27%;2006年8月,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至8.5%;2007年6月,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至11.5%,但这些政策措施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而利率也随物价上涨居高不下,这就给人民币升值带来更大的压力。

二、汇率政策和利率政策冲突的原因分析

(一)央行干预外汇市场的被动性

由于我国实行结售汇,绝大多数国内企业的外汇收入必须结售给外汇指定银行,也就是说,当银行持有的接受周转外汇超过最高限比例时,就必须通过银行间外汇市场出售,当外汇不够的时候,必须从市场上购进。上述管理办法使中央银行干预成为必须的行为,特别是近年来,国际收支出现了大量的顺差,银行结汇后,不得不在市场上出售,如果中央银行部购入,必然引起美元汇率下跌,迫使中央银行被动干预。

(二)汇率的变化缺乏弹性

1994年以后,我国的国际收支连年出现顺差,中央银行对外汇市场的干预不可避免,因此,人民币汇率水平不纯粹由外汇市场供求来决定,在很大程度上受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和中央银行汇率政策目标的制约,这样缺乏弹性的汇率也导致了汇率对利率作用的失灵。

(三)利率制度的僵化

在汇率政策和利率政策相互配合的政策组合过程中,利率市场化是最基本的前提。如果利率是僵化的,没有完全放开,则资本流入所引起的货币供应量的上升和通货膨胀压力增大,无法通过利率的变动得以缓解;同样也无法借助于利率上升的作用阻止资本外逃。在完善的市场下,利率变化对汇率的作用主要是通过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和外汇市场之间的关联性来实现的。然而,根据中国目前的国情,人民币的利率与汇率无法通过市场机制建立直接的必然联系,二者之间的作用更多是通过对宏观经济的调控作用及对投资者心理预期的影响来间接实现的。

三、政策建议

(一)我国目前的宏观经济形势

1. 内部均衡方面

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扩张阶段,经济增长和就业形势较好,但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2012年9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1.9%。1-9月平均,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去年同期上涨2.8%(图1)。可见,我国仍然存在较大的通胀压力。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官方网站。

2 .外部均衡方面

我国的国际收支近年一直是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双顺差”,顺差规模居高不下。截至2011年底,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1811亿美元,超过日本列全球第一。庞大的外汇储备在带来诸多好处的同时,也反映着对外经济失衡的持续加大(具体数据见表1)。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官方网站。

(二)利率政策及汇率政策的协调建议

由以上分析可知,当前我国经济处于高增长但有通胀压力的扩张时期,不仅面临总量失衡问题,而且有结构失衡问题。因此,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不仅要抑制通货膨胀,控制总量失衡;而且要着力解决结构失衡问题。在货币政策运用方面,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利率、汇率政策进行调整,统筹汇率与利率改革,确保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1.加快利率市场化的进程,疏通利率、汇率的传导机制

要想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就要以非市场化利率作为突破口。具体而言:首先,应当充分利用市场力量逐步突破贷款利率的限制。一方面,应进一步推动各类直接融资市场,包括民间金融的发展,增大银行业的竞争压力,使银行逐步转向以零售业务、中小企业贷款为主的业务模式,提高非利差收入在银行收入中的比重,为放开利差管制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另一方面,鼓励银行金融创新及各种理财市场的发展,利用市场力量逐步突破存款利率限制,最终自然而然的取消存款利率上限管制。其次,可适当提高银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同时逐步降低超额准备金率,在收回市场中多余流动性的同时保持货币市场利率的基本稳定。同时,应进一步推动银行间短期融资有价证券的发展,以推动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尤其是修改企业债券管理条例,彻底放开企业债券的发行利率限制等。只有实现利率市场化,合理地确定资金使用价格—利率,使利率能充分反映市场供求状况,才能在汇率政策和利率政策配合中建立起灵活的反应机制。

2. 逐步改革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推进汇率市场化

当前,外汇储备大量增加,人民币面临升值的压力,从体制的角度重新思考与安排各项外汇管制政策势在必行,在有效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尽可能满足市场主体各项原先被压抑的合理外汇需求,进一步缓解人民币升值的压力,重新将外汇资源在国家、企业和个人之间进行合理分配。首先,试行企业意愿结汇制,增加企业手中外汇的持有量。随着市场主体管理外汇风险能力的提高,反过来又减轻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第二,逐步放宽对银行结售汇头寸的限制,提高金融机构在自由外汇市场上资金运用的自主性。第三,随着企业、金融机构、个人持有的外汇量增大,汇率风险加大,应不失时机的推进外汇市场的进一步改革,发展外汇衍生品市场,主动引导、培育市场主体管理汇率风险的能力。

3. 加强国际货币合作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货币政策的国际协调问题也日益受到了各国中央银行的重视,使之逐渐变成了一个世界课题。经过多年持续、健康、快速的发展,我们经济已经成为世界经济的一大亮点,是世界经济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国际货币政策合作中,我们要积极行动,在协调、稳定人民币汇率、利率的同时,向世界显示中国和平崛起的形象。首先,在与大多数东亚国家建立双边贸易协定的基础上,可以尝试与亚洲其他国家建立双边贸易协定,并推广至区域贸易协定,以此逐步增强人民币的区内贸易结算功能。与此同时,还可以推动我国在全球范围内的国际合作,逐步放宽对境内居民和非居民基于贸易活动的人民币结算制度,积极扩大人民币在边贸结算中的作用。

(作者单位:内蒙古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