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封建时期进步女性主体意识的演变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封建时期进步女性主体意识的演变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崔莺莺、杜丽娘和林黛玉是《西厢记》、《牡丹亭》和《红楼梦》中着重塑造的三个女性形象,从这三个极具叛逆思想的女性身上能够看见时代的进步和女性的自觉。她们用爱情作为反叛封建礼教和封建婚姻专制制度的有力武器,凭借不同的追求方式来试图摆脱封建社会对女上的束缚和思想上的禁锢。同时也反映出随着时代的进步,女性主体意识也再逐渐增强。

关键词:封建时期进步女性主体意识

中图分类号:I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15-0001-01

女性主体意识是女性作为主体对自己在客观世界中的地位、作用和价值的自觉意识。几千年来,中国广大的女性群体一直自觉或是不自觉地承受着男权文化的压迫与摧残,不公平的社会地位与自小就接受的“奴化教育”使得她们看不到自身的性别意义,主体意识普遍地弱化,甚至是遭受了无情的抹杀。但是中国古典文学史上出现的三部里程碑式的爱情作品——元杂剧《西厢记》、传奇《牡丹亭》和长篇小说《红楼梦》都因对爱情有独特的美学价值和审美追求而撼动人心。与此同时崔莺莺、杜丽娘和林黛玉作为作品中最为光彩夺目的三个女性形象,她们的叛逆爱情,宛如三颗璀璨的明星,划出了女性思想解放的运动轨迹,并通过歌颂爱情,鞭挞封建礼教和封建婚姻制度,表现出对自由婚姻的向往和个性解放的追求。

一、三位女性不同主体意识的表现

崔莺莺、杜丽娘和林黛玉,她们作为各自作品里的女主人公,都是拥有美貌和才华的贵族少女,都承受着封建礼教的桎梏,在重重的束缚和迫害中执着地追求自由的爱情,并为此与强大的封建礼教势力相抗衡,甚至不惜付出生命的代价。

崔莺莺出生于门第森严的相国之家,有一个恪守封建礼教的母亲,是一个连上佛堂都需要母亲特许的贵族小姐。当她爱上一个寒微的白衣秀才时,封建舆论与道德的压力对她来说是可想而知的。但她并没有屈服,而是为了自己的爱情和幸福与母亲周旋着。她所看重的是“情”,而把母亲看得天样大的状元及第斥为“蜗角虚名,蝇头微利”,虽然作品最后还是以张生考取状元皆大欢喜结束,没有突破才子佳人的窠臼,但在莺莺身上所体现出来的热烈追求爱情自由的精神还是为读者、观众所支持和欣赏的。杜丽娘所生活的环境比崔莺莺所在的相国门第更令人窒息。父母家教甚严,不仅不可以游花园,就连白天打个瞌睡也不被容许。莺莺还可以在红娘的陪伴下名正言顺地去花园烧香,但丽娘却只能怀着对青春的无限伤感偷偷去牡丹亭畔大梅树下惊梦寻梦——游园惊梦的杜丽娘发现了春光和青春的无限美好,她的女性意识觉醒了!然而不幸的是,她连像崔莺莺那样和某个书生一见钟情的机会都没有,于是她只能在梦中找到了一位手执柳枝要她题咏的清俊才郎。为此,她惊梦、寻梦之后便写真、离魂——因为梦以外的世界依然是现实而严峻的。于是她怀着对爱情的徒然渴望,在中秋之夜魂归冥府。然后,作为女鬼的杜丽娘,和柳梦梅冥誓,私自结为夫妇,并在柳生的帮助下重返人间,最后终于得遂夙愿。

而林黛玉和崔、杜颇不同。乍一看,她似乎比崔、杜二位更柔弱些,因为她多愁善感,眼泪不断,没有像崔莺莺和杜丽娘那样对爱情的相对乐观的态度和主动追求的行动。这是由她的身世环境和个性所决定的——她乃寄人篱下的一介孤女,心思细密,敏感纤弱,孤高傲世,从不屑于说些“仕途经济”的话,不仅要求自己“质本洁来还洁去”,更不愿意自己所爱的人走仕途经济之路。这就注定了她与周围环境的格格不入,注定了她与封建家长之间的矛盾不可调和。所以,虽然她身处明媚鲜妍的大观园,似乎早就享受着杜丽娘所向往的“花花草草由人恋”的生活,但她所感知的并非杜丽娘眼里的姹紫嫣红芳菲无限,而是“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同样的,黛玉虽然和宝玉青梅竹马,比到普救寺才邂逅张生的莺莺在追求爱情的条件上优越一些,但她却决不可能像莺莺那样在侍女的帮助下与意中人幽期密约。她只要听到宝玉说句“你放心”,知道宝玉心里有自己就够了。换言之,崔莺莺和杜丽娘所遭受的压迫基本是由于爱情方面的不自由所带来的,她们自身的观念并没有完全越出封建道德的藩篱,所以当张生与柳生都考中了状元,崔莺莺和杜丽娘的爱情就自然而然地“合法”了,她们得到了自己想要的较圆满的人生结局。而黛玉则不同,她的思想观念超出了封建社会的“女则”,就算没有她与贾宝玉的自由恋爱,她也一样为家庭和社会所不容,是注定要成为封建家庭乃至整个社会的叛逆者。因此,表面上看起来黛玉是柔弱的,但事实上她所承受的压力与所具备的勇气却是前面两位女性所并不拥有的。也正因为林黛玉有如此独立的个性,如此坚韧的精神,她和贾宝玉才能够倾心相爱,因为她和这位封建逆子之间有着心灵上的高度契合。

于是很容易发现,宝黛之间的爱情与崔张、杜柳有着极大的区别。张生与莺莺一见钟情,是建立在郎才女貌的基础之上;杜丽娘与柳梦梅的相爱虽然离奇一些,但他们的爱情基础也不外乎和崔张一样。虽然郎才女貌的爱情摒弃了对门第和财势等世俗因素的考虑,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但毕竟不如宝黛的爱情更让人钦羡——他俩虽也互相为对方的才华和容貌所倾倒,但他们的爱情更重要的是建筑在心灵的高度契合上。他俩间的这份默契与相知,更是崔张和杜柳所不能企及的。他们的爱情,有着比一见钟情更为明确牢固的思想基础,他们的理想在当时是不被理解更不被赞许的,所以比起崔张和杜柳,宝黛的爱情所遭受的打击注定将更为严酷。如果说崔张、杜柳与封建礼教间的矛盾相对单纯、缓和,他们尚可期待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可能,那么宝黛的爱情则注定是一个悲剧。由此可以证明崔莺莺、杜丽娘和林黛玉的女性自我意识,她们对于封建礼教的反抗性,是一个比一个强的。换言之,林黛玉之所以在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上比崔莺莺和杜丽娘深刻得多,就是因为作者赋予了她比崔、杜更先进的爱情观和人生观。试想一下,崔莺莺、杜丽娘实现“有情人终成眷属”之后,她们必然成为合乎封建道德标准的贤妻良母,信奉夫为妻纲,以夫贵妻荣而满足、自豪。但林黛玉则不然,虽然她对贾宝玉的痴情无以复加,但这并不会使她丧失自己作为女性的独立和尊严。总之,在女性意识这个层面,林黛玉继承并超越了崔莺莺、杜丽娘,曹雪芹是在王实甫、汤显祖塑造崔莺莺、杜丽娘的基础上,将自己充分肯定女性价值、给予女性应有的尊重、强调女性的独立和尊严、追求自由婚恋等先进观念赋予他笔下的人物尤其是林黛玉,使得女性的主体意识在封建社会末期达到最强。

二、女性主体意识演变产生的社会影响

封建礼教教化下的女性是时代的牺牲品,沉睡不觉醒的女性在封建时期永远没有立足之地,这种不堪的境况在三部作品中都有不同程度的表现。很显然,女性主体意识不断进步就像是一颗流星划破夜空,给身处黑暗中的女性带来一丝光亮;就像是风向标指引了她们前进的方向。《红楼梦》第二十三回的回目是“西厢记妙词通戏语牡丹亭艳曲警芳心”,是说黛玉在看了宝玉弄来的《西厢记》,听了戏班练曲的唱词后,不觉心动神摇,被戏语唱词的情真意切所感动,为女主人公表现出的进步思想而感慨,并暗自为自己的爱情而潸然落泪。不论是崔莺莺还是杜丽娘,她们的进步思想都对黛玉有所冲击,而且深深影响了黛玉日后的行为,以致在日后的行酒令当中也不由自主的脱口而出。虽然事后被发现脸红害羞,并表示以后不会再说,但是在黛玉的心里一如既往的向往自由的爱情,希望有一天自己也能和宝玉比翼双飞,共结连理,因此黛玉在同封建大家庭的无言抗争中表现的更加坚毅、勇敢和顽强。

读罢《西厢记》、《牡丹亭》和《红楼梦》三部作品,崔莺莺、杜丽娘与林黛玉的形象深入人心,读者记住的不仅仅是她们宛如天仙般的美貌,令人艳羡的才情,更是她们敢于诚实面对爱情的勇气和勇于向封建势力发起挑战的魄力。自小就被灌输传统儒家思想的她们,思想没有被禁欲主义所限制,行为没有被三从四德的标准所束缚。相反地,周围的封建势力激发了她们,她们想尽一切的办法去争取自己的幸福,即使为情而死也在所不惜,可以说她们是封建时期进步女性的代表。尽管抗争的道路困难重重,甚至会有牺牲,但她们仍然毅然决然地走下去。可以说是抗争越剧烈,认识越清醒。所以作者借助三位女性试图唤醒封建社会所有还在被礼教迫害的广大女性,希望她们能够大胆的走出封建思想为其圈定的牢笼,向着自己的美丽梦想前进。

参考文献:

[1]魏国英.女性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

[2]王实甫.西厢记[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

[3]汤显祖.牡丹亭[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

[4]曹雪芹、高鹗.红楼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年.

[5]汤显祖.牡丹亭·题词[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