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基于城镇化进程中县域经济发展的策略选择的分析与新思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基于城镇化进程中县域经济发展的策略选择的分析与新思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高速发展,县域经济实现了持续快速增长,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但是,由于县域经济的自身缺陷以及人们在发展认识、发展策略途径选择等方面存在误区,导致县域经济还存在许多问题。由于我国县域在自然资源、产业基础、地理条件、管理机制、政策环境等方面千差万别,县域经济需要根据不同特点、不同阶段采取相应的发展策略。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urbanization and industrialization process, the county economy has sustained rapid growth, and becoms an important force of the national economic growth. However, due to the self-defects of county economy and errors existing in the development understanding and the selection of development strategy means,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in county economy. As the county economy in our county has great difference in natural resources, industrial base, geographical conditions, management mechanisms, policy environment and other aspects, county economic need to take the appropriate development strategy acoording to the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and different stages.

关键词: 城市化;县域经济;发展策略选择

Key words: urbanization;county economy;Development Strategy for

中图分类号:F2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04-0125-02

0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城市化进程的高速发展,县域经济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引起了理论界更多的关注。特别是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县域经济发展面临诸多问题、诸多机遇、诸多选择,加强对县域经济发展的研究,探讨和创新城镇化进程县域经济发展策略选择显得十分重要。

1城镇化进程中县域经济发展的现状

县域经济属于区域经济的范畴,与区域经济有许多相同的属性,但是县域经济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区域经济,有其产业属性和地域属性以及阶段性规律的特殊属性。区域经济按其形成的直接缘由可粗分为两类:一类是“地缘型”的区域经济,如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环渤海地区等;另一类是“区划型”的区域经济,如在省域、市域、县域行政辖区内的经济活动,即构成了省域经济、市域经济、县域经济。城市化(城镇化)与工业化是一个共同的发展过程,一个地区的城市化水平与工业化水平应该是同步的。从世界发达国家的工业化进程看,在工业化的中期,城市化水平应该在30%-70%。世界银行经济学家对工业化进程作了6个时期和3个阶段的划分,即:人均收入水平280-560美元进入工业化初期阶段;人均收入560-1120美元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人均收入1120-2100美元进入工业化成熟阶段。2009年,我国县域人均GDP已超过3000美元,扣除统计方面存在的“水分”,这一数字可能要低于1500美元(2009年人均GDP为3736美)。即使如此,按照钱纳里对工业化时期和阶段的划分,我国县域发展总体上早已进入工业化的中期阶段。进入这一阶段,城镇化水平应该处在30-70%之间。但是,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处于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社会结构,使工业化和城市化人为地割裂开来,导致城市化严重滞后于工业化。特别对县域而言,工业化水平极度不平衡,这种不平衡性也加剧了城镇化总体水平的滞后。我国现阶段城镇化水平比较乐观的数字在38%左右(主要是大规模撤县设市产生了虚假城市化现象,使县域总体城市化水平的统计数字过高),这与工业化中期应该达到的城市化水平均值(50%)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2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中县域经济发展途径选择

在城市化和工业化高速发展的进程中,工业化是城镇化的基础,而城镇化又能推进县域经济工业化。我国正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期阶段,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的不断延伸,县域经济面临新一轮的更加激烈的国际竞争。目前,我国相当一部分县域还是以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为主导产业,分散经营的农业和以农产品粗加工为主的企业生产成本高、生产标准落后,导致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较弱。面对残酷的竞争形势,迫使县域经济的市场主体-农民和中小企业转变生产理念,变革生产方式,按照国际化的标准来规范生产行为。县域经济发展正在由以传统农业为主的阶段进入以现代农业为主的阶段,农业生产方式、农村劳动力的素质都将发将重大的改变。县域经济必须主动适应这种变化,更好地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参与国际竞争。目前县域城镇化的滞后,不仅制约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影响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业经营水平;同时也制约农村第三产业的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的进程,使农村的有效需求不足。发展县域经济必须加快推进农村城镇化,增强县城、小城镇的产业吸纳能力和辐射能力,使更多的农民离村离土,进入县城和小城镇生活,从而促进县域工业聚集和商贸业发展,为土地适度规模和集约经营创造前提条件。

在工业化的中期阶段,加快工业化进程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县域经济发展总的来说也是要完成工业化的历程。这是由我国的基本国情和县域经济发展现状所决定的。由于县域经济发展的特殊性,产业属性要求县域经济发展必须着力改变农业的弱质现状;地域属性要求县域经济发展必须着力改变农村人口、产业分散的现状;阶段性规律要求县域经济发展必须明确发展阶段的增长动力,这种县域经济的工业化历程与区域经济的工业化历程有明显的区别。我国县域经济总体上是处在以民营经济为主要增长动力的发展阶段,这就决定了民营经济在县域经济工业化进程中的特殊地位。

3选择适宜的县域经济发展策略

目前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不断深入发展,影响县域经济发展的因素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特别是外部因素的影响力不断增强,成为新时期县域经济发展的新“拐点”,同时也使县域经济面临挑战和新机遇。

县域经济是以行政区划为地理空间,以解决“三农”问题为核心,在市场机制作用下统筹本地自然、经济、技术、文化、社会等各种资源而形成的具有相对独立性的特色区域经济。由于我国县域在自然资源、产业基础、地理条件、管理机制、政策环境等方面千差万别。县域经济的发展策略主要有以区位资源禀赋为依托的“比较优势”和以产业基础为依托的“裂变与聚变”发展策略、以产业梯度转移为依托的“承接式”和以区域经济中心为依托的“一体化”发展策略和以县域开发为依托的“极化”发展策略。以区位资源禀赋为依托的“比较优势”和以产业基础为依托的“裂变与聚变”的县域经济发展策略是因根据所处地区的功能定位,突出比较优势,提升县域产业特色,从而获取差别利益;以产业梯度转移为依托的“承接式”和以区域经济中心为依托的“一体化”的发展策略是区域经济主动承接高梯度区域的产业转移,按照城市圈域经济理论以城市为中心,以首位度高的城市经济中心、若干腹地或周边城镇、“极化-扩散”效应网络发展县域经济,随着大城市的扩张,对周边地区的极化效应逐渐减弱,而辐射效应越来越强,这借力出海、借树遮阴,实现县域经济的快速成长、壮大;再就是以县域开发为依托的“极化”的发展策略,是按照增长极理论依靠条件较好的少数地区和少数产业带动,把这些少数区位条件好的地区和少数条件好的产业培育成经济增长极,选择一两个区位好或者产业基础好的地区,设立工业园区,集中财力开发,降低企业入驻成本,推进产业向园区聚集,把园区培育成县域经济增长极,形成增长轴线,从而带动更大范围区域的快速发展。因此,县域经济需要根据不同特点、不同阶段采取相应的发展策略。当然,现阶段县域经济发展还应该消除县域经济管理体制的缺陷,消除“市压县”、“市卡县”、“市挤县”、“市吃县”或“市刮县”等严重束缚了县域经济发展的管理体制,迫切需要扩大县域经济管理权限的行政职能改革。如果各县(市)能够抓住当前的机遇,就会少走一些弯路,发展速度也会更快一些;反之,就会丧失经济“转型”、发展“转段”的机遇期,特别是一些经济欠发达县,将被边缘化,陷入更加被动的境地。

总之,县域经济不仅具有产业和地域的特殊属性,还具有阶段性发展规律,当前县域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是“三农问题”,主要增长动力是民营经济,必须采取坚持经济民营化、农业产业化、工业新型化、农村城镇化的发展途径,不同县(市)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借助各种要素,采用综合性的可持续发展策略,推动城镇化进程中县域经济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凌耀初.中国县域经济发展分析.上海经济研究,2009.12.

[2]郭华.县域经济发展研究的理论框架.中国集体经济,2009.10.

[3]刘玉东.关于县域经济发展的思考与对策.中国经济与管理科学,2008.10.

[4]张秀生.县域经济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

[5]邱英.加快发展县域经济的几点思考.发展研究,2007.12.